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风机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50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风机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风机基础装配效率低的问题,具有保证风机基础的装配效率和强度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包括底板、基柱和肋梁,底板包括多块扇形块,多块扇形块拼装成环形的结构件,每一扇形块的两侧分别设置多处槽口,每一槽口处设置搭接件以同相邻扇形块的搭接件搭接,每一搭接件的部分结构预埋于扇形块内,在相邻两扇形块的搭接件搭接后两扇形块之间灌有可固化的浆料,基柱位于底板中心孔处,每一扇形块设置肋梁,肋梁沿着底板的直径方向设置,肋梁与扇形块垂直,肋梁两侧面分别设置连接件,锁紧件穿过连接件与基柱或扇形块或肋梁实现连接。实现连接。实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风机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风机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随着新能源的大力发展,大型化风电机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风机基础的受力性能、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浇风机基础存在混凝土运输不便,混凝土浇筑质量差,作业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等缺点,虽然现有的风机基础也在实行装配式作业,但目前装配式风机基础的装配率仍然比较低,工业化程度较低,而且现有装配式风机基础因结构限制导致基础的强度受限;现有风机基础装配还存在中心柱与肋梁交接处的应力较为集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在提高风机基础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风机基础装配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可有效减小基柱与肋梁交接处的应力集中,避免交界处混凝土被压碎。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包括底板、基柱和肋梁,底板包括多块扇形块,多块扇形块拼装成环形的结构件,每一扇形块的两侧分别设置多处槽口,每一槽口处设置搭接件以同相邻扇形块的搭接件搭接,每一搭接件的部分结构预埋于扇形块内,在相邻两扇形块的搭接件搭接后两扇形块之间灌有可固化的浆料,基柱位于底板中心孔处,每一扇形块设置肋梁,肋梁沿着底板的直径方向设置,肋梁与扇形块垂直,肋梁两侧面分别设置连接件,锁紧件穿过连接件与基柱或扇形块或肋梁实现连接;
[0008]其中,扇形块、肋梁和基柱均为预制件。
[0009]上述的风机基础,相邻两扇形块之间搭接件实现搭接,多块扇形块可拼装成环形的结构件,环形结构件的拼接缝处灌有浆料使得环形的结构件形成底板,底板中心孔处设置基柱,扇形块处设置肋梁,肋梁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件,各锁紧件将连接件与基柱、扇形块和肋梁连接,由此实现风机基础的装配式作业,整体装配效率高,通过搭接件的设置再浇筑可固化的浆料可有效保证底板以及风机基础的结构强度。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所述扇形块的两侧分别设置多处凸部,相邻两凸部之间间隔设定距离以形成所述的槽口,扇形块的每一侧均设置连续的间隔距离设置的凸部,以形成锯齿状的侧部,这样不仅方便槽口处搭接件的搭接,而且有利于相邻两扇形块拼接时拼接缝的两侧为锯齿状,这样可提高扇形块与浆料的固化效果。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所述凸部为梯形凸部。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所述搭接件为U型结构件,U型结构件开口处的两侧均预埋于所述扇形块内部,U型结构件非开口一侧从所述槽口处向外伸出,U型结构件为预埋于扇形块的结构件,U型结构件的设置不仅保证扇形块的强度,而且其的设置保证搭接件的可靠搭接,即相邻两扇形块在拼接时,一处扇形块的U型结构件的一端位于另一处扇形块U型结构件一端的上方或下方。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所述槽口内部朝向所述底板的中心孔方向凹陷槽口,槽口内部空间的设置有利于浆料的进入,在浆料固化后进一步保证拼接缝处的结构强度。
[0014]槽口纵向截面为横置的梯形,梯形槽口较短一侧靠近底板的中心孔方向设置。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相邻两扇形块的所述搭接件搭接后,相邻两扇形块之间间隔距离设置,由此在扇形块处形成拼接缝;
[0016]所述浆料充满所述槽口。
[0017]如上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一板沿着所述肋梁靠近所述基柱的一侧设置,第一板沿着肋梁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板沿着肋梁底侧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板与第一板或第二板垂直设置以使得第三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第一板、第二板用于对应锁紧件与肋梁的连接,第三板用于对应锁紧件与底板的连接。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四板,第四板为弧形,第四板与所述第一板、第三板分别连接,第四板能够与所述基柱外表面贴合,第四板的设置用于对应锁紧件与基柱的连接;
[0019]所述基柱设置塔筒安装孔。
[002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包括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所述基柱与塔筒连接,肋梁与塔筒之间连接有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件,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件相对于塔筒倾斜设置。
[0021]在小中震或风荷载较小的情况下,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件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为塔筒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有效减小风机基础的内力;在大震或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件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滞回性能较好,如同一个性能优良的耗能阻尼器,有效减小中心柱与肋梁交接处的应力集中。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件使整个塔筒具有较好的抗侧刚度、耗能能力、抗疲劳性能和自复位能力,而且有效减小基柱与肋梁交接处的应力集中;另外,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件具有可更换性。
[0022]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0023]拼接扇形块:将两扇形块靠近,对槽口处的搭接件进行搭接,搭接后两扇形块之间形成拼接缝,在拼接缝及槽口处灌注可固化的浆料,以此方法继续拼装扇形块;
[0024]在底板未成型之前在未成型的中心孔处设置基柱;
[0025]继续拼装扇形块,直至底板成型;
[0026]在每一扇形块处设置肋梁,肋梁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件;
[0027]锁紧件穿过连接件与基柱或扇形块或肋梁实现连接。
[0028]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9]1)本专利技术通过风机基础的设置,相邻两扇形块之间搭接件实现搭接,多块扇形块
可拼装成环形的结构件,环形结构件的拼接缝处灌有浆料使得环形的结构件形成底板,底板中心孔处设置基柱,扇形块处设置肋梁,肋梁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件,各锁紧件将连接件与基柱、扇形块和肋梁连接,由此实现风机基础的装配式作业,在满足基础受力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整体装配效率,缩短作业周期。
[0030]2)本专利技术通过搭接件的设置,搭接件的设置保证相邻两扇形块的搭接,搭接后再浇筑可固化的浆料可有效保证底板以及风机基础的结构强度;扇形块、基柱和肋梁均为工厂预制件,方便运输,质量得到保证。
[0031]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扇形块的侧部设置凸部,相邻两凸部之间形成槽口,不仅方便槽口处搭接件的搭接,而且有利于相邻两扇形块拼接时拼接缝的两侧为锯齿状,这样可提高扇形块与浆料的固化效果。
[0032]4)本专利技术中槽口朝向底板中心孔方向凹陷,这样槽口内部空间的设置有利于浆料的进入,在浆料固化后进一步保证拼接缝处的结构强度。
[0033]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风机,肋梁与塔筒之间连接有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件,自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基柱和肋梁,底板包括多块扇形块,多块扇形块拼装成环形的结构件,每一扇形块的两侧分别设置多处槽口,每一槽口处设置搭接件以同相邻扇形块的搭接件搭接,每一搭接件的部分结构预埋于扇形块内,在相邻两扇形块的搭接件搭接后两扇形块之间灌有可固化的浆料,基柱位于底板中心孔处,每一扇形块设置肋梁,肋梁沿着底板的直径方向设置,肋梁与扇形块垂直,肋梁两侧面分别设置连接件,锁紧件穿过连接件与基柱或扇形块或肋梁实现连接;其中,扇形块、肋梁和基柱均为预制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块的两侧分别设置多处凸部,相邻两凸部之间间隔设定距离以形成所述的槽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梯形凸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件为U型结构件,U型结构件开口处的两侧均预埋于所述扇形块内部,U型结构件非开口一侧从所述槽口处向外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内部朝向所述底板的中心孔方向凹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扇形块的所述搭接件搭接后,相邻两扇形块之间间隔距离设置;所述浆料充满所述槽口。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崇芳殷睿王文明朱龙耀王天洋刘玉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