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49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湿法除尘器,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混合室、匀流板、喷水组件和内顶盖;喷水组件位于水洗腔内,喷水组件包括水平管段和多个纵向管段,纵向管段的开口朝上;内顶盖设于喷水组件的上方,内顶盖的上端与混合室的顶板之间留有缓冲腔,出气管连通缓冲腔;内顶盖为倒锥形,内顶盖的上部开设有连通缓冲腔和水洗腔的连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湿法除尘器,水雾向上喷出并在达到最高点后向下落下,此过程增加了水雾与气体之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水雾喷洒附着在内顶盖上增加了水雾的留存时间,气体在上升到内顶盖后沿内顶盖的下端面向上移动,进一步的提高了气体和水雾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了灰尘过滤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法除尘器


[0001]本技术属于除尘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湿法除尘器。

技术介绍

[0002]湿法除尘技术,也叫洗涤式除尘技术,是一种利用水与含尘气体相互接触,伴随有热、质的传递,经过洗涤使尘粒与气体分离的技术,湿法除尘是使废气与液体密切接触,将污染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它既能净化废气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也能脱除气态污染物,同时还能起到气体的降温作用,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净化效率高,适用于净化非纤维性和不与水发生化学作用的各种粉尘,尤其适宜净化高温、易燃、易爆的气体,其缺点是:管道设备必须防腐、污水污泥要进行处理、烟气抬升高度减小、冬季烟囱会产生冷凝水等。
[0003]湿法除尘是利用水与含尘气体相互接触以实现除尘的作用,对于混合室除尘来说,可能因混合室中灰尘与洁净水接触不充分而影响净化效果,降低了灰尘的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除尘器,旨在解决混合室中的灰尘和水接触不充分而影响灰尘过滤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湿法除尘器,包括:
[0006]混合室,所述混合室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
[0007]匀流板,设于所述混合室的下部,所述匀流板将所述混合室的内腔划分为上方的水洗腔和下方的储水腔;所述进气管的端部伸入所述储水腔内;
[0008]喷水组件,位于所述水洗腔内,所述喷水组件包括水平管段和多个间隔设于所述水平管段上的纵向管段,所述纵向管段的开口朝上;
[0009]内顶盖,位于所述水洗腔内并设于所述喷水组件的上方,所述内顶盖的上端与所述混合室的顶板之间留有缓冲腔,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缓冲腔;所述内顶盖为倒锥形,所述内顶盖的上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缓冲腔和所述水洗腔的连通孔。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多个所述连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内顶盖的周向。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通孔为多排,相邻两排所述连通孔纵向间隔设置。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纵向管段的出口端均位于所述内顶盖的下方;多个所述纵向管段的出口端与所述内顶盖之间的纵向距离一致。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洗腔内还设有气流扰动组件,所述气流扰动组件包括:
[0014]支撑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设有支撑轴;
[0015]螺旋叶片,环设在所述支撑轴的外侧。
[001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所述支
撑轴的端部连接有驱动件。
[001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储水腔的下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储水腔分隔为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过流孔;所述下层腔体连通有排液管;所述进气管的端部位于所述上层腔体。
[001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分隔板倾斜设置,所述过流孔开设于所述分隔板的最低点;所述过流孔内具有网格板。
[001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下层腔体的中部具有过滤芯,所述排液管连通所述过滤芯靠近所述过流孔的一侧的腔体;所述过滤芯远离所述过流孔的一侧的腔体连通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连通所述水平管段。
[0020]本技术提供的湿法除尘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湿法除尘器,将纵向管段的开口端朝上,水雾向上喷出并在达到最高点后向下落下,此过程增加了水雾与气体之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保证了混合室内的气体能够与水雾充分接触;此外,在混合室的上端设置内顶盖,水雾喷洒附着在内顶盖上增加了水雾的留存时间,提高了与气体的接触时间,且混合室内的气体在上升到内顶盖后沿内顶盖的下端面向上移动,直至气体进入缓冲腔内,该流动过程中会使气体中的水凝结在内顶盖上,以减少进入缓冲腔内的水分,同时也进一步的提高了气体和水雾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了灰尘过滤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法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混合室;2、进气管;3、循环水管;4、排液管;5、水平管段;6、纵向管段;7、内顶盖;8、上支架;9、下支架;10、螺旋叶片;11、匀流板;12、分隔板;13、网格板;14、过滤芯;15、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湿法除尘器进行说明。所述湿法除尘器,包括混合室1、匀流板11、喷水组件和内顶盖7;混合室1连接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15;匀流板11设于混合室1的下部,匀流板11将混合室1的内腔划分为上方的水洗腔和下方的储水腔;进气管2的端部伸入储水腔内;喷水组件位于水洗腔内,喷水组件包括水平管段5和多个间隔设于水平管段5上的纵向管段6,纵向管段6的开口朝上;内顶盖7位于水洗腔内并设于喷水组件的上方,内顶盖7的上端与混合室1的顶板之间留有缓冲腔,出气管15连通缓冲腔;内顶盖7为倒锥形,内顶盖7的上部开设有连通缓冲腔和水洗腔的连通孔。
[0026]本技术提供的湿法除尘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混合室1的内腔自下而上间隔设置有匀流板11、喷水组件和内顶盖7;混合室1的内腔在匀流板11的作用下分隔出上层的水洗腔和下层的储水腔;喷水组件位于水洗腔内,喷水组件通过水平管段5连接水源,水平管段5上连接有多个纵向管段6,纵向管段6的上端具有开口。
[0027]纵向管段6内的水朝上喷出,形成水雾;水雾中的水滴在向上移动一段路程后,向下掉落;或者水滴在向上移动至内顶盖7后,粘附在内顶盖7上并沿内顶盖7向下滑落。
[0028]水滴在上升、下降或者沿内顶盖7移动的过程中不断与混合室1内的粉尘接触,并携带粉尘掉落至匀流板11上,水滴携带粉尘自匀流板11上的孔隙中通过掉落至储水腔内。
[0029]本技术提供的湿法除尘器,将纵向管段6的开口端朝上,水雾向上喷出并在达到最高点后向下落下,此过程增加了水雾与气体之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保证了混合室1内的气体能够与水雾充分接触;此外,在混合室1的上端设置内顶盖7,水雾喷洒附着在内顶盖7上增加了水雾的留存时间,提高了与气体的接触时间,且混合室1内的气体在上升到内顶盖7后沿内顶盖7的下端面向上移动,直至气体进入缓冲腔内,该流动过程中会使气体中的水凝结在内顶盖7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湿法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室(1),所述混合室(1)连接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15);匀流板(11),设于所述混合室(1)的下部,所述匀流板(11)将所述混合室(1)的内腔划分为上方的水洗腔和下方的储水腔;所述进气管(2)的端部伸入所述储水腔内;喷水组件,位于所述水洗腔内,所述喷水组件包括水平管段(5)和多个间隔设于所述水平管段(5)上的纵向管段(6),所述纵向管段(6)的开口朝上;内顶盖(7),位于所述水洗腔内并设于所述喷水组件的上方,所述内顶盖(7)的上端与所述混合室(1)的顶板之间留有缓冲腔,所述出气管(15)连通所述缓冲腔;所述内顶盖(7)为倒锥形,所述内顶盖(7)的上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缓冲腔和所述水洗腔的连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多个所述连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内顶盖(7)的周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为多排,相邻两排所述连通孔纵向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纵向管段(6)的出口端均位于所述内顶盖(7)的下方;多个所述纵向管段(6)的出口端与所述内顶盖(7)之间的纵向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东王少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蓝海智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