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模组和集成电路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02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板技术领域,提供液冷模组和集成电路板总成。液冷模组包括:液冷壳,液冷壳中设置有流道槽,流道槽环绕遍布液冷壳的液冷区域、并连通开设于液冷壳的侧壁的冷却液进出口;液冷盖,盖合在液冷壳的液冷区域,流道槽的端面与液冷盖的内表面密封抵接以形成液冷流道;液冷筋,至少设置于液冷盖的内表面,设置于液冷盖的内表面的液冷筋伸入流道槽、且与流道槽相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液冷壳中加工流道槽,并采用液冷盖密封盖合流道槽形成液冷流道,以方便液冷流道的加工;且流道槽环绕遍布液冷壳,液冷盖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伸入流道槽、且与流道槽相间隔的液冷筋,使液冷壳和液冷盖均能与冷却液充分接触,以加速传热,提高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模组和集成电路板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板
,具体地说,涉及液冷模组和集成电路板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路板的集成度不断提高,传统的散热翅片等散热结构无法满足大功率的集成电路板的冷却需求。如此,在集成电路板领域,逐渐使用相比于散热翅片具有更好散热效果的液冷板进行散热。
[0003]液冷板需在内部开槽以通入冷却液,加工起来不是很方便;且在一些大功率发热场景下,目前简单开槽的液冷板的散热效果不佳。
[000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液冷模组和集成电路板总成,在液冷壳中加工流道槽,并采用液冷盖密封盖合流道槽形成液冷流道,以方便液冷流道的加工;且流道槽环绕遍布液冷壳,液冷盖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伸入流道槽、且与流道槽相间隔的液冷筋,使液冷壳和液冷盖均能与冷却液充分接触,以加速传热,提高散热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模组,包括:液冷壳,所述液冷壳中设置有流道槽,所述流道槽环绕遍布所述液冷壳的液冷区域、并连通开设于所述液冷壳的侧壁的冷却液进出口;液冷盖,盖合在所述液冷壳的液冷区域,所述流道槽的端面与所述液冷盖的内表面密封抵接以形成液冷流道;液冷筋,至少设置于所述液冷盖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液冷盖的内表面的液冷筋伸入所述流道槽、且与所述流道槽相间隔。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筋形成为沿所述流道槽延伸的条状结构,所述液冷筋表面光滑且边缘处圆弧过渡。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流道槽的高度方向,所述液冷筋形成为两端低、中部高的条状结构。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流道槽的宽度方向,所述液冷筋形成为两端窄、中部宽的条状结构。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流道槽的截断剖面,所述液冷筋形成为正梯形结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筋还设置于所述流道槽的底壁,设置于所述流道槽的底壁的液冷筋与所述流道槽的侧壁、所述液冷盖的内表面及设置于所述液冷盖的液冷筋相间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开设于所述液冷壳的侧壁的冷却液进口形成为管径由外到内渐缩的喇叭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盖的角部设置成非对称防错结构。
[0014]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成电路板总成,包括: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模组;至少一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的电子元件面向并接触所述液冷壳和/或所述液冷盖;其中,所述液冷壳的外表面及所述液冷盖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对应的集成电路板的电子元件布局相匹配的冷却凸起。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集成电路板总成还包括:底板和顶板,封装所述集成电路板和所述液冷模组;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扣合固定,或者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螺接固定。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7]本技术的液冷模组,在液冷壳中加工流道槽,并采用液冷盖密封盖合流道槽形成液冷流道,以方便液冷流道的加工;且流道槽环绕遍布液冷壳,液冷盖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伸入流道槽、且与流道槽相间隔的液冷筋,使液冷壳和液冷盖均能与冷却液充分接触,以加速传热,提高散热效果;
[0018]本技术的集成电路板总成,能够通过液冷模组实现对集成电路板的高效、稳定的散热。
[00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液冷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模组的液冷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模组的液冷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示出图4所示的液冷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模组的冷却液进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7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液冷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8示出图7所示的液冷模组的液冷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集成电路板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集成电路板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液冷模组的立体结构,图2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模组的剖视结构,图3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模组的液冷壳的俯视结构,图4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模组的液冷盖的仰视结构,图5示出图4所示的液冷盖的剖视结构,图6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模组的冷却液进口的剖视结构;图7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液冷模组的剖视结构,图8示出图7所示的液冷模组的液冷壳的俯视结构;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模组,包括:
[0035]液冷壳10,液冷壳10中设置有流道槽11,流道槽11环绕遍布液冷壳10的液冷区域、并连通开设于液冷壳10的侧壁的冷却液进出口12;
[0036]液冷盖20,盖合在液冷壳10的液冷区域,流道槽11的端面与液冷盖20的内表面密封抵接以形成液冷流道L;
[0037]液冷筋30,至少设置于液冷盖20的内表面,设置于液冷盖20的内表面的液冷筋30伸入流道槽11、且与流道槽11相间隔。
[0038]通过液冷壳10和液冷盖20相盖合,能够方便液冷流道L的加工,只需在液冷壳10中加工开口的流道槽11,并将液冷盖20密封盖合流道槽11即可。液冷盖20与液冷壳10之间,具体可采用搅拌摩擦焊接组装,以实现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壳,所述液冷壳中设置有流道槽,所述流道槽环绕遍布所述液冷壳的液冷区域、并连通开设于所述液冷壳的侧壁的冷却液进出口;液冷盖,盖合在所述液冷壳的液冷区域,所述流道槽的端面与所述液冷盖的内表面密封抵接以形成液冷流道;液冷筋,至少设置于所述液冷盖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液冷盖的内表面的液冷筋伸入所述流道槽、且与所述流道槽相间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筋形成为沿所述流道槽延伸的条状结构,所述液冷筋表面光滑且边缘处圆弧过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道槽的高度方向,所述液冷筋形成为两端低、中部高的条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道槽的宽度方向,所述液冷筋形成为两端窄、中部宽的条状结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道槽的截断剖面,所述液冷筋形成为正梯形结构。6.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黄锦辉江南龚繁何钦明徐阳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采埃孚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