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156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包含与锅炉汽包连通的多根下降管、与省煤器进口连通的给水管、循环管路和预处理管路,循环管路包含集水箱和设置于集水箱进出口端的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包含多组,该多组第一循环管的自由端分别与对应的下降管连通,第二循环管的自由端与给水管接通,且其上安装有再循环泵;预处理管路包含预热管路和冷却循环管路,利用该炉热水再循环管线能够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将锅炉汽包内的热水输送至省煤器以对低温的烟气进行加热,满足SCR系统所需温度,利用预处理管路可在再循环泵启动前或使用后对其进行预处理,确保炉热水再循环管线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炉热水循环管线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


[0001]本技术属于热水再循环
,尤其涉及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

技术介绍

[0002]SCR系统中入口烟气来自于锅炉,烟气温度决定了SCR系统的有效运行,当烟气温度较低时,SCR系统中脱销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导致氨逃逸增大,进而导致空预器传热元件堵塞的几率明显加大,另外,当烟气温度较低时,空预器冷端温度降低,传热元件腐蚀、堵塞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严重时可影响机组带高负荷的能力。
[0003]目前,锅炉烟气温度主要由锅炉运行负荷决定,当锅炉负荷在66MW时,SCR系统入口烟温基本在286℃左右,满负荷时SCR入口烟气温度约为374℃,要使SCR系统正常投运,SCR系统入口烟温必须高于310℃。
[0004]省煤器作为换热器设置于锅炉烟道内,其常规作用是对锅炉中的烟气进行降温以使满足所需温度,基于该换热性能,当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现有通常设置热水循环管线将锅炉中的热水输送至省煤器,利用省煤器的高温热水对低温烟气通过换热方式进行加热,使其满足SCR系统所需问题,现有的热水循环管线中通常采用再循环泵将汽包中的热水直接输送至省煤器的给水管内,现有方式虽然实现了对烟气加热的目的,但缺少对主要单元也即再循环泵的预处理结构,如此在实际使用时,再循环泵很可能因过热(长时间使用产热)而损坏,或,尤其在冬季,再循环泵内介质存在冻结现象,如果直接投入使用不仅影响再循环泵的性能,且也影响循环热水的温度。
[0005]基于上述分析,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利用该炉热水再循环管线能够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将锅炉汽包内的热水输送至省煤器以对低温的烟气进行加热,满足SCR系统所需温度,同时,该炉热水再循环管线还设置了预处理管路,利用预处理管路在再循环泵启动前或使用后对其进行预处理,确保炉热水再循环管线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炉热水循环管线运行的可靠性和再循环泵的使用寿命。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包含与锅炉汽包连通的多根下降管、与省煤器进口连通的给水管、循环管路和预处理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含集水箱和设置于集水箱进出口端的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包含多组,该多组第一循环管的自由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下降管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的自由端与所述给水管接通,同时,在所述第二循环管上安装有再循环泵;所述预处理管路包含预热管路和冷却循环管路,所述预热管路包含连通管,该连通管设置于所述下降管与再循环泵的入口之间,通过该连通管可在循环管路启动前对再循环泵和第二循环管进行预热,所述冷却循环管路包含闭式冷却机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闭式冷却机构的出水母管和进水母管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连通并位于再循环泵的入
口端和出口端。
[000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多组所述第一循环管与所述集水箱的进口端之间设有主管道,该主管道上设有与多组所述第一循环管接通的接口,且该主管道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集水箱的进口端,在该主管道靠近集水箱进口端的位置设有止回阀和流量孔板A。
[0009]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冷却管上设有开关阀和流量孔板B。
[0010]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位于所述再循环泵出口端的第二循环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和止回阀。
[001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连通管与多根下降管中的一根连通。
[0012]本申请该炉热水再循环管线的优势在于:
[0013]1、能够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通过循环管线将锅炉汽包内的热水输送至省煤器以对低温的烟气进行加热,使其满足SCR系统所需温度。
[0014]2、设置了预处理管路,在循环管路运行前,尤其是冬季,可先启动预处理管路中的预热管路将下降管内的热水输送至再循环泵和第二循环管内以在低负荷下对其进行预热,如此,一方面可为再循环泵后续的正常和可靠运行做准备,另一方面可对再循环泵和第二循环管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一定的工作温度,为后续热水输送做准备
[0015]3、在夏季,再循环泵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大量热能,如果继续使用可能会导致再循环泵损坏,如果停机自动降温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影响SCR系统的正常使用,此时,可利用预处理管路中的冷却循环管路对再循环泵进行降温冷却,该冷却循环管路采用闭式冷却机构,如此能够减少冷却液的损耗和污染风险,因为冷却液不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这有助于再循环泵免受腐蚀、垢积和微生物生长等问题的影响,提高了冷却效率和持久性。
[0016]4、利用预处理管路在再循环泵启动前或使用后对其进行预处理,确保炉热水再循环管线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炉热水循环管线运行的可靠性和再循环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炉热水再循环管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循环管与集水箱间设有主管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锅炉汽包1,下降管2,省煤器3,给水管4,集水箱5,第一循环管6,第二循环管7,再循环泵8,连通管9,闭式冷却机构10,第一冷却管11,第二冷却管12,主管道15,止回阀16,流量孔板A17,流量孔板B18,流量调节阀19,截止阀20,开关阀21,炉水泵22,给水泵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用作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和及其应用。
[0022]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包含与锅炉汽包1连通的多根下降管2、与省煤器3进口连通的给水管4、循环管路和预处理管路,循环管路包含集水箱5和设置于集水箱5进出口端的第一循环管6和第二循环管7,第一循环管6包含与下降管2数量对应的多组,该多组第一循环管6的自由端分别与对应的下降管2连通,该第一循环管6
的接口标高约54.8m左右,第二循环管7的自由端接入标高23.5m左右的给水管4,同时,在第二循环管7上安装有再循环泵8,优选地,再循环泵8布置在炉前标高约19m左右的位置,集水箱5设置于标高约51.4m左右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对应的标高布设不影响原锅炉和SCR系统烟气流的正常使用,同时,为了方便根据需要控制循环管路的正常运行,在第一循环管6路和第二循环管7上设有对应的控制阀,作为优选,在第一循环管6路上设有开关阀21,利用开关阀21作为循环管路的启停元件,在第二循环管7上至少设有流量调节阀19和止回阀16,其中,流量调节阀19用于控制进入给水管4的热水量,止回阀16用于避免水流倒灌入再循环泵8;利用第一循环管6可先下降管2内的热水进行截流并将截流的热水传输至集水箱5,多路第一循环管6截流的热水存储于集水箱5内,当锅炉处于低负荷运条件下时,可启动再循环泵8,利用该再循环泵8将集水箱5内的热水通过第二循环管7输送至给水管4,热水与给水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热水再循环管线,包含与锅炉汽包(1)连通的多根下降管(2)和与省煤器(3)进口连通的给水管(4),其特征在于,包含循环管路和预处理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含集水箱(5)和设置于集水箱(5)进出口端的第一循环管(6)和第二循环管(7),第一循环管(6)包含多组,该多组第一循环管(6)的自由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下降管(2)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7)的自由端与所述给水管(4)接通,同时,在所述第二循环管(7)上安装有再循环泵(8);所述预处理管路包含预热管路和冷却循环管路,所述预热管路包含连通管(9),该连通管(9)设置于所述下降管(2)与再循环泵(8)的入口之间,通过该连通管(9)可在循环管路启动前对再循环泵(8)和第二循环管(7)进行预热,所述冷却循环管路包含闭式冷却机构(10)、第一冷却管(11)和第二冷却管(12),所述第一冷却管(11)和第二冷却管(1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闭式冷却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李克勤朱海峰蔡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