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书闵专利>正文

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35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该伞包括伞骨、上巢、下巢、中棒及伞头,该拉线结构至少包括下巢线,下巢线一端至少连接于下巢上,另一端绕系中棒后,至少连接于一所要收拢的中棒节管上;中棒与下巢之间设置有卡掣件,通过卡掣件对中棒或下巢进行定位,伞骨或中棒至少有一位置设置有收伞件,该收伞件在收伞时产生收伞的拉力,使伞骨及中棒完全收拢。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开伞时,在手的推动下,各条拉线具有连动作用,导致伞骨和中棒会张开,通过下巢线的作用,同时将下巢拉升,形成完全的开伞状态;收伞时,解除了卡掣,在收伞件作用下,在拉线的连动做用下使下巢或中棒向下位移,从而在收拢伞面的同时能够收拢中棒,能够达到完全收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伞,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收伞的多折伞结构,该结构能够手动开伞,易 开收,且在收伞时自动回收伞骨和中棒,达到完全收拢伞骨及中棒的状态。
技术介绍
伞,作为人们的日常用品,最开始仅仅作为人们遮雨用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 高,伞的种类和用途慢慢多样化,有雨伞、遮阳伞,按照控制方式分,有手开伞、自动开收伞。手开伞,是通过人手工控制伞的开收来实现的;自动开收伞,则是,通过机械机构 的配合,实现伞的自动开收,以方便人们对伞的控制,简化操作。虽然自动开收伞在使用上大大方便了人们,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于手开伞这种操 作方式情有独钟,因此,依然有很多人喜欢手开伞。手开伞的结构包括伞骨、中棒、伞柄、上 巢和下巢,其中中棒的内部设置有弹弓,以卡掣中棒或下巢,达到开伞的目的。经研究发现,有些人们还是喜欢或者习惯手开伞的开伞操作,对于收伞的动作,人 们还是希望能够简化,就是说,能够手开,自动收伞则更好,为此,有人设计了一种直骨伞的 手开自动收结构的伞,该伞是利用滑动套和牵引件,牵引件一端连接滑动套,一端连接在伞 把手(也称伞头)内,收伞时,解除卡掣或者伞上其它部件的扣合作用,则牵引件向下拉动滑 动套,带动下巢向下运动,从而完成自动收伞。然而上述的结构只能应用于直骨伞中,对于多折伞,却无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经研究发现,在多折伞的自动收伞时,都设置有一拉线,该拉线一端连接子弹头, 一端则绕系上巢、下巢,固定于上巢上或绕过上巢再固定回下巢上,该拉线仅是作为控制伞 面开起及收拢之用,收伞时,解除对子弹头的卡扣,则能够释放拉线,收拢伞骨。如果能将该 拉线及开伞结构进行改良,则能够在收拢伞面时,完全收拢中棒的工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该伞能够在 收伞面的同时能够收拢中棒,以达到完全收拢伞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该伞对拉线及收伞构 件的改进,利用拉线和中棒的运动关系达到完全收拢中棒的效果,简化中棒的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该伞完全避免了开 伞弹簧的设置,以利于完全在收伞时完全收拢伞骨及中棒。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该结构包括伞骨、 上巢、下巢、中棒及伞头,中棒至少包括二个节管,其特征在于该结构至少包括下巢线,下巢线一端至少连接于下巢上,另一端绕系中棒后,至少连接于一所 要收拢的中棒节管上;中棒与下巢之间,或者中棒的节管之间设置有卡掣件,通过卡掣件对下巢或中棒进行 定位,且卡掣件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伞头内的控制件所掣动;3伞骨或中棒至少有一位置设置有收伞件,该收伞件在收伞时产生收伞的作用力,与下 巢线联动使伞骨及中棒完全收拢。所述下巢线的一端连接于下巢上,另一端向上绕过上巢或与上巢固定于一起的节 管,连接于中棒中能够相对于上巢运动的中棒节管上;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开伞时,在手的 推动下,下巢线具有联动作用,伞骨和中棒会张开,通过下巢线的作用,同时将下巢拉升,形 成完全的开伞状态;收伞时,解除了卡掣,在收伞件和下巢线的作用下使下巢或中棒向下位 移,从而在收拢伞面的同时能够中棒作用,能够达到完全收伞的效果。所述的结构,下巢线作用于下巢和/或相对于下巢运动的节管,作用的方式是通 过连接实现的,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绑定、套扣、搭接、卡勾、固定的任意一种,其目的是使下 巢和相对于上巢移动的节管产生着力点,开伞和收伞的时候能够产生联动,更进一步,可靠 的方式是下巢线一端直接固定于下巢上,另一端向上绕过上巢或与上巢固定于一起的节 管,固定于中棒中能够相对于上巢运动的中棒节管上;上巢或固定下巢线的节管上部设置 有一内塞块,且内塞块内设有滑轮,便于绕系下巢线。所述收伞件,其为伸缩弹簧、拉伸弹簧、弹性纤维布、弹性辘轳、弹性伞骨的任意一 种,且中棒的从上向下数第一个节管和第二个节管之间不设置卡掣件。上述收伞件,其为拉伸弹簧时,设置于伞骨之间,形成收伞弹簧,开伞时,伞骨将收 伞弹簧拉伸,收伞时,收伞弹簧收拢伞骨,同时产生力推动下巢向下移动,并联动中棒收拢, 从而达到完全收拢伞骨及中棒的作用。除拉伸弹簧外,伸缩弹簧也可以设置于伞骨之间,形成对伞骨的拉系作用,以协助 进行中棒的开收控制。上述收伞件,其在中棒内辅设一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一端连接于中棒最底部的 节管或伞头上,一端连接于能够相对于上巢移动的中棒节管上,开伞时,该拉伸弹簧被拉 伸,收伞时,通过该拉伸弹簧的收缩力将伞骨和中棒收拢。所述收伞件,其为拉伸弹簧时,设置于伞头和下巢之间,一端连接于伞头,一端连 接于下巢,开伞时,该弹簧被拉伸,收伞时,该弹簧收伞,从而带动下巢向下运动,使伞骨和 中棒完全收拢。所述卡掣件,其作用是扣合中棒节管或下巢,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解除卡掣件对 中棒节管或下巢的卡掣,也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中棒节管压制卡掣件解除对下巢或中棒节 管的卡掣,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该卡掣件一端为卡掣端,设置于中棒上并能伸出于中棒 对下巢(或中棒、中棒延伸件)进行卡掣,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伞头内按钮的部位,为按压端, 可被按钮按压,从而使卡掣端收拢于中棒内,解除卡掣,使伞骨及中棒进行收拢。所述下巢线,其连接于下巢后,向上延伸,固定于上巢或与上巢固定于一起的中棒 节管上。所述中棒节管之间,可以设置辅助线,用以协调及控制中棒节管之间的开收动作, 所述的辅助线,一端至少连接于上一节管,绕系于本节管后,一端至少连接于下一节管。藉由辅助线,可以将多折中棒,例如三折、四折,甚至五折中棒节管通过联动进行 开收,只要控制一节中棒节管的自动收,就能够完成多节中棒节管的自动收,能够大大简化 对中棒的控制。而且辅助线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例如,将辅助线和下巢线绑在一起,或者是将辅助线单独设置,辅助线可以是单独作用于一个中棒节管,也可以同时作用于 两个中棒节管,但是辅助线的作用是协助进行中棒或者下巢的收拢,并藉此简化对中棒的 控制部件。下巢线和辅助线在收伞件收伞时通过联动的方式收拢中棒节管,通常情况下,下 巢线所联动收拢的中棒节管之间及所述中棒节管与下一节管之间不设置卡掣件。上述中棒节管的底部,设置有附属块,附属块固定于中棒节管的底部,用以设置辅 助线。且在上述的结构中,单纯采用拉线结构,不使用收伞件,虽然不能达到自动收伞之 目地,但是通过拉线的结构,也可以达到顺滑联动开伞的效果,更兼具简化伞控制结构之功 效。上述中棒节管上部设置有节管内塞,用于设置下巢线、辅助线、滑轮,一拉簧设置 于上下两个节管内塞之间,并固定于节管内塞上,用以收拢中棒。所述控制件,为能够直接或间接解除卡掣件对下巢或中棒卡掣的控制部件,其可 为但不局限于按钮、拉环、拉线、弓片、弹簧、摇杆等器件的任意一种。所述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其中棒内可以设置拉线,拉线一端固定于相对于 伞头运动的中棒节管,另一端向上延伸,再向下绕于伞头内,通过拉环等结构形式拉动拉 线,拉线得以拉开中棒,从而拉开中棒并与下巢联动,使伞面、伞骨与中棒完全打开,达到完 全收伞状态。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的设置,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收伞时,能够自动收拢中棒的节管及伞面,使伞达到完全收拢的状态;2、不需要设置开伞弹簧,简化了伞的结构设置;3、结构简单、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手开自动收多折伞结构,该结构包括伞骨、上巢、下巢、中棒及伞头,其特征在于该拉线结构:至少包括下巢线,下巢线一端至少连接于下巢上,另一端绕系中棒后,至少连接于一下巢线所要收拢的中棒节管上;中棒与下巢之间,或者中棒的节管之间设置有卡掣件,通过卡掣件对下巢或中棒进行定位,且卡掣件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伞头内的控制件所掣动;伞骨或中棒至少有一位置设置有收伞件,该收伞件在收伞时产生收伞的作用力,与下巢线联动使伞骨及中棒完全收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闵
申请(专利权)人:张书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