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604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所述净化罐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箱与净化罐之间设置有导气管Ⅱ连接,所述净化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与净化罐之间设置有导气管Ⅰ连接,且缓冲罐与净化罐内部均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缓冲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PH检测仪,且PH检测仪的检测端延伸至缓冲罐的内部,所述缓冲罐内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多孔材料板,所述缓冲罐的顶盖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通过缓冲罐和PH检测仪的设置,可以及时的发现净化罐内的碱液是否饱和,并及时的进行更换,在更换时,通过缓冲罐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连续吸收作业的功能。化碳的连续吸收作业的功能。化碳的连续吸收作业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减排
,具体为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减排,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减少,从而缓解人类的气候危机。
[0003]在现有公开的专利中,申请号为:CN202221942070.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该碳减排用净化装置,通过进气管道进入到净化箱内,使净化箱内的水对气体中的粉尘颗粒进行初步过滤,将气体中的粉尘颗粒留在水中,再通过过滤板和活性炭板对气体进行二次过滤,再通过导气管道将气体排到分隔板上方,通过分隔板上方的碱液对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从而可以很大程度的将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反应处理,提高了碳减排净化的效果。
[0004]上述专利中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净化功能,但是上述专利中,当净化箱内的碱液对二氧化碳吸收达到饱和状态时,将无法继续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若未及时发现,则会导致二氧化碳从排气管中排放出去,此时则需要对净化箱中的碱液进行更换,而在更换过程中需要等待碱液全部排放完之后才可以使得净化箱继续工作,不能连续的对二氧化碳进行净化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碳减排用净化装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所述净化罐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箱与净化罐之间设置有导气管Ⅱ连接,所述净化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与净化罐之间设置有导气管Ⅰ连接,且缓冲罐与净化罐内部均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缓冲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PH检测仪,且PH检测仪的检测端延伸至缓冲罐的内部,所述缓冲罐内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多孔材料板,所述缓冲罐的顶盖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净化罐底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净化罐的底部,所述转轴的上端贯穿净化罐延伸至缓冲罐的内部,所述转轴位于净化罐内的部位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搅拌叶,所述转轴位于缓冲罐内的部位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搅拌叶。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冲罐的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净化管内,所述导液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冲罐位于多孔材料板下方的一侧罐壁上设置有进液管。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气管Ⅰ的下端位于净化罐内的顶部位置,所述导气管Ⅰ的另一端从多孔材料板下侧的缓冲罐罐壁上穿过延伸至缓冲罐的底部。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气管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箱的上侧,所述导气管Ⅱ的另一端从净化罐靠近顶部的位置穿过延伸至净化罐接近底部位置。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底部的一侧设至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过滤箱将入的气体进行初步过滤后从到期管Ⅱ导入至净化罐的底部,通过搅拌机构带动净化罐内的碱液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其余的气体经过导气管Ⅰ进入至缓冲管内,从缓冲罐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当净化罐内的碱液达到饱和状态需要更换时,通过净化罐底部的管道将碱液排出,此时通过经过导气管Ⅱ进入的气体会通过导气管Ⅰ进入到缓冲罐的底部,通过搅拌机构带动,使得未被净化罐吸收净化的二氧化碳与缓冲罐内的碱液充分混合吸收,缓冲罐内的多孔材料板,可以对碱液未吸收的二氧化碳进行物理吸附,当排放完成后,通过缓冲罐内设置的进液管和导液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向净化罐内添加碱液,从而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连续净化的功能。
[0015](2)本技术通过PH检测仪的设置,可以检测出缓冲罐内的碱液PH值的变化当净化罐内的碱液饱和时,未被吸收的二氧化碳会进入到缓冲罐的内部,被缓冲罐内部的碱液进行吸收,因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会导致碱液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根据PH检测仪能够及时的发现净化罐内的碱液是否饱和,避免出现二氧化碳泄露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碳减排用净化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碳减排用净化装置的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罐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箱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净化罐;2、过滤箱;3、过滤装置;4、导气管Ⅰ;5、排气管;6、缓冲罐;7、PH检测仪;8、电机;9、转轴;10、第一搅拌叶;11、多孔材料板;12、第二搅拌叶;13、导气管Ⅱ;14、导液管;15、控制阀;16、进气管;17、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净化罐1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2,所述过滤箱2内设置有过滤装置3,所述过滤箱2底部的一侧设至有进气管16,所述进气管16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通过进气管16的设置,可以使得外界的气体进入到过滤箱2内,经过过滤装置3进行初步过滤功能,所述过滤箱2与净化罐1之间设置有导气管Ⅱ13连接,所述净化罐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罐6,所述缓冲罐6与净化罐1之间设置有导气管Ⅰ4连接,且缓冲罐6与净化罐1内部均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缓冲罐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PH检测仪7,且PH检测仪7的检测端延伸至缓冲
罐6的内部,所述缓冲罐6内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多孔材料板11,所述缓冲罐6的顶盖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5,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经过过滤箱2的初步过滤之后,通过导气管Ⅱ13进入至净化罐1内被净化罐1内的碱液吸收,通过导气管Ⅰ4传导至缓冲罐6内的排气管5进行排放。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净化罐1底部的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净化罐1的底部,所述转轴9的上端贯穿净化罐1延伸至缓冲罐6的内部,所述转轴9位于净化罐1内的部位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搅拌叶10,所述转轴9位于缓冲罐6内的部位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搅拌叶12,启动电机8时,电机8带动转轴9在净化罐1和缓冲罐6内转动,使得转轴9上分布的第一搅拌叶10和第二搅拌叶12分别对净化罐1和缓冲罐6内的碱液带动转动,使得二氧化碳被碱液能够充分的吸收。
[0024]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缓冲罐6的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液管14,所述导液管14的另一端延伸至净化管内,所述导液管14上设置有控制阀15,所述缓冲罐6位于多孔材料板11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1)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2),所述过滤箱(2)内设置有过滤装置(3),所述过滤箱(2)与净化罐(1)之间设置有导气管Ⅱ(13)连接,所述净化罐(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罐(6),所述缓冲罐(6)与净化罐(1)之间设置有导气管Ⅰ(4)连接,且缓冲罐(6)与净化罐(1)内部均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缓冲罐(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PH检测仪(7),且PH检测仪(7)的检测端延伸至缓冲罐(6)的内部,所述缓冲罐(6)内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多孔材料板(11),所述缓冲罐(6)的顶盖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减排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净化罐(1)底部的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净化罐(1)的底部,所述转轴(9)的上端贯穿净化罐(1)延伸至缓冲罐(6)的内部,所述转轴(9)位于净化罐(1)内的部位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搅拌叶(10),所述转轴(9)位于缓冲罐(6)内的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吴绵猛赵鑫慧李雪雪张孟陈冲刘晓李国强卢文卫王文定曹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减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