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传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777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传动箱,所述主传动箱包括箱体、传动结构和装配结构;箱体内设有传动腔和连接腔,传动腔与连接腔连通并通过连接腔连通外界,传动结构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主动件转动设置在传动腔内,从动件绕设在主动件上并通过连接腔延伸至箱体外;装配结构包括滑扣,滑扣滑动设置在箱体上,相应地,箱体上设有滑槽和第一装配槽,滑槽适配于滑扣,第一装配槽连通连接腔与滑槽,滑扣沿滑槽往复滑动并控制第一装配槽是否连通外界。所述主传动箱通过结构的改进,传动带从滑扣处穿入组装,轨道安装调试完成后裁断传动带隐藏断口,保持所述主传动箱的完整性和轨道整体的美观度,也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拆装进行部件装配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拆装进行部件装配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拆装进行部件装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传动箱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家居
,具体涉及一种主传动箱。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家居(smart home,home automat 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0003]电动窗帘是智能家居中的一种,电动窗帘包括主传动箱,现有的主传动箱采用螺丝连接,安装传动带、吊轮等部件时,主传动箱需整体拆卸才能露出足够的安装空间,进而实现传动带、吊轮等部件的安装,拆装繁琐,增加了安装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传动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主传动箱,包括箱体、传动结构和装配结构;
[0007]箱体内设有传动腔和连接腔,传动腔与连接腔连通并通过连接腔连通外界,传动结构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主动件转动设置在传动腔内,从动件绕设在主动件上并通过连接腔延伸至箱体外;
[0008]装配结构包括滑扣,滑扣滑动设置在箱体上,相应地,箱体上设有滑槽和第一装配槽,滑槽适配于滑扣,第一装配槽连通连接腔与滑槽,滑扣沿滑槽往复滑动并控制第一装配槽是否连通外界。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滑扣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内侧面和外侧面;
[0010]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设置,且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限位槽,相应地,滑槽上设有适配于滑块的滑块;
[0011]内侧面和外侧面相对设置,内侧面紧贴滑槽,内侧面一端延伸至滑槽外并设有抵接块,外侧面上设有内凹段。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配结构包括翻盖,翻盖一端为转动连接箱体的连接端,翻盖另一端为自由端,相应地,箱体上设有连通连接腔的第二装配槽,第二装配槽适配于翻盖,翻盖转动并控制第二装配槽是否连通外界。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装配槽分为邻近连接端的宽槽段和邻近自由端的窄槽段,宽槽段与窄槽段相互连通。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箱体包括底箱、中盖板和上盖板;
[0015]底箱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有围板,围板分隔第一腔体为外环腔和内腔,内腔连通第二腔体,相应地,内腔构造为所述传动腔,第二腔体构造为所述连接腔;
[0016]中盖板可拆卸设置在底箱上并用于封闭第一腔体,中盖板邻近第二腔体一端设有内凹槽,第二腔体的上方设有适配于内凹槽的连通槽,相应地,内凹槽与连通槽连通并组成第二装配槽;
[0017]上盖板可拆卸设置中盖板上,且上盖板与内凹槽相对设置。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箱上设有卡接槽,卡接槽设有两个并位于连通槽的两侧,相应地,翻盖上设有适配于卡接槽的卡条。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环腔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相应地,中盖板和上盖板上分别设有适配的第一副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一副螺纹孔一一对应并组成连接孔,连接孔上可拆卸设有螺杆;
[0020]内腔上设有附加螺纹孔,中盖板和上盖板上分别设有适配的第二副螺纹孔,附加螺纹孔与对应的第二副螺纹孔组成附加连接孔。
[00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轴、传动齿轮和传动带,传动轴转动设置在传动腔内,传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带绕设在传动齿轮上并穿过连接腔延伸至箱体外;相应地,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组成所述主动件,传动带组成所述从动件。
[00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箱上设有适配于传动轴的基座,中盖板和上盖板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传动孔,相应地,箱体外设有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孔连接传动轴。
[0023]有益效果:
[0024]所述主传动箱通过结构的改进,传动带从滑扣处进行拆装,吊轮从翻盖处进行拆装,提高拆装的方便性,无需对所述主传动箱整体进行拆装,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拆装进行部件装配的问题。所述主传动箱不仅提高了部件装配的方便性,而且大大缩短了部件装配的时间,所述主传动箱使用更为方便,实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一种主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底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中盖板和上盖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00、箱体;110、底箱;120、中盖板;130、上盖板;101、第一腔体;102、第二腔体;103、围板;104、外环腔;105、内腔;106、内凹槽;107、连通槽;108、卡接槽;109、螺纹孔;111、附加螺纹孔;112、第二副螺纹孔;113、基座;114、传动孔;115、滑槽;116、第一装配槽;117、第一副螺纹孔;200、传动结构;201、传动轴;202、传动齿轮;203、轴承;300、装配结构;310、滑扣;320、翻盖;301、限位槽;302、抵接块;303、内凹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2]实施例:
[0033]如图1

图4所示,一种主传动箱,包括箱体100、传动结构200和装配结构300;
[0034]箱体100内设有传动腔和连接腔,传动腔与连接腔连通并通过连接腔连通外界,传动结构200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主动件转动设置在传动腔内,从动件绕设在主动件上并通过连接腔延伸至箱体100外;
[0035]装配结构300包括滑扣310,滑扣310滑动设置在箱体100上,相应地,箱体100上设有滑槽115和第一装配槽116,滑槽115适配于滑扣310,第一装配槽116连通连接腔与滑槽115,滑扣310沿滑槽115往复滑动并控制第一装配槽116是否连通外界;
[0036]装配结构300包括翻盖320,翻盖320一端为转动连接箱体100的连接端,翻盖320另一端为自由端,相应地,箱体100上设有连通连接腔的第二装配槽,第二装配槽适配于翻盖320,翻盖320转动并控制第二装配槽是否连通外界。
[0037]所述主传动箱对结构进行了改进,以提高部件装配的方便性,具体来说,针对传动带的安装,在箱体100上设置了滑扣310,滑扣310通过滑动控制第一装配槽116是否连通外界,当第一装配槽116连通外界时,即可从滑扣310开口处向箱体100内穿入传动带。针对于吊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传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传动结构(200)和装配结构(300);箱体(100)内设有传动腔和连接腔,传动腔与连接腔连通并通过连接腔连通外界,传动结构(200)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主动件转动设置在传动腔内,从动件绕设在主动件上并通过连接腔延伸至箱体(100)外;装配结构(300)包括滑扣(310),滑扣(310)滑动设置在箱体(100)上,相应地,箱体(100)上设有滑槽(115)和第一装配槽(116),滑槽(115)适配于滑扣(310),第一装配槽(116)连通连接腔与滑槽(115),滑扣(310)沿滑槽(115)往复滑动并控制第一装配槽(116)是否连通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传动箱,其特征在于,滑扣(310)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内侧面和外侧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设置,且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限位槽(301),相应地,滑槽(115)上设有适配于滑块的滑块;内侧面和外侧面相对设置,内侧面紧贴滑槽(115),内侧面一端延伸至滑槽(115)外并设有抵接块(302),外侧面上设有内凹段(3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传动箱,其特征在于,装配结构(300)包括翻盖(320),翻盖(320)一端为转动连接箱体(100)的连接端,翻盖(320)另一端为自由端,相应地,箱体(100)上设有连通连接腔的第二装配槽,第二装配槽适配于翻盖(320),翻盖(320)转动并控制第二装配槽是否连通外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传动箱,其特征在于,第二装配槽分为邻近连接端的宽槽段和邻近自由端的窄槽段,宽槽段与窄槽段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传动箱,其特征在于,箱体(100)包括底箱(110)、中盖板(120)和上盖板(130);底箱(110)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第一腔体(101)内设有围板(103),围板(103)分隔第一腔体(101)为外环腔(104)和内腔(105),内腔(105)连通第二腔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健李晔刘春林曾东张枝英韩佳澄
申请(专利权)人:建为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