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编法非织造布专用后整理生产线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5788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生产线及其方法,包括有依次设置的退卷机、浸扎机、超喂装置、拉幅定型机、分切装置和落布装置,于该退卷机与浸扎机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松紧调节架,于浸扎机与超喂装置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二松紧调节架。利用该第一松紧调节架以恢复缝编法非织造布之卷张力产生的形变,利用第二松紧调节架以增加缝编法非织造布在超喂过程中的滑动阻力以控制布面的平整度,进而提高缝编法非织造布的蓬松度,并保持缝编法非织造布的经纬向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行业之非织造布的制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生产线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缝编法是干法非织造生产中的一种机械固结法,是在经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编织技术,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外观和特性与传统的机织布很相似,总的来说,缝编法非织造布的特点是缝编法非织造布中含有纤维网和纱线,分经纬向,其经向的缝编密度是缝编非织造布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缝编非织造布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未经过后整理处理的缝编法非织造布存在有诸多缺点例如当缝编非织造布不受外力作用时,特别从缝编机落下后,非织造布结构内部张力松弛,线圈形状和纤维会恢复到原始状态,发生形变,非织造布表面不平整,厚度不均匀,幅宽收縮。因此,需要经过后整理定型才会达到表面平整、均匀、宽度一致的效果。 目前对于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生产线可参阅如图1所示,包括有依次设置的退巻机10'、浸扎机30'、烘筒拉幅机60'和落布装置80',其主要是通过全烘筒式的拉幅机来整理,此种现有方式虽可实现对于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基本后整理处理,但仍存在有诸多不足,具体归纳有如下几点1、不能够对缝编法非织造布经纬向张力进行控制;2、经过整理后的缝编法非织造布蓬松度不佳;3、产品预縮性差,弹性效果差;4、控制的幅宽效果差,不能使缝编法非织造布达到最佳的伸长率;5、不能够控制缝编法非织造布纬向伸长;6、经过整理后的缝编法非织造布,经纬向达不到正交的水平;7、生产速度慢,效率低;8、该落布装置一般都采用打巻落布,对于较柔软的、可恢复性大的缝编法非织造布来说,打巻落布会使成品受张力限制,成巻过大时,易影响产品定型效果,且因成巻与定型区工序较短和成巻紧密等,导致成品没有充分的自然冷却时间和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缝编法非织造布蓬松度不佳和缝编法非织造布经纬向倾斜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缝编法非织造布伸长率不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落布时成品易受张力限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种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生产线,包括有依次设置的退巻机、浸扎机、超喂装置、拉幅定型机、分切装置和落布装置,于该退巻机与浸扎机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松紧调节架,使缝编法非织造布在放巻的过程中处于张力合适的状态;于浸扎机与超喂装置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二松紧调节架,以增加缝编法非织造布的滑动阻力,同时控制缝编法非织造布面的平整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超喂装置包括有上超喂和下超喂,于该上超喂与下超喂之间进一步设置有一用于增加缝编法非织造布湿度的圆盘式喷雾给湿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落布装置为摆式落布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切装置为三片四刀分切装置。 —种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方法,对缝编法非织造布按先后排序包括有处理步骤退巻、浸扎、超喂、拉幅定型、分切和落布,进一步在浸扎之前对缝编法非织造布进行第一次松紧调节处理,使缝编法非织造布在放巻的过程中处于张力合适的状态;以及,在浸扎之后与超喂之前进行第二次松紧调节处理,增加缝编法非织造布的滑动阻力,同时控制缝编法非织造布面的平整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超喂的过程中对缝编法非织造布进行喷雾给湿处理,以增加缝编法非织造布的湿度。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于退巻机与浸扎机之间增加设置第一松紧调节架,同时,于浸扎机与超喂装置之间进一步增加设置第二松紧调节架。利用第一松紧调节架来恢复缝编法非织造布之巻张力产生的形变,利用第二松紧调节架来增加缝编法非织造布在超喂过程中的滑动阻力以控制布面的平整度,进而提高缝编法非织造布的蓬松度,并保持缝编法非织造布的经纬向一致。 二、通过于超喂过程中增加设置该圆盘式喷雾给湿器,利用该圆盘式喷雾给湿器来确保纬密符合产品标准。 三、通过采用摆动式落布装置,可有效避免落布的过程中受到张力的影响。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之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生产线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退巻机 52、下超喂 20、第一松紧调节架 60、拉幅定型机 30、浸扎机 70、分切装置 40、第二松动调节架 80、落布装置 50、超喂装置 90、圆盘式喷雾给湿器 51、上超喂 100、缝编法非织造布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缝编法非织造布100的后整理生产线,包括有依次设置的退巻机10、第一松紧调节架20、浸扎机30、第二松紧调节架40、超喂装置50、拉幅定型机60、分切装置70和落布装置80。以及,如图3,该超喂装置50包括有上超喂51和下超喂52,于该上超喂51与下超喂52之间进一步设置有一圆盘式喷雾给湿器90。该分切装置70最好为三片四刀分切装置。 其中,该第一松紧调节架20用于使缝编法非织造布100在放巻的过程中可充分的控制张力,让缝编法非织造布100在放巻过程处于张力合适的状态,不但有利于浸轧过程中缝编法非织造布100对整理剂快速均匀的吸收,而且有利于控制成品的厚度,在烘干过程中能使热风更容易穿透布面,提高烘干效果。在经过整理后生产成巻,因成巻张力产生的形变得以最大限度恢复,提高缝编法非织造布100的蓬松度。 该第二松紧调节架40用于增加阻力,这是由于经过浸扎的缝编法非织造布100具有一定的带液量,布面比较光滑,因此在经过超喂时为防止缝编法非织造布100滑动过快而需增加一定的阻力,利用第二松紧调节架40则可达到此目的。另外,第二松紧调节架40还可用于控制布面的平整度,以保持缝编法非织造布100的经纬向一致。 该圆盘式喷雾给湿器90的工作方式是将液注入喷盘,在喷盘5000pm的高速作用下形成平整的喷洒面,均匀喷射于缝编法非织造布100上,由于形成的极细雾粒有足够的冲量,因此能确保极细雾粒被喷射于缝编法非织造布IOO纤维间。该机喷量可按工艺要求在小于织物重量40%给液量范围内设定,运转中依主机速度变化而自动调整给液量,确保左、中、右和前后给液量均匀一致。在上下超喂间增加圆盘式喷雾给湿器90的优点包括有1、对超喂量进行自动控制,确保纬密符合产品标准,从而使织物的经向縮水率符合产品标准。2、增加织物的湿度,避免织物在进入拉幅机后过于干燥,使织物因为过高温度而质量受损。提高在缝编法非织造布100进入拉幅成型机60后门幅快速稳定。3、圆盘式喷雾装置90也可以做适当的染色,根据客户的要求,需要对缝编法非织造布100进行简单的颜色处理时可在给湿装置中增加颜料喷射在织物的纤维间,达到简单、快捷、方便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落布装置80为摆式落布,在摆式落布的过程中,成品不受张力影响,完全靠重力自然松散的落下,不影响产品定型效果,同时松散状态下,成品冷却空间更大,速度更快,冷却定型效果较好,包装前无需放巻,使包装工序縮短。 综合上述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生产线可以归纳一种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方法,即对缝编法非织造布100按先后排序包括有处理步骤退巻、浸扎、超喂、拉幅定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编法非织造布的后整理生产线,包括有依次设置的退卷机、浸扎机、超喂装置、拉幅定型机、分切装置和落布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退卷机与浸扎机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松紧调节架,使缝编法非织造布在放卷的过程中处于张力合适的状态;于浸扎机与超喂装置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二松紧调节架,以增加缝编法非织造布的滑动阻力,同时控制缝编法非织造布面的平整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明取郭秉臣李仙敬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