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60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其提升了热量传输效率、加热效率高。其包括:上流道盖板,其包括上盖板本体,所述上盖板本体内腔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进入流道、第一输出流道、以及第一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一进入流道的入口端敞口、出口端连通第一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一输出流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一混合通道、出口端敞口;加热片,其为平面设置的加热片;下流道底板;水嘴,其包括水嘴本体,所述水嘴本体上布置有入口水嘴、出口水嘴,所述水嘴本体的一端面内凹形成进水连通槽、出水连通槽,所述进水连通槽面域连通所有的第一进入流道、第二进入流道的入口端,所述出水连通槽连通所有第一输出流道、第二输出流道的出口端;以及紧固件。以及紧固件。以及紧固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器结构的
,具体为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在启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汽车工程师们利用发动机热量,来给汽车供暖,空调、除霜、除雾、座椅加热。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新能源车上,替代发动机工作的是电机,而电机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较之于发动机很少;且替换汽油的是电池,电池包中电芯对温度也极为敏感,也需要一定的温度环境,来保证其安全有效储存并转化。
[0003]从能量转化来看,发动机为汽油通过燃烧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电机则是电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从转化率来看,发动机会浪费更多的能量,那这部分能量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空调系统来供暖,而电机产生的热则不足已供暖整车及电池包了。
[0004]在这种背景状况下,需要一种可单独加热供舱内暖气循环的水冷板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其提升了热量传输效率,热传导方式为加热片多维平面多方向加热传导,加热效率高。
[0006]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7]上流道盖板,其包括上盖板本体,所述上盖板本体内腔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进入流道、第一输出流道、以及第一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一进入流道的入口端敞口、出口端连通第一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一输出流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一混合通道、出口端敞口;
[0008]加热片,其为平面设置的加热片;
[0009]下流道底板,其包括下底板本体,所述下底板本体的内腔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进入流道、第二输出流道、以及第二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二进入流道的入口端敞口、出口端连通第二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二输出流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二混合通道、出口端敞口;
[0010]水嘴,其包括水嘴本体,所述水嘴本体上布置有入口水嘴、出口水嘴,所述水嘴本体的一端面内凹形成进水连通槽、出水连通槽,所述进水连通槽面域连通所有的第一进入流道、第二进入流道的入口端,所述出水连通槽连通所有第一输出流道、第二输出流道的出口端;
[0011]以及紧固件;
[0012]所述上流道盖板、加热片、下流道底板自上而下叠装布置形成整体结构,
[0013]所述水嘴通过紧固件连接整体结构的设置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前端面。
[0014]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5]所述上流道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凸连接边条,第一侧凸连接边条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一侧凸连接边条的上表面排布有第一紧固孔;
[0016]所述下流道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侧凸连接边条,第二侧凸连接边条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二侧凸连接边条的上表面排布有第二紧固孔;
[0017]所述水嘴的长度方向两侧对应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安装孔,紧固件贯穿连接安装孔后固接对应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
[0018]所述水嘴的长度方向中部上、下位置还分别设置有加强连接安装孔,所述上流道盖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加强定位孔,所述下流道底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前端面设置有第二加强定位孔,紧固件贯穿加强连接安装孔后固接对应的第一加强定位孔、第二加强定位孔,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0019]所述入口水嘴、出口水嘴分别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固定安装于对应的流道孔内,确保入口水嘴、出口水嘴的安装快捷高效,且可以及时更换对应流量的水嘴结构;
[0020]所述加热片为半导体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的上表面中心上凸形成导电组件,所述上流道盖板的中心设置有贯穿导向槽,所述导电组件贯穿所述贯穿导向槽后、导线线路外凸,确保线路连接方便快捷;
[0021]所述上流道盖板的底面贴合加热片的上表面布置,所述下流道底板的上表面贴合加热片的下表面布置,所述上流道盖板的底面内凹形成加热片定位腔,所述加热片嵌装于所述加热片定位腔内;
[0022]所述上盖板本体、下底板本体的四周紧贴布置、并焊接连接;
[0023]所述水嘴朝向上流道盖板、下流道底板的前端面贴合布置后、焊接连接;
[0024]所述第一进入流道、第二进入流道、第一输出流道、第二输出流道的纵剖截面沿着其封闭边缘间隔排布有若干凸起弧边,确保换热面积相对大。
[0025]采用本技术后,使用加热片与上下位置的液冷板结构可以使发热元件热量传输更快速,其使得水冷板提升了热量传输效率,热传导方式为加热片的散热多维平面多方向加热传导,使得加热效率高,且整个技术产品使用耐腐蚀材质、在不做表面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高效热传导性能的和可靠性及寿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爆炸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水嘴和整体结构的立体爆炸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上流道盖板的剖视状态下的俯视图(括号中的序号为下流道底板对应腔体的示意结构、图中箭头为冷却液流动方向);
[0031]图6为图4的A

A剖视图;
[0032]图中序号所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33]上流道盖板10、加热片定位腔101、上盖板本体11、第一进入流道12、、第一输出流道13、第一混合通道14、贯穿导向槽15、第一侧凸连接边条16、第一定位孔17、第一紧固孔18、第一加强定位孔19、加热片20、导电组件21、导线线路22、下流道底板30、下底板本体31、第二进入流道32、第二输出流道33、第二混合通道34、第二侧凸连接边条35、第二定位孔36、第二紧固孔37、第二加强定位孔38、水嘴40、水嘴本体41、入口水嘴42、出口水嘴43、进水连
通槽44、出水连通槽45、连接安装孔46、加强连接安装孔47、紧固件50、第一锁紧螺栓60、凸起弧槽7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见图1

图6,其包括上流道盖板10、加热片20、下流道底板30、水嘴40、紧固件50。
[0035]具体实施时,上流道盖板10包括上盖板本体11,上盖板本体11内腔设置有两组相邻的第一进入流道12、两组相邻的第一输出流道13、以及第一混合通道14,每个第一进入流道12的入口端敞口、出口端连通第一混合通道14,每个第一输出流道13的入口端连通第一混合通道14、出口端敞口;
[0036]加热片20为平面设置的加热片;
[0037]下流道底板30包括下底板本体31,下底板本体31的内腔设置有两组组相邻的第二进入流道32、两组相邻的第二输出流道33、以及第二混合通道34,每个第二进入流道32的入口端敞口、出口端连通第二混合通道34,每个第二输出流道33的入口端连通第二混合通道34、出口端敞口;
[0038]水嘴40包括水嘴本体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流道盖板,其包括上盖板本体,所述上盖板本体内腔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进入流道、第一输出流道、以及第一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一进入流道的入口端敞口、出口端连通第一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一输出流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一混合通道、出口端敞口;加热片,其为平面设置的加热片;下流道底板,其包括下底板本体,所述下底板本体的内腔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进入流道、第二输出流道、以及第二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二进入流道的入口端敞口、出口端连通第二混合通道,每个所述第二输出流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二混合通道、出口端敞口;水嘴,其包括水嘴本体,所述水嘴本体上布置有入口水嘴、出口水嘴,所述水嘴本体的一端面内凹形成进水连通槽、出水连通槽,所述进水连通槽面域连通所有的第一进入流道、第二进入流道的入口端,所述出水连通槽连通所有第一输出流道、第二输出流道的出口端;以及紧固件;所述上流道盖板、加热片、下流道底板自上而下叠装布置形成整体结构,所述水嘴通过紧固件连接整体结构的设置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前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道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凸连接边条,第一侧凸连接边条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一侧凸连接边条的上表面排布有第一紧固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多通道水冷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流道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侧凸连接边条,第二侧凸连接边条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二侧凸连接边条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军洪广
申请(专利权)人:联德电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