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5397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电池和保护组件,电池包括第一端,第一端的端面设置有正极部,第一端设置有至少一凹槽;保护组件盖设在第一端,保护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电路保护板,连接件包括至少一限位部,限位部与凹槽卡接,电路保护板固定连接于连接件,电路保护板的一面设置第一连接部,另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正极部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外部装置的正极连接,电路保护板用于控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装置能够提高电池和电路保护板的组装效率,有利于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用于手电筒的电池,一般会在圆柱形锂电池的基础上增加一块电路保护板,设置电路保护板能够避免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损坏,但现有的电路保护板安装方法是利用金属薄片或者电子线将电路保护板和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组装操作复杂,组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装置,能够提高电池和电路保护板的组装效率,有利于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电池和保护组件,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置有正极部,所述第一端设置有至少一凹槽;所述保护组件盖设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电路保护板,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凹槽卡接,所述电路保护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电路保护板的一面设置第一连接部,另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正极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外部装置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路保护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或断开。
[0005]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盖体部,所述盖体部盖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盖体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正极部通过所述通孔形成电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正极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凸台状,所述正极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通孔并相互接触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还设置有负极部,所述电路保护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负极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呈环状,所述负极部设置在所述正极部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盖体部的两面分别与所述负极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接触,所述负极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所述盖体部形成电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三个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盖体部的周向布置在所述盖体部的边缘且向所述电池延伸。
[0008]可选地,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侧壁,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电池的一面设置有卡合凸部,所述盖体部盖设于所述第一端时,所述卡合凸部伸入所述凹槽限制所述连接件移动。
[0009]可选地,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外侧壁且沿所述电池的周向延伸。
[0010]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用于与外部装置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还设置有负极部,所述电路保护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电
池保护芯片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负极部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第四连接端,所述电路保护板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以与所述负极部形成电连接。
[0012]可选地,电池装置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安装有所述保护组件的所述电池的外侧。
[0013]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端,所述套管为中空的热缩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暴露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端的端面。
[0014]本技术包括电池和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电路保护板,电路保护板固定连接于连接件,保护组件盖设在电池的第一端,连接件的限位部与电池的凹槽卡接,通过连接件将电路保护板安装在电池的第一端时,电路保护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电池的正极部连接,电路保护板的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外部装置的正极连接,电路保护板能够控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或断开。连接件与电池的凹槽的配合能够提高电池和电路保护板的组装效率,有利于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池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池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0018]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池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电池1和保护组件2,电池1包括第一端11,第一端11的端面设置有正极部111,第一端11设置有至少一凹槽112;保护组件2盖设在第一端11,保护组件2包括连接件21和电路保护板22,连接件21包括至少一限位部211,限位部211与凹槽112卡接,电路保护板22固定连接于连接件21,电路保护板22的一面设置第一连接部221,另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2,第一连接部221与正极部111连接,第二连接部222用于与外部装置200的正极P+连接,电路保护板22用于控制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连接或断开。
[0022]本技术包括电池1和保护组件2,保护组件2包括连接件21和电路保护板22,电路保护板22固定连接于连接件21,保护组件2盖设在电池1的第一端11,连接件21的限位部211与电池1的凹槽112卡接,通过连接件21将电路保护板22安装在电池1的第一端11时,电路保护板22的第一连接部221与电池1的正极部111连接,电路保护板22的第二连接部222用于与外部装置200的正极连接,电路保护板22能够控制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连
接或断开。连接件21与电池1的凹槽112的配合能够提高电池1和电路保护板22的组装效率,有利于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
[0023]参阅图2至图4,连接件21还包括盖体部212,盖体部212盖设于第一端11,盖体部212设置有通孔2121,第一连接部221与正极部111通过通孔2121形成电连接。
[002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盖体部212呈环状,限位部211在横向上呈弧形以便于与电池1的侧面适配贴合,但不限于此,电路保护板22呈圆形并通过焊接固定在盖体部212的顶面。
[0025]参阅图2至图4,正极部111和第一连接部221呈凸台状,正极部111和第一连接部221伸入通孔2121并相互接触形成电连接;第一端11的端面还设置有负极部113,电路保护板22还包括第三连接部223,负极部113和第三连接部223呈环状,负极部113设置在正极部111的外侧,第三连接部22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21的外侧,盖体部212的两面分别与负极部113和第三连接部223接触,负极部113和第三连接部223通过盖体部212形成电连接。将保护组件2安装在电池1的第一端11后正极部111和第一连接部221以及负极部113和第三连接部223便能直接形成电连接,无需再进行其他的操作,有利于提高电池1和电路保护板22的组装效率。
[002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正极部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置有正极部,所述第一端设置有至少一凹槽;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盖设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电路保护板,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凹槽卡接,所述电路保护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电路保护板的一面设置第一连接部,另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正极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外部装置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路保护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盖体部,所述盖体部盖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盖体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正极部通过所述通孔形成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凸台状,所述正极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通孔并相互接触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还设置有负极部,所述电路保护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负极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呈环状,所述负极部设置在所述正极部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盖体部的两面分别与所述负极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接触,所述负极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所述盖体部形成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三个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盖体部的周向布置在所述盖体部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仕荣张经标黎振松罗淇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笆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