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927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涉及拧紧辅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在使用的时候,螺栓受力之后,容易滑动脱离,影响装配效率的问题;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为U形结构,移动件为金属材质,移动件安装在主体的后端,移动件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推动杆,每个推动杆接触安装有一个受力杆,受力杆为L形结构;螺母与螺栓拧紧的时候,推动移动件位移,使推动杆受力位移,使推动杆的前端可以与受力杆的后端滑动接触,由于接触面为倾斜状结构,使受力杆可以受力横向位移,进而通过接触板夹持固定螺母,使螺栓受力与螺栓拧紧的时候,不会出现松动以及脱离,且遇到螺栓碰撞的时候,也不会脱离。也不会脱离。也不会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


[0001]本技术属于拧紧辅具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使用的时候,通常需要安装手控阀,而手控阀总成装配安装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螺栓以及螺母固定。
[0003]固定手控阀总成的时候,需要手工扶持螺母拧紧螺栓,并且要求螺栓涂胶,涂胶对手有一定的腐蚀性,同时气枪拧紧螺栓时,不小心会扎到手,且螺栓受力之后,容易滑动脱离,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以解决现有的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在使用的时候,螺栓受力之后,容易滑动脱离,影响装配效率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主体为金属材质,主体的前端设有受力板,受力板为矩形结构,主体的前端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定位槽的内部为弧形结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为U形结构,移动件为金属材质,移动件安装在主体的后端,移动件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推动杆,每个推动杆接触安装有一个受力杆,受力杆为L形结构,受力杆的后端为楔形结构。
[0006]可选的,所述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槽,导槽为L形结构,每个导槽的前端内部设有一个导杆,导杆为圆柱形结构,每个导杆的外侧套装有一个弹簧;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为T形轴结构,固定槽的内部底端外部设有螺纹,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有磁铁,磁铁为圆环状结构,磁铁的内部插入有螺栓,螺栓的底端插入在固定槽的内部底端;所述主体的后端设有控制件,控制件的底端为弧形结构,控制件的顶端设有滑槽,滑槽为U形结构,滑槽的内部插入有移动件。
[0007]可选的,所述推动杆为L形结构,推动杆为金属材质,推动杆插入在导槽的内部,推动杆的前端为楔形结构,每个受力杆的内部设有一个导向孔,导向孔为圆柱形结构,每个导向孔的内部插入有一个导杆,受力杆的内侧与弹簧接触;每个所述受力杆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支撑板,每个支撑板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接触板,接触板为矩形结构,接触板为柔性橡胶材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1、通过设置受力板以及定位槽,使螺母需要与螺栓拧紧的时候,可以控制螺母放置在受力板的上方,使螺母的棱角可以与定位槽贴合,然后控制本装置移动,进而控制螺母拧紧,在拧紧的时候,人体手部不会与螺母接触,进而不会扎到手,同时在涂胶的时候,胶会沾染在主体的外部,不会与手部接触,进而不会腐蚀手部;
[0010]2、通过设置受力杆,使本装置控制螺母与螺栓拧紧的时候,可以推动移动件位移,使推动杆可以受力位移,使推动杆的前端可以与受力杆的后端滑动接触,由于接触面为倾
斜状结构,使受力杆可以受力横向位移,进而通过接触板夹持固定螺母,使螺栓受力与螺栓拧紧的时候,不会出现松动以及脱离,且遇到螺栓碰撞的时候,也不会脱离。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主体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移动件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7]1、主体;101、导槽;102、导杆;103、固定槽;104、磁铁;105、受力板;106、定位槽;107、控制件;108、滑槽;
[0018]2、移动件;201、推动杆;202、受力杆;203、导向孔;204、支撑板;205、接触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
[002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2]本技术提供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包括:主体1;主体1为矩形结构,主体1为金属材质,主体1的前端设有受力板105,受力板105为矩形结构,可以承载螺母,使螺母不会掉落,进而便捷移动到适当位置,主体1的前端设有定位槽106,定位槽106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定位槽106的内部为弧形结构,可以辅助顶动螺母,提高对螺母的定位固定效果;移动件2,移动件2为U形结构,移动件2为金属材质,移动件2安装在主体1的后端,移动件2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推动杆201,每个推动杆201接触安装有一个受力杆202,受力杆202为L形结构,受力杆202的后端为楔形结构,可以与推动杆201的前端滑动接触,进而使受力杆202可以横向位移,进而持续受力夹持螺母,提高对螺母的固定效果,使螺母受力或遇到碰撞之后,不会位移掉落。
[0023]参考图4,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槽101,导槽101为L形结构,使推动杆201可以在其内部导向位移,每个导槽101的前端内部设有一个导杆102,导杆102为圆柱形结构,用来插入在导向孔203的内部,使推动杆201可以导向移动,每个导杆102的外侧套装有一个弹簧,使移动件2不受力的时候,弹簧可以推动受力杆202复位;主体1的顶端设有固定槽103,固定槽103为T形轴结构,固定槽103的内部底端外部设有螺纹,可以固定螺栓使用,固定槽103的内部安装有磁铁104,可以将磁力传递,进而利用磁力辅助固定螺栓,磁铁104为圆环状结构,磁铁104的内部插入有螺栓,螺栓的底端插入在固定槽103的内部底端,可以将磁铁104压住固定;主体1的后端设有控制件107,控制件107的底端为弧形结构,可以便捷握持操控主体1移动,控制件107的顶端设有滑槽108,滑槽108为U形结构,滑槽108的内部插入有移动件2,使移动件2可以在其内部导向位移,同时可以在其握持控制件107的时候,便捷移动移动件2。
[0024]参考图5,推动杆201为L形结构,推动杆201为金属材质,推动杆201插入在导槽101
的内部,可以导向移动,同时可以传递动力,推动杆201的前端为楔形结构,用来与受力杆202的后端滑动接触,进而便捷驱动受力杆202横向移动,每个受力杆202的内部设有一个导向孔203,导向孔203为圆柱形结构,每个导向孔203的内部插入有一个导杆102,使受力杆202可以导向位移,受力杆202的内侧与弹簧接触,可以被弹簧推动复位;每个受力杆202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支撑板204,每个支撑板204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接触板205,可以支撑接触板205安装使用,接触板205为矩形结构,接触板205为柔性橡胶材质,用来与螺栓的侧边防滑夹持,进而提高夹持稳固效果。
[0025]使用时:当需要在车辆上装配手控阀的时候,在手控阀插入到适当位置之后,可以控制螺栓插入,然后控制螺母放置在受力板105的上方,然后通过人力推动移动件2向前移动,进而通过推动杆201推动受力杆202横向移动,由于接触面为倾斜状结构,使受力杆202可以受力向内夹持,进而通过接触板205自动夹持螺母,提高对螺母的固定效果,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主体(1)为金属材质,主体(1)的前端设有受力板(105),受力板(105)为矩形结构,主体(1)的前端设有定位槽(106),定位槽(106)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定位槽(106)的内部为弧形结构;移动件(2),所述移动件(2)为U形结构,移动件(2)为金属材质,移动件(2)安装在主体(1)的后端,移动件(2)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推动杆(201),每个推动杆(201)接触安装有一个受力杆(202),受力杆(202)为L形结构,受力杆(202)的后端为楔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槽(101),导槽(101)为L形结构,每个导槽(101)的前端内部设有一个导杆(102),导杆(102)为圆柱形结构,每个导杆(102)的外侧套装有一个弹簧。3.如权利要求1所述手控阀拧紧螺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固定槽(103),固定槽(103)为T形轴结构,固定槽(103)的内部底端外部设有螺纹,固定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建宇李庆刚赵爱娃周伟谢洪强岳海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鸿蒙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