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602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包括开口向前的炉体和铰接设置于炉体开口处的炉门,炉体的内壁上设置隔温层,隔温层形成开口向前的腔体,腔体内设置有内炉胆,内炉胆的底端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与腔体内壁的底端连接,内炉胆内壁的底端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轨架,导轨架的顶端转动设置有多个导轮,导轨架上设置有装载组件,装载组件包括顶端设置有凹槽的底板和装载板,装载板的顶部连接有框架,凹槽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板,凹槽内设置贯穿驱动板且两端分布通过轴承与凹槽内壁转动连接的丝杆,丝杆与驱动板螺纹连接,丝杆靠近驱动板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穿过凹槽的内壁并延长至底板外壁的传动轴,底板和装载板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杆架。间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杆架。间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


[0001]本技术涉及螺栓螺母
,具体为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

技术介绍

[0002]真空热处理是指工件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加热、保温或降温的热处理过程。真空热处理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的常规热处理所能涉及的热处理工艺,但热处理质量却大大提高。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真空热处理可同时实现无氧化、无脱碳、无渗碳,从而达到工件表面光亮净化的效果。
[0003]现有的卧式真空退火炉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件会先放着与装载台上,然后再有输送机构将装载台连通工件一同送入卧式真空退火炉内,而装载台由于前期设计的原因,其更接近与卧式真空退火炉内壁的底端,这样就导致工件在加热的前期,其底部温度与顶部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工件受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包括开口向前的炉体和铰接设置于炉体开口处的炉门,所述炉体的内壁上设置隔温层,所述隔温层形成开口向前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内炉胆,所述内炉胆的底端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与腔体内壁的底端连接,所述内炉胆内壁的底端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顶端转动设置有多个导轮,所述导轨架上设置有装载组件,所述装载组件包括顶端设置有凹槽的底板和装载板,所述装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凹槽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板,所述凹槽内设置贯穿驱动板且两端分布通过轴承与凹槽内壁转动连接的丝杆,所述丝杆与驱动板螺纹连接,所述丝杆靠近驱动板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穿过凹槽的内壁并延长至底板外壁的传动轴,所述底板和装载板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杆架,所述连杆架远离驱动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装载板的底端和凹槽的内壁铰接设置,所述连杆架靠近驱动板的底端与驱动板的侧壁铰接设置,所述连杆架靠近驱动板的顶端铰接设置有截面为T型滑块,所述装载板的底端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滑道,所述滑块的外壁与对应侧滑道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炉体后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执行轴末端依次穿过炉体、隔温层和内炉胆,并与传动轴传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靠近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电机的执行轴末端设置有与卡槽进行卡接的卡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驱动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壁与对应侧限位槽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温层截面均匀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截面呈蜂窝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靠近电机的侧壁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正磁吸块,所述内炉
胆后侧的内壁下部左右对设置有两个负磁吸块,所述正磁吸块与对应侧负磁吸块磁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炉门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边缘与腔体开口处的内壁相匹配。
[0011]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电机带动丝杆旋转,从而使丝杆驱使驱动板推动连杆架将装载板向上推动,从而使工件处于内炉胆中心位置,进而达到更好的加工效果,同时为了方便装载组件的装卸,传动轴与电机的执行轴末端采用了卡槽与卡块进行卡接,而限位块与限位槽的设置则避免驱动板在移动时产生晃动,同时隔温层截面的均匀通孔设置,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而通孔截面呈蜂窝状的设置则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好的隔热效果,而炉门内壁上设置的保温板则进一步增加了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的侧剖面图;
[0014]图3为装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滑块与滑道的连接示意图;
[0016]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包括开口向前的炉体1和铰接设置于炉体1开口处的炉门2,炉体1的内壁上设置隔温层3,隔温层3形成开口向前的腔体31,腔体31内设置有内炉胆4,内炉胆4的底端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41与腔体31内壁的底端连接,内炉胆4内壁的底端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轨架5,导轨架5的顶端转动设置有多个导轮51,导轨架5上设置有装载组件6,装载组件6包括顶端设置有凹槽611的底板61和装载板62,装载板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架,凹槽611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板612,凹槽611内设置贯穿驱动板612且两端分布通过轴承与凹槽611内壁转动连接的丝杆613,丝杆613与驱动板612螺纹连接,丝杆613靠近驱动板612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穿过凹槽611的内壁并延长至底板61外壁的传动轴614,底板61和装载板62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杆架63,连杆架63远离驱动板61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装载板62的底端和凹槽611的内壁铰接设置,连杆架63靠近驱动板612的底端与驱动板612的侧壁铰接设置,连杆架63靠近驱动板612的顶端铰接设置有截面为T型滑块64,装载板62的底端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滑道621,滑块64的外壁与对应侧滑道621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炉体1后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执行轴末端依次穿过炉体1、隔温层3和内炉胆4,并与传动轴614传动连接。
[0020]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装载组件的装卸,传动轴614靠近电机7的一端设置有卡槽615,电机7的执行轴末端设置有与卡槽615进行卡接的卡块71。
[0021]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驱动板616在移动时产生晃动,凹槽611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槽616,驱动板61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块617,限位块
617的外壁与对应侧限位槽616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当驱动板616移动时,限位块617随驱动板616沿对应侧限位槽616内壁滑动。
[0022]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为了减少成本,隔温层3截面均匀的设置有通孔32,通孔32截面呈蜂窝状,而蜂窝状的通孔32基于蜂窝结构的特性,可以提供很好的隔热效果。
[0023]进一步的,如图2

3所示,为了方便固定底板,底板61靠近电机7的侧壁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正磁吸块65,内炉胆4后侧的内壁下部左右对设置有两个负磁吸块42,正磁吸块65与对应侧负磁吸块42磁吸连接。
[0024]进一步的,如图1

2所示,为了更好的保温效果,炉门2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板21,保温板21的外边缘与腔体31开口处的内壁相匹配。
[0025]工作原理:当输送装置将装载组件6输送至内炉胆4中时,底板61的底端与两个导轮51的外壁贴合,导轮51随装载组件6的进入而旋转,直至正磁吸块65与负磁吸块42磁吸连接,输送装置停止输送,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前的炉体(1)和铰接设置于炉体(1)开口处的炉门(2),所述炉体(1)的内壁上设置隔温层(3),所述隔温层(3)形成开口向前的腔体(31),所述腔体(31)内设置有内炉胆(4),所述内炉胆(4)的底端通过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41)与腔体(31)内壁的底端连接,所述内炉胆(4)内壁的底端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轨架(5),所述导轨架(5)的顶端转动设置有多个导轮(51),所述导轨架(5)上设置有装载组件(6),所述装载组件(6)包括顶端设置有凹槽(611)的底板(61)和装载板(62),所述凹槽(611)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板(612),所述凹槽(611)内设置贯穿驱动板(612)且两端分布通过轴承与凹槽(611)内壁转动连接的丝杆(613),所述丝杆(613)与驱动板(612)螺纹连接,所述丝杆(613)靠近驱动板(612)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穿过凹槽(611)的内壁并延长至底板(61)外壁的传动轴(614),所述底板(61)和装载板(62)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杆架(63),所述连杆架(63)远离驱动板(61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装载板(62)的底端和凹槽(611)的内壁铰接设置,所述连杆架(63)靠近驱动板(612)的底端与驱动板(612)的侧壁铰接设置,所述连杆架(63)靠近驱动板(612)的顶端铰接设置有滑块(64),所述装载板(62)的底端左右对称设置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在东葛小雷顾异王洪翠王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