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856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包括机罩及与机罩连接的车身,机罩前部两端和中间位置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一发罩撑板、第二发罩撑板、第三发罩撑板,所述车身对应第一发罩撑板、第二发罩撑板、第三发罩撑板的位置分别焊接有第一车支板、第二车支板、第三车支板,机罩尾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螺丝连接机罩,对应第一支架的位置设有第四车支板,对应第二支架的位置设有第五车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节约车子设计成本和空间。车子设计成本和空间。车子设计成本和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罩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罩是遮盖发动机舱位置的装饰性覆盖件,因常规汽车发动机布置于驾驶室前舱,作用是遮盖发动机舱,起到美化作用,因此得名。发动机罩可以防止灰尘、树叶、动物、蚊虫等进入发动舱,同时可以阻隔发动机部分噪音,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风阻等。目前发动机罩的主流材料有钢板、铝合金、塑料和碳纤维等。
[0003]目前绝大部分车型发动机罩采用前部发动机罩锁C(装车身端)与发动机罩锁扣(装发动机罩端)的啮合连接方式以保证发动机罩A前部与车身B的牢固连接,尾部采用螺栓使铰链D分别与发动机罩A和车身B连接,以保证发动机罩A尾部与车身B的连接牢固性(如图2),由于铰链安装孔、锁安装孔与螺栓相对位置可调,以上连接方式保证了发动机罩与前格栅、发动机罩与翼子板、发动机罩与前大灯的匹配效果(如图1)。
[0004]现有发动机罩锁和铰链的连接方式及发动机罩的打开方式,可以满足大多数汽车前部造型结构,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新车造型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发动机罩风格、大小差异较大的现象,传统汽车相较于新能源保养比较频繁,所以采用铰链式发动机罩为常规结构,但是传统的发动机罩通过锁和铰链连接到车身的方式布置空间要求较大,发动机罩尺寸较小的车型(如小型两座电车)就会出现锁与锁扣布置空间不足、铰链结构设计空间不足的现象,造成发动机罩无法常规方式安装到新型的新能源车身上,如果发动机罩不用锁和铰链螺接到车身而是焊接到车身上,则发动机罩无法打开,同时考虑新能源汽车也会需要正常保养或维修,就会导致很多零部件只能布置到车身其他可方便打开和关闭的空间位置,造成发动机罩下部布置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可以节约车子设计成本和空间。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包括机罩及与机罩连接的车身,所述机罩前部两端和中间位置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一发罩撑板、第二发罩撑板、第三发罩撑板,所述车身对应第一发罩撑板、第二发罩撑板、第三发罩撑板的位置分别焊接有第一车支板、第二车支板、第三车支板,所述第一发罩撑板底部设有定位套I,所述定位套I连接有定位销I,所述定位销I固定连接第一车支板,所述第三发罩撑板底部设有定位套II,所述定位套II连接定位销II,所述定位销II固定连接第三车支板,所述第二车支板为突出式的U型结构,并且在外端位置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在第二发罩撑板底部,通过定位销I与定位套I套接、定位销II与定位套II套接实现机罩与车身对接后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机罩出现左右摆动的情况,通过卡扣与第二发罩撑板接实现机罩与车身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机罩尾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
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螺丝连接机罩,对应第一支架的位置设有第四车支板,对应第二支架的位置设有第五车支板,所述第四车支板和第五车支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车身,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分别与第四车支板和第五车支板之间通过螺栓互相连接,实现车罩与车身支架之间的彻底固定,在需要打开机罩时,只需要扣开卡扣,然后将紧固螺栓拧下,摆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使其脱离卡接的第四车支板和第五车支板,最后扣住机罩前端上掀使各定位套脱离定位销,即可实现机罩的拆卸,本装置采用机罩尾部两端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用螺栓配合卡接的结构连接,在机罩配件较小的形式时可取消卡接的结构直接采用螺栓固定,以便于防止机罩晃动,增加稳定性,在车辆改变造型使用较小尺寸的机罩时,采用本结构的定位销、卡扣、支架等廉价零部件进行与车身连接代替锁与铰链,可以起到节约设计开发成本的作用,在采用尺寸小的机罩时达到节省设计空间的同时也保证了机罩与车身周边零部件的匹配效果。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I套接定位销I并且二者之间具有1mm

5mm匹配间隙,以便于确保机罩与车身翼子板之间的匹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I套接定位销I并且二者的匹配间隙与定位套II与定位销II之间的匹配间隙一致,以便于吸收长向公差,确保稳定机罩的稳定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罩撑板底部对应卡扣的位置设有卡接孔,卡扣口入卡接孔内实现车身与机罩的固定连接,在需要打开机罩时再将卡扣从卡接孔内扣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螺母安装板,所述螺母安装板均焊接在机罩尾端底侧,通过螺母安装板实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固定,所述第四车支板与第五车支板均为倒式的“L”型结构并在顶部设有卡孔,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为双层板式结构并且分别将第四车支板和第五车支板顶部卡接在双层之间,采用卡接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机罩出现上下晃动的情况,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卡接第四车支板与第五车支板的位置分别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并且螺栓孔与紧固螺栓匹配间隙为4mm,可以有效满足机罩装调间隙,确保机罩与翼子板之间的匹配精度。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3]本装置取消了机罩通过锁与锁扣啮合、开启与车身开合连接的方式,不再采用机罩尾部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而是采用机罩尾部两端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用螺栓配合卡接的结构连接,在机罩配件较小的形式时可取消卡接的结构直接采用螺栓固定,以便于防止机罩晃动,增加稳定性,在车辆改变造型使用较小尺寸的机罩时,采用本结构的定位销、卡扣、支架等廉价零部件进行与车身连接代替传统汽车制造成本较高的锁与铰链部件,可以起到节约设计开发成本的作用,在采用尺寸小的机罩时达到节省设计空间的同时也保证了机罩与车身周边零部件的匹配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是传统汽车发动机罩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是传统汽车发动机罩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前部固定方式示意图;
[0017]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尾部固定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中第一发罩撑板关闭状态示意
图;
[0019]附图6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中第一发罩撑板开启状态示意图;
[0020]附图7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中第二发罩撑板关闭状态示意图;
[0021]附图8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中第二发罩撑板开启状态示意图;
[0022]附图9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中第二支架关闭状态示意图;
[0023]附图10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中第二支架开启状态示意图;
[0024]图中:1、机罩;11、第一发罩撑板;12、第二发罩撑板;13、第三发罩撑板;14、第一支架;15、第二支架;2、车身;21、第一车支板;22、第二车支板;2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动机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罩及与机罩连接的车身,所述机罩前部两端和中间位置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一发罩撑板、第二发罩撑板、第三发罩撑板,所述车身对应第一发罩撑板、第二发罩撑板、第三发罩撑板的位置分别焊接有第一车支板、第二车支板、第三车支板,所述第一发罩撑板底部设有定位套I,所述定位套I连接有定位销I,所述定位销I固定连接第一车支板,所述第三发罩撑板底部设有定位套II,所述定位套II连接定位销II,所述定位销II固定连接第三车支板,所述第二车支板为突出式的U型结构,并且在外端位置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在第二发罩撑板底部,所述机罩尾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螺丝连接机罩,对应第一支架的位置设有第四车支板,对应第二支架的位置设有第五车支板,所述第四车支板和第五车支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车身,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分别与第四车支板和第五车支板之间通过螺栓互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浩天张鹏辉张勤涛刘家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雷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