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419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包括锯齿桩身,所述锯齿桩身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锯齿桩身的外壁沿周向设置为锯齿型,所述锯齿桩身中空设置形成混泥土通道,所述混泥土通道内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的螺栓头位于锯齿桩身的上方;所述锯齿桩身的下端连接有加长圈,所述加长圈上开设有若干预留孔,所述锯齿桩身的内壁固接有若干横向筋;所述锯齿桩身内安装有若干非预应力筋和若干预应力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钢砼桩和桩周的摩擦面积,缩短了钢砼桩的长度,增加了单桩的抗拔力,解决了因地勘复杂、存在砂石等给打桩、旋孔深度大带来的施工难度,扩大了钢砼桩的使用范围。围。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


[0001]本技术涉及桩基的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涉及到输电线路铁塔配预制钢砼桩施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几年电力线路、新能源电力线路及通讯行业迅猛的发展,输电线路铁塔、单管塔及信号塔基站数量增加,其基础多为现浇基础,如开挖式台阶基础、灌注桩基础等。传统的施工方式需要现场开挖、悬孔、支模等,施工时间长,占地面积大,给现场造成污染,特别是冬季施工季节受限,施工时间更长。
[0003]为了响应政府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环保、减少污染的目标,现阶段推出的多棱高抗拔预制桩采取了工厂化的制作,可替代现浇台阶基础及灌注桩基础,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现场污染、同时节省了土地使用面积。但由于一些线路电压等级高,线路回路多,杆塔使用的预制桩深度大,各地地勘复杂,开挖、旋孔难度大,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增加了钢砼桩和桩周的摩擦面积,缩短了钢砼桩的长度,增加了单桩的抗拔力,解决了因地勘复杂、存在砂石等给打桩、旋孔深度大带来的施工难度,扩大了钢砼桩的使用范围。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包括锯齿桩身,所述锯齿桩身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锯齿桩身的外壁沿周向设置为锯齿型,所述锯齿桩身中空设置形成混泥土通道,所述混泥土通道内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的螺栓头位于锯齿桩身的上方;所述锯齿桩身的下端连接有加长圈,所述加长圈上开设有若干预留孔,所述锯齿桩身的内壁固接有若干横向筋;所述锯齿桩身内安装有若干非预应力筋和若干预应力筋,所述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均沿周向分布,所述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均沿上下方向从锯齿桩身的顶端面延伸至锯齿桩身的下端面。
[0006]本技术通过设置锯齿桩身,齿桩身为锯齿形,增加了钢砼桩和桩周的摩擦面积,大大缩短了钢砼桩的长度,增加了单桩的抗拔力,扩大了钢砼桩的使用范围,横向筋的设置增大了地脚螺栓的抗拔力,加长圈和预留孔的设置,可以在浇注混凝土时,使混泥土在底部首先形成锥形蘑菇底座,地脚螺栓为桩体砼浇注施工完毕后后置,锯齿桩身、横向筋、后浇注混凝土、地脚螺栓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0007]作为优化,所述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均与加长圈的上端面焊接。本优化方案的设置,顺利将加长圈焊接在钢砼预的底部。
[0008]作为优化,所述预留孔设置有四个且沿加长圈的周向均布,所述预留孔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在混凝土注浆时,混凝土就通过预留孔向桩周密集注浆,可以快速注浆,且流动均匀,遍布桩体。
[0009]作为优化,所述加长圈的外壁上固接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筋,多个纵向筋沿加长圈的周向排布。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可以增强桩的抗拔力,能增强和混凝土的窝裹力。
[0010]作为优化,所述横向筋为螺纹钢,所述横向筋沿锯齿桩身的径向延伸,且沿纵向设置有多层,每层的横向筋不少于6个。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可以增强抗拔力。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锯齿桩身、地脚螺栓、加长圈、加强筋及预留孔的配合,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增强抗拔力,加强筋用螺纹钢能增强和混凝土的窝裹力,底部钢圈开预留孔呈垂直方向制作,能使混凝土向四面流动,分布均匀,现场通过旋挖机械底部扩孔,加大了桩的底部受力面积,满足了钢砼桩的高抗拔力和承载力的要求,再通过混凝土注浆的模式,形成底部锥形蘑菇。改变了因区域因地勘复杂,旋孔深度大不能旋孔置桩的传统习惯,满足桩的高抗拔要求,现场操作简单方便,不复杂,从受力、成本和施工角度,完全能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现场灌注桩及台阶基础不好施工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A部剖视图;
[0014]图3为图1的B部剖视图;
[0015]图4为图1的C部剖视图;
[0016]图中所示:
[0017]1、锯齿桩身,2、地脚螺栓,3、横向筋,4、加长圈,5、纵向筋,6、预留孔,7、非预应力筋,8、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9]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包括锯齿桩身1,所述锯齿桩身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锯齿桩身的外壁沿周向设置为锯齿型,所述锯齿桩身中空设置形成混泥土通道,混泥土通道内放置有地脚螺栓2,地脚螺栓为桩体砼浇注施工完毕后后置,所述地脚螺栓的螺栓头位于锯齿桩身1的上方。
[0020]所述锯齿桩身的下端连接有加长圈4,所述加长圈上开设有若干预留孔6,所述预留孔设置有四个且沿加长圈4的周向均布,所述预留孔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预留孔的宽度大于150mm,高度大于直径的1.5倍。
[0021]加长圈4的外壁上固接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筋5,多个纵向筋沿加长圈4的周向排布,所述纵向筋呈耳状或弧形焊接在钢圈上,且均匀分布,一般不少于6个,钢筋横向直径宽度大于桩身直径,加强筋一般为螺纹钢,螺纹钢螺牙和混凝土结合形成一定的窝裹力,能提高桩的抗拔效果。
[0022]锯齿桩身1的内壁固接有若干横向筋3,所述横向筋为螺纹钢,所述横向筋沿锯齿桩身1的径向延伸,且沿纵向设置有多层,每层的横向筋3不少于6个,上下每层间距200mm。
[0023]锯齿桩身1内安装有若干非预应力筋7和若干预应力筋8,所述非预应力筋7和预应力筋8均沿周向分布,所述非预应力筋7和预应力筋8均沿上下方向从锯齿桩身1的顶端面延
伸至锯齿桩身1的下端面,非预应力筋7的直径大于预应力筋8的直径,预应力筋8到圆心的距离大于非预应力筋7到圆心的距离,所述非预应力筋7和预应力筋8均与加长圈4的上端面焊接。
[0024]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现场通过旋挖机械挖孔,并通过旋挖机械底部扩孔,将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放入,进行打桩,打桩完成后,进行灌浆,混凝土通过预留孔6向桩周密集注浆,底部首先形成锥形蘑菇底座,然后再顺延锯齿桩身1往上逐步注浆,一至到完成整个锯齿桩身1的砼浇注,地脚螺栓2为桩体砼浇注施工完毕后后置。
[0025]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棱高抗拔钢砼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锯齿桩身(1),所述锯齿桩身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锯齿桩身的外壁沿周向设置为锯齿型,所述锯齿桩身中空设置形成混泥土通道,所述混泥土通道内放置有地脚螺栓(2),所述地脚螺栓的螺栓头位于锯齿桩身(1)的上方;所述锯齿桩身的下端连接有加长圈(4),所述加长圈上开设有若干预留孔(6),所述锯齿桩身的内壁固接有若干横向筋(3);所述锯齿桩身内嵌有若干非预应力筋(7)和若干预应力筋(8),所述非预应力筋(7)和预应力筋(8)均沿周向分布,所述非预应力筋(7)和预应力筋(8)均沿上下方向从锯齿桩身(1)的顶端面延伸至锯齿桩身(1)的下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涛赵丙望朱跃华杨润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能杆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