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778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预应力筋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张拉驱动连接,第一连接件顶至模具的第一端面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开设有与预应力筋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内,由于第一连接件顶至模具的第一端面上,因此可以对拉动第二连接件带动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在成型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电杆的两个端面上形成若干凹槽,然后将凹槽内的预应力筋切除,最后用混凝土砂浆将凹槽填满至与电杆端面处齐平,从而有效的将两端的预应力筋切断截面埋藏在混凝土里,与空气隔离开,起到良好的防锈蚀效果。起到良好的防锈蚀效果。起到良好的防锈蚀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杆领域,尤其涉及到锥形预应力电杆
,具体是指一种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行业锥形预应力电杆的存在时间很长了,虽然市场用量不如钢筋混凝土电杆大,但因预应力电杆成本低,售价便宜,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量。传统的生产工艺比较成熟,但是有个比较大的缺陷,这种生产工艺会导致预应力电杆两端面的耐腐性能差。
[0003]传统预应力电杆的预应力筋两端带墩头,墩头一端挂在端板上,另一端穿过张拉装置,浇筑混凝土后张拉,再高速离心,达到开模设计强度后。切断两端的预应力筋,卸下张拉装置。但切断后的预应力筋几乎和混凝土端面保持在一个面上,后切的预应力筋没有混凝土包裹,截面暴露在空气中。
[0004]用环氧沥青漆涂刷锥形预应力电杆两端面,但是这种涂刷的方式防腐效果不好,容易导致端面的预应力筋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使用混凝土对预应力筋的两个端面进行遮盖,保护预应力筋的两个端面,减缓预应力筋端面的腐蚀速度。
[0006]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预应力筋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张拉驱动连接,第一连接件顶至模具的第一端面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开设有与预应力筋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0007]本技术在使用时,由于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内,当浇铸完成后,由于第一连接件顶至模具的第一端面上,因此通过张拉驱动带动第二连接件沿电杆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带动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再进行离心、养护、开模后,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拆除,此时会在电杆的两个端面上形成若干凹槽,然后将凹槽内的预应力筋切除,最后用混凝土砂浆将凹槽填满至与电杆端面处齐平,从而有效的将两端的预应力筋切断截面埋藏在混凝土里,与空气隔离开,起到良好的防锈蚀效果。
[0008]作为优选,第一端面上连接有直径与第一端面直径适配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件对应且供第一连接件贯穿的第一穿孔,第一连接件的圆周面上还固接有直径大于第一穿孔的第一外环。
[0009]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预应力筋带动第一连接件进行移动,在第一外环顶至第一固定板上,第一固定板顶至第一端面上,从而限制第一连接件移动,从而便于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同时,由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一端面的接触面积大,便于分散压力,起到保护第一端面
的作用;同时,所有的预应力筋需要顶至螺纹孔的底面上,提高预应力筋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强度的同时,保证预应力筋的张拉长度,使每根受到的张拉力一致。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端面上还设有插入模具内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径与模具内腔直径适配。
[0011]本优选方案通过固定环的设置,便于第一固定板与模具的连接。
[0012]作为优选,还包括位于模具内腔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件对应且供第二连接件贯穿的第二穿孔,第二连接件的圆周面上还固接有直径大于第二穿孔的第二外环,所述张拉驱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连接。
[0013]本优选方案通过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外环的设置,使张拉驱动同时带动第二连接件进行移动,从而带动若干预应力筋同时进行张拉;同时所有的预应力筋需要顶至螺纹孔的底面上,提高预应力筋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强度的同时,保证预应力筋的张拉长度,使每根受到的张拉力一致。
[0014]作为优选,模具的第二端面上设有挡板,所述张拉驱动包括与第二固定板螺纹连接且贯穿所述挡板延伸至模具外的张拉丝杠,以及所述张拉丝杠连接的张拉机,所述张拉丝杠上螺纹连接有顶至挡板上的锁紧螺母。
[0015]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驱动张拉机带动张拉丝杠沿电杆的轴向移动,张拉丝杠通过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件对预应力件进行张拉,当张拉完成后,驱动锁紧螺母带动挡板顶至模具的第二端面上,防止预应力筋收缩。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模具内腔连通的第三穿孔。本优选方案通过第三穿孔的设置,在离心时,便于多余的浆液从第三穿孔中流出。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周向闭合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与模具内腔适配的密封环。本优选方案通过密封环的设置,起到密封作用,减少浆液流至第二端面上。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内,当浇铸完成后,由于第一连接件顶至模具的第一端面上,因此通过张拉驱动带动第二连接件沿电杆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带动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再进行离心、养护、开模后,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拆除,此时会在电杆的两个端面上形成若干凹槽,然后将凹槽内的预应力筋切除,最后用混凝土砂浆将凹槽填满至与电杆端面处齐平,从而有效的将两端的预应力筋切断截面埋藏在混凝土里,与空气隔离开,起到良好的防锈蚀效果;预应力筋带动第一连接件进行移动,在第一外环顶至第一固定板上,第一固定板顶至第一端面上,从而限制第一连接件移动,从而便于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同时,由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一端面的接触面积大,便于分散压力,起到保护第一端面的作用;同时,所有的预应力筋需要顶至螺纹孔的底面上,提高预应力筋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强度的同时,保证预应力筋的张拉长度,使每根受到的张拉力一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与1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5为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侧视示意图;
[0024]图6为第二固定板处侧视示意图;
[0025]图7为第一固定板处侧视示意图;
[0026]图中所示:
[0027] 1、模具,2、电杆,3、第一固定板,4、第一连接件,5、挡板,6、锁紧螺母,7、预应力筋,8、第二固定板,9、张拉丝杠,10、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9]参照附图1

7,本技术一种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锥形预应力电杆2的预应力筋7两端剥肋滚丝,两端带螺纹的预应力筋7通过滚骨焊机编织焊接成骨架笼子,骨架笼子为75锥度比的锥体,预应力筋7沿着圆周成锥形均匀分布,每根预应力筋7间隙为30~70mm。骨架笼子的螺旋筋焊接在预应力筋7的外侧。
[0030]电杆2的大径端设有第一固定板3,电杆2的小径端设有第二固定板8,第一固定板3上开设有与预应力筋7对应的第一穿孔,第一固定板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模具1大径端的直径。第二固定板8上开设有与预应力筋7对应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连接在预应力筋(7)两端的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张拉驱动连接,第一连接件(4)顶至模具(1)的第一端面上,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上均开设有与预应力筋(7)螺纹连接的螺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面上连接有直径与第一端面直径适配的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件(4)对应且供第一连接件(4)贯穿的第一穿孔,第一连接件(4)的圆周面上还固接有直径大于第一穿孔的第一外环。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端面上还设有插入模具(1)内的固定环(10),所述固定环(10)的外径与模具内腔直径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锥形预应力电杆生产用的新型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涛丁宏珉廖良军姜利珍王亚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能杆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