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拾音结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575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拾音结构,其包括面板、PCB板、拾音器以及压板,其中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PCB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并形成拾音通道。同时压板上设置有弹性部,弹性部抵顶在PCB板上,并位于拾音器的周侧,以将PCB板抵顶至面板上,并能够紧密拾音通道在面板和PCB板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拾音通道的气密性,进而保证拾音效果。进而保证拾音效果。进而保证拾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拾音结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拾音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拾音是对声音进行采集和收集,并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拾音在电子产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提高语音识别唤醒率和识别率,安装有拾音器的mic板与面板粘贴后,需要保持mic板与面板之间的压力,以提升拾音通道的气密性,防止拾音过程中因拾音通道的气密不足而影响拾音的效果。现有的拾音结构中,将mic板通过胶水粘接在面板上,以紧密拾音通道,并通过连接机构将mic板紧固在面板上,以对拾音通道形成压紧力,防止拾音通道出现空腔透声。
[0003]然而,这种连接方式中,容易因为装配精度不足,而导致连接结构的压力不稳定。当压力过小时,mic板与面板之间的粘贴不牢,从而造成拾音通道内部存在空腔透声,降低拾音性能。而当压力过大时,会导致mic板与面板之间的胶水外溢,进而导致溢胶堵孔,继而影响拾音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音结构,能够保证拾音通道的气密性,以保证拾音效果,并防止溢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拾音结构,其包括:面板,其开设有第一通孔;PCB板,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PCB板贴合在所述面板上,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以形成拾音通道;拾音器,其用于采集声音;所述拾音器安装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且正对所述拾音通道;以及压板,其连接在所述面板上;所述压板用于将所述PCB板顶紧至所述面板上;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力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抵顶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拾音器的周侧,以紧密所述拾音通道于所述面板和所述PCB板之间的间隙。
[000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弹性筋和抵顶筋;所述弹性筋连接在所述压板朝向所述PCB板的一侧上,且所述弹性筋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所述抵顶筋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弹性筋朝向PCB板的一侧上,另一端抵顶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
[000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筋包括两个倾斜段、以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沿平行于所述PCB板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倾斜段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段的两端;两个所述倾斜段在背向所述PCB板的方向延伸并沿背离所述连接段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倾斜段背向所述PCB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板上;所述抵顶筋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上,以使所述倾斜段和所述连接段能够通过形变对所述抵顶筋形成弹力,并使所述抵顶筋抵顶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
[000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顶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抵顶筋分别抵顶
在所述拾音器相对的两侧,以抵顶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
[001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拾音结构还包括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密封胶层安装在所述面板和所述PCB板之间,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均同轴设置,以形成所述拾音通道。
[001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依次减小,以形成所述拾音通道。
[001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胶层为硅胶层。
[001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朝向所述压板的一侧形成有向后凸出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上设置有安装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侧边;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连接部和限位筋;所述限位筋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侧边,并朝向所述限位部的一侧延伸;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限位筋能够抵顶在所述限位部上,以限制所述压板相对于所述面板的移动。
[001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部上凸设有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筋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同一侧面上;所述限位柱穿设在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制所述压板相对所述面板移动。
[0015]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主体、围合于所述显示主体外周的外壳、以及所述的拾音结构;所述显示主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侧;所述拾音结构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面板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上。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7]本技术中,拾音结构包括面板、PCB板、拾音器以及压板,其中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PCB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并形成拾音通道。同时压板上设置有弹性部,弹性部抵顶在PCB板上,并位于拾音器的周侧,以将PCB板抵顶至面板上,并能够紧密拾音通道在面板和PCB板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拾音通道的气密性,进而保证拾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拾音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的拾音结构的正视图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的A

A处的截面图。
[0022]图5是图4的B处的放大图。
[0023]图6是图2的拾音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4]图7是图6的C处的放大图。
[0025]图8是图2的拾音结构的分解图的示意图。
[0026]图9是图8的D处的放大图。
[0027]图10是图8的拾音结构的分解图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8]图11是图10的E处的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显示主体;2、外壳;3、拾音结构;10、面板;11、第一通孔;12、延伸壁;13、安装部;
14、限位部;15、限位槽;20、PCB板;21、第二通孔;30、拾音器;40、压板;41、弹性部;42、弹性筋;43、抵顶筋;44、连接部;45、限位筋;46、限位柱;50、密封胶层;51、第三通孔;421、倾斜段;422、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结构包括:面板,其开设有第一通孔;PCB板,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PCB板贴合在所述面板上,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以形成拾音通道;拾音器,其用于采集声音;所述拾音器安装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且正对所述拾音通道;以及压板,其连接在所述面板上;所述压板用于将所述PCB板顶紧至所述面板上;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力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抵顶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拾音器的周侧,以紧密所述拾音通道于所述面板和所述PCB板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弹性筋和抵顶筋;所述弹性筋连接在所述压板朝向所述PCB板的一侧上,且所述弹性筋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所述抵顶筋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弹性筋朝向PCB板的一侧上,另一端抵顶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筋包括两个倾斜段、以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沿平行于所述PCB板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倾斜段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段的两端;两个所述倾斜段在背向所述PCB板的方向延伸并沿背离所述连接段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倾斜段背向所述PCB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板上;所述抵顶筋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上,以使所述倾斜段和所述连接段能够通过形变对所述抵顶筋形成弹力,并使所述抵顶筋抵顶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抵顶筋分别抵顶在所述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霄于浩然张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