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帮建专利>正文

雪地车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97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雪地车转向机构,结构由方向盒、转向齿轮轴、转向控制方框、摇臂装置所组成,方向盒由上盖和下盖所组成,上盖的顶端套设有一密封圈,下盖的侧边开设有用于牵引刹车拉线的通孔,转向齿轮轴的上端贯穿密封圈并露于上盖的外部,转向齿轮轴的下端固设有方向柱齿轮并套设在转向控制方框内,转向控制方框的后端套设有齿条,前端设置有与齿条一一对应的定位螺柱,转向控制方框通过转向方框固定条压装在下盖内部,摇臂装置夹紧连接在转向控制方框的旁侧,上盖和下盖通过固定螺丝与螺母的连接扣合在一起,满足车辆在转向上的准确性、稳定性的要求,适用性强,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杜绝事故隐患,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具体是指一种雪地车的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转向器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改变或保持车辆的行驶方向。随 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的车辆类型也应运而生,雪地车就是其中一 种。而目前的雪地车结构,大都只有一个转向器,该转向器与方向把手、前轮设置在同 一轴线上,并且三者固定连接,转向器与刹车拉线则是分开设置的,这种现有的前轮转向机 构,存在以下的不足1、由于转向器采用整体式结构,需要改变行驶方向时,在转向时的力矩很大,需要 施加较大的力才能转动,控制手感较差,不易被人掌握操作,具有操作灵敏度低的缺陷;2、转向器是属于被动式的结构,右转时转向器向右,左转时转向器向左,当车辆遇 到较为颠簸的路段时,转向器和方向把手会产生剧烈的摇摆,车轮容易歪倒,致使驾驶者难 以掌控,容易出现翻车等事故,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有待加强,并且转向器与方向把手、 前轮之间的磨损很大,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稳定、操控方便、安全性高的雪 地车转向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雪地车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盒、转向 齿轮轴、转向控制方框和摇臂装置,方向盒由上盖和下盖所组成,上盖的顶端套设有一密封 圈,下盖的侧边开设有至少三个用于牵引刹车拉线的通孔,转向齿轮轴、转向控制方框、摇 臂装置均置于方向盒内部,其转向齿轮轴的上端贯穿密封圈并露于上盖的外部,转向齿轮 轴的下端固设有方向柱齿轮并套设在转向控制方框内,转向控制方框的后端套设有齿条, 前端设置有与齿条一一对应的定位螺柱,转向控制方框通过转向方框固定条压装在下盖内 部,摇臂装置夹紧连接在转向控制方框的旁侧,上盖和下盖通过固定螺丝与螺母的连接扣 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措施是摇臂装置与齿条垂直对应,摇臂装置由摇臂固定杆、摇臂 销轴、刹车摇臂、衬套、摇臂拉簧所组成,其衬套置于刹车摇臂前部的下方,摇臂固定杆穿过 刹车摇臂的前部并对应插置在衬套上,摇臂销轴插置在刹车摇臂的中部上,摇臂拉簧顶持 在下盖内部和刹车摇臂的后部之间,摇臂拉簧与下盖上的其中一个通孔对应导通,齿条包 括上齿条和下齿条,其中上齿条套设在转向控制方框的左侧内部,下齿条套设在转向控制 方框的右侧内部,上齿条、下齿条的前端设为与方向柱齿轮相互啮合的锯齿形,上齿条、下 齿条的后端设为用于夹置刹车拉线的凹槽形,转向方框固定条包括至少两条,分别夹紧固 定在转向控制方框的左、右两侧,转向方框固定条通过固定条螺柱固定在下盖内部,通孔旋3装有牵引刹车拉线的调节螺丝,调节螺丝上旋装有调节螺母,固定螺丝上依次套设有封闭 垫片以及开口垫片,固定螺丝与螺母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工艺安装和操作方便易行,通过固定螺丝和螺母将 上盖和下盖紧固连接起来,转向齿轮轴、转向控制方框、摇臂装置均置于方向盒内部,结构 紧凑和稳固,适用性强,可提高转向时的力矩传向比,延长使用寿命,创新的将刹车拉线、方 向盒、转向控制方框三者结合起来,当向左或向右转向时可保证转向的平稳,避免车辆转弯 时发生滑动现象,减少磨损,杜绝事故隐患的发生,保证驾驶者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分解图;图3是与本专利技术配套使用的刹车拉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盖,2、下盖,3、转向齿轮轴,4、转向控制方框,5、密封圈,6、通孔,7、方向 柱齿轮,8、定位螺柱,9、转向方框固定条,10、固定螺丝,11、螺母,12、摇臂固定杆,13、摇臂 销轴,14、刹车摇臂,15、衬套,16、摇臂拉簧,17、上齿条,18、下齿条,19、刹车拉线,20、固定 条螺柱,21、调节螺丝,22、调节螺母,23、封闭垫片,24、开口垫片。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转向齿轮轴3、转向控制方框4、摇臂装置分别置于方向盒的 内部,其方向盒由上盖1、下盖2通过固定螺丝10和螺母11的连接而扣合在一起,固定螺 丝10还套设有封闭垫片23以及开口垫片24,下盖2的侧边开设有三个用于牵引三条刹车 拉线19的通孔6,每个通孔6上都旋装有用于牵引刹车拉线19的调节螺丝21,调节螺丝21 上旋装有用于调节松紧度的调节螺母22,方向柱齿轮7与转向齿轮轴3—体化连接,转向齿 轮轴3的上端贯穿密封圈5并露于上盖1的外部,下端则套设在转向控制方框4内部,方向 柱齿轮7分别与转向控制方框4内部左、右两侧的上齿条17、下齿条18相互啮合,转向控制 方框4前端设置的定位螺柱8与上齿条17、下齿条18 —一对应,转向方框固定条9通过固 定条螺柱20将转向控制方框4压装在下盖2内部,由摇臂固定杆12、摇臂销轴13、刹车摇 臂14、衬套15、摇臂拉簧16所组成的摇臂装置夹紧连接在转向控制方框4的右侧,其中衬 套15置于刹车摇臂14前部的下方,摇臂固定杆12穿过刹车摇臂14的前部并对应插置在 衬套15上,摇臂销轴13则插置在刹车摇臂14的中部,摇臂拉簧16顶持在下盖2内部和刹 车摇臂14的后部之间,并且摇臂拉簧16与下盖2上的第三个通孔6对应导通。下盖2上开设的三个通孔6分别穿置三条刹车拉线19,其中一条刹车拉线穿过调 节螺丝21和通孔6后,牵引至后方为凹槽形的上齿条17后连接至与上齿条17对应的定位 螺柱8上,第二条刹车拉线穿过调节螺丝21和通孔6后,牵引至后方为凹槽形的下齿条18 后连接至与下齿条18对应的定位螺柱8上,第一、二条刹车拉线用于控制车辆转向时的行 车方向,第三条刹车拉线则穿过调节螺丝21和通孔6后,再穿置过摇臂拉簧16后牵引至刹 车摇臂14的端侧予以固定,该条刹车拉线用于减缓行车速度。使用时将方向盒安装固定在雪地车的方向把手和前轮之间,转向齿轮轴3与方向 把手相连,当雪地车需要刹车时,第三条刹车拉线19带动刹车摇臂14,刹车摇臂14拉动转向控制方框4,驱动上齿条17、下齿条18同步向前运动,卡住方向柱齿轮7的同时起到同步 刹车的作用,摇臂拉簧16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回位的作用。当雪地车往左转向时,第一条刹车拉线19就会拉动对应连接的定位螺柱8向后 退,上齿条17向后移动的同时会驱动啮合的方向柱齿轮7转动,籍此带动与转向齿轮轴3 相连接的方向把手往左方向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下齿条18处于静止状态,当雪地车往右 转向时,第二条刹车拉线19会拉动对应连接的定位螺柱8向前进,下齿条18向前移动的同 时会驱动啮合的方向柱齿轮7转动,籍此带动与转向齿轮轴3相连接的方向把手往右方向 转动,上齿条17处于静止状态,使其具有自动锁止功能,尤其是当雪地车在复杂的路况下 行驶时,车轮会因打滑或颠簸而失去附着力,导致车辆陷进困境,本专利技术就是用差速原理把 失往驱动力的那个轮子的半轴锁住,使该车轮的动力分配不再发生影响。保证其他的驱动 轮仍然能够获得足够的驱动力,以此来适应多变化的使用条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设计出更多不同结构 形式的转向机构,但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列举,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基于本 技术方案所变换的等同效果的结构,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雪地车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盒、转向齿轮轴、转向控制方框、摇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方向盒由上盖和下盖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帮建钟禹均林庆波顾云鹏阮胜
申请(专利权)人:彭帮建钟禹均林庆波顾云鹏阮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