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板、变速箱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21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板、变速箱及车辆,其中,阀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正对第一连接板并与第一连接板相连,以在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多条油路,至少两条油路相互独立且在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阀板,通过将至少两条油路设置成在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以实现合理利用阀板上的空间,确保在不增加阀板体积的前提下使得阀板上能够同时设有多条油路,这样在保证阀板能够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可减小阀板的占用空间,避免阀板影响周围结构件的布置。板影响周围结构件的布置。板影响周围结构件的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板、变速箱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阀板、变速箱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阀板,作为一个支撑件,通常将变速箱的换挡轴、选挡轴以及电磁阀等均设于阀板,其中,为了实现利用电磁阀控制换挡轴以及选挡轴动作,通常在阀板内设有油路。
[0003]但是,现有油路设计增大了阀板的体积,从而导致阀板的占用空间较大,且还会导致阀板的制造成本高、重量重,装配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目提出一种阀板,所述阀板在实现集成多条油路的同时,还具有占用空间小、生产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阀板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重量重等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阀板的变速箱。
[0006]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变速箱的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阀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正对所述第一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多条油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油路相互独立且在所述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阀板,通过将至少两条油路设置成在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以实现合理利用阀板上的空间,确保在不增加阀板体积的前提下,使得阀板上能够同时设有多条油路,这样在保证阀板能够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可减小阀板的占用空间,并降低阀板的生产成本以及实现阀板的轻量化,且可避免阀板影响周围结构件的布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在所述阀板的厚度方向上正对设置,部分所述油路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凸出,另一部分所述油路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凸出。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油路包括主油路和分别连通所述主油路的多条控制油路,至少一条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主油路在所述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控制油路、第二控制油路、第三控制油路和第四控制油路,所述第一控制油路连通换挡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控制油路连通所述换挡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控制油路连通选挡轴,所述第四控制油路连通所述阀板上的离合器油液出口;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油路和所述第三控制油路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控制油路、所述第四控制油路和所述主油路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凸出。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油路与所述第三控制油路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间
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油路与所述第四控制油路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间隔设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油路还包括回油油路,所述阀板上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油路同时连通所述回油口、所述换挡轴和所述选挡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油路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凸出,所述回油油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油路、所述第四控制油路以及所述主油路间隔设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油路一体成型在所述阀板内。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速箱,包括:阀板,所述阀板为前述的阀板;换挡轴、选挡轴和电磁阀,所述换挡轴、所述选挡轴和所述电磁阀均设于所述阀板并分别连通部分所述油路。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速箱,通过采用前述的阀板,在确保电磁阀能够有效驱动换挡轴和选挡轴动作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小变速箱的占用空间,降低变速箱的生产成本,并实现变速箱的轻量化。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述的变速箱。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前述的变速箱,以提升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并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以及实现车辆的轻量化。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阀板在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阀板在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阀板在第三角度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变速箱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变速箱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0、变速箱;
[0029]100、阀板;
[0030]110、第一连接板;120、第二连接板;
[0031]130、油路;
[0032]131、主油路;
[0033]132、控制油路;
[0034]1321、第一控制油路;1322、第二控制油路;
[0035]1323、第三控制油路;1324、第四控制油路;
[0036]133、回油油路;
[0037]140、回油口;150、进油口;160、离合器油液出口;
[0038]200、换挡轴;300、选挡轴;
[0039]400、电磁阀;
[0040]410、第一换挡轴电磁阀;420、第二换挡轴电磁阀;
[0041]430、选挡轴电磁阀;440、离合器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4]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阀板100。
[0045]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阀板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
[0046]其中,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板120正对第一连接板110并与第一连接板110相连,以在第二连接板120与第一连接板110之间形成多条油路130。这里是指,将第一连接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正对所述第一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多条油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油路相互独立且在所述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在所述阀板的厚度方向上正对设置,部分所述油路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凸出,另一部分所述油路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油路包括主油路和分别连通所述主油路的多条控制油路,至少一条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主油路在所述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控制油路、第二控制油路、第三控制油路和第四控制油路,所述第一控制油路连通换挡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控制油路连通所述换挡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控制油路连通选挡轴,所述第四控制油路连通所述阀板上的离合器油液出口;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油路和所述第三控制油路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并朝向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丰宾周兴利王艳辉何子阳院义锋赵志远王洋魏明名李圣淼金中康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