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538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涉及到加捻丝生产领域,包括底板、放线机构、张紧机构及收线机构,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上端左右两侧,张紧机构设置在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之间;收线机构包括U形板、收线辊、丝杆螺母、往复丝杆和伺服电机,底板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导向组件,U形板通过导向组件纵向滑动设置在底板上,收线辊纵向设置在U形板的内部上方,且收线辊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U形板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U形板和收线辊前后往复移动,继而能够使加捻丝均匀的卷绕在收线辊上,不需要使加捻丝前后往复移动,减小加捻丝的晃动,提高收线辊对加捻丝的牵引收卷效果,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加捻丝生产
,具体为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捻丝,是以其长丝类加上捻度增加其强力和弹性为主要目的,加捻丝使用范围有;粘胶加捻丝,涤纶加捻丝,锦纶加捻丝,真丝加捻丝等品种,金丝缘特种丝品以其最新研制技术,非蒸汽真空定型使其加捻丝品质上乘,加捻丝又其名倍捻丝,还有称有捻丝,总之是让其长丝加上捻度罢了。
[0003]目前,加捻丝在加捻后需要进行收卷,现有技术中,在对加捻丝进行收卷时,一般通过放线辊放线,再通过收线辊进行牵引收卷,而在收卷时,为使加捻丝均匀的卷绕在收线辊上,一般需要收线辊的输入方添加往复移动的导向结构,带动加捻丝往复移动,从而使加捻丝均匀的卷绕在收线辊上,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加捻丝晃动幅度较大,从而影响收线辊对加捻丝的收卷效果,因此提出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加捻丝在加捻后需要进行收卷,现有技术中,在对加捻丝进行收卷时,一般通过放线辊放线,再通过收线辊进行牵引收卷,而在收卷时,为使加捻丝均匀的卷绕在收线辊上,一般需要收线辊的输入方添加往复移动的导向结构,带动加捻丝往复移动,从而使加捻丝均匀的卷绕在收线辊上,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加捻丝晃动幅度较大,从而影响收线辊对加捻丝的收卷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包括底板、放线机构、张紧机构及收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之间;
[0006]所述收线机构包括U形板、收线辊、丝杆螺母、往复丝杆和伺服电机,所述底板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U形板通过导向组件纵向滑动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收线辊纵向设置在U形板的内部上方,且收线辊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U形板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向前后两侧延伸,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U形板的后侧,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前后两侧下方均通过第一轴承转动插接有套筒,所述丝杆螺母位于两个套筒之间,且丝杆螺母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筒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穿过两个套筒和丝杆螺母并与丝杆螺母配合套接,且往复丝杆与两个套筒活动套设,所述往复丝杆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侧均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壁前端和前侧所述套筒的筒壁前端均套接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通过链条相互传动。
[0007]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块,所述底板的上端右侧开设有纵向设置的导向
槽,所述导向块滑动设置在导向槽中,所述导向块的上端与U形板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两个张紧辊、两个转动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张紧辊均纵向设置在两个转动板之间并对称分布,且每个所述张紧辊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二转轴分别与两个转动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位于两个转动板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转动板的相反两侧中部均通过第三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固定连接有蜗轮,前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右端向右延伸并固定连接有旋钮。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三支撑板,每组两个所述支撑板前后对称分布,且两个第三支撑板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每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均通过第五转轴转动设置有导向辊。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导向辊的侧壁中部均开设有环形定位槽。
[0011]优选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放线辊和两个第四支撑板,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板均竖直固定设置在底板的上端左侧并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放线辊纵向设置在两个第四支撑板之间,且放线辊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六转轴分别与两个第四支撑板转动连接。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在使用时,加捻丝通过放线辊释放,并通过张紧机构,然后与收线辊连接,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收线辊转动,实现对加捻丝牵引收卷,同时通过两个链轮和链条能够带动其中一个套筒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螺母转动,丝杆螺母转动能够使其在往复丝杆上前后往复移动,从而带动U形板和收线辊前后往复移动,继而能够使加捻丝均匀的卷绕在收线辊上,不需要使加捻丝前后往复移动,减小加捻丝的晃动,提高收线辊对加捻丝的牵引收卷效果,便于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收线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张紧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两个第三支撑板和导向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板;2、U形板;3、收线辊;4、丝杆螺母;5、往复丝杆;6、伺服电机;7、套筒;8、第一支撑板;9、链轮;10、链条;11、导向块;12、张紧辊;13、转动板;14、第二支撑板;15、蜗轮;16、蜗杆;17、第三支撑板;18、导向辊;19、放线辊;20、第四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包括底板1、放线机构、张紧机构及收线机构,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上端左右两侧,张紧机构设
置在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之间;
[0022]收线机构包括U形板2、收线辊3、丝杆螺母4、往复丝杆5和伺服电机6,底板1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导向组件,U形板2通过导向组件纵向滑动设置在底板1上,收线辊3纵向设置在U形板2的内部上方,且收线辊3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U形板2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向前后两侧延伸,伺服电机6固定设置在U形板2的后侧,且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U形板2的前后两侧下方均通过第一轴承转动插接有套筒7,丝杆螺母4位于两个套筒7之间,且丝杆螺母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筒7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往复丝杆5穿过两个套筒7和丝杆螺母4并与丝杆螺母4配合套接,且往复丝杆5与两个套筒7活动套设,往复丝杆5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8,两个第一支撑板8的下侧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轴壁前端和前侧套筒7的筒壁前端均套接有链轮9,两个链轮9通过链条10相互传动。
[0023]如图2示,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放线机构、张紧机构及收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之间;所述收线机构包括U形板(2)、收线辊(3)、丝杆螺母(4)、往复丝杆(5)和伺服电机(6),所述底板(1)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U形板(2)通过导向组件纵向滑动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收线辊(3)纵向设置在U形板(2)的内部上方,且收线辊(3)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U形板(2)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向前后两侧延伸,所述伺服电机(6)固定设置在U形板(2)的后侧,且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2)的前后两侧下方均通过第一轴承转动插接有套筒(7),所述丝杆螺母(4)位于两个套筒(7)之间,且丝杆螺母(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筒(7)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5)穿过两个套筒(7)和丝杆螺母(4)并与丝杆螺母(4)配合套接,且往复丝杆(5)与两个套筒(7)活动套设,所述往复丝杆(5)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8),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8)的下侧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壁前端和前侧所述套筒(7)的筒壁前端均套接有链轮(9),两个所述链轮(9)通过链条(10)相互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块(11),所述底板(1)的上端右侧开设有纵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11)滑动设置在导向槽中,所述导向块(11)的上端与U形板(2)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捻丝的牵引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余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金余纺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