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机构及内变速花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13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传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及内变速花鼓。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和至少一组离合结构,离合结构连接在相邻两级行星齿轮机构之间,驱动机构通过手动和/或自动的方式改变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关系,使扭矩经过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后并经过离合结构选择性地输出至输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变速花鼓,安装有上述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具有多种传动比,可以给骑行者更多的挡位选择,挡位越多也意味着传动效率越高,换挡平顺性越好。换挡平顺性越好。换挡平顺性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动机构及内变速花鼓


[0001]本技术属于传动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及内变速花鼓。

技术介绍

[0002]本申请人在2017年09月29日获得了名称为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传动装置及内变速器的专利授权,授权公告号为CN206530657U,该授权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传动装置的技术方案,具体为:在A模式中,离合器通过离合器控制机构向右轴向移动,将飞轮座和行星架之间分离,此时飞轮座的动力通过第一单向传动件传递至保持架,通过保持块推动内齿圈上的传动块,传递动力至内齿圈,此时保持块将传动元件推至内齿圈低位槽,与花鼓内圈分离,内齿圈无法通过传动元件将动力传递至花鼓,动力从内齿圈进入行星轮系,通过传动后从行星架输出,行星架通过第二单向传动件传递动力至花鼓。在B模式中,离合器通过离合器控制机构向左轴向移动,将飞轮座和行星架之间接合,当中心轮均不固定,处于自由状态时,此时动力由飞轮座从行星架输出动力至花鼓,此时为直接挡;当固定其中一个中心轮时,动力由飞轮座从行星架输入,通过传动后从内齿圈输出,内齿圈的转速超过行星架的转速,此时内齿圈和花鼓之间滚动体进入楔形空间,将内齿圈和花鼓之间顶紧连接,实现动力从花鼓输出,花鼓的转速超越行星架,第二单向传动件失效。
[0003]由上可知,上述授权专利的传动机构中,A模式只能提供一个挡位,B模式只能提供两个挡位,总共最多只能提供三个挡位,然而三个挡位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0004]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传动机构及内变速花鼓,具有多种传动比,可以给骑行者更多的挡位选择,挡位越多也意味着传动效率越高,换挡平顺性越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和至少一组离合结构,所述离合结构连接在相邻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间,驱动机构通过手动和/或自动的方式改变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关系,使扭矩经过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后并经过离合结构选择性地输出至输出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设置有两级,分别为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串联传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第一双联行星齿轮、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双联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双联行星齿轮具有第七轮齿和第八轮齿,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具有第三轮齿,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具有第四轮齿,第一太阳齿轮的第三轮齿与第一双联行星齿轮的第七轮齿外啮合,第二太阳齿轮的第四轮齿与第一双联行星齿轮的第八轮齿外啮合,第二传动件的第一轮齿与第一双联行星齿轮的第八轮齿内啮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三太阳齿轮、第四太阳齿轮、第二双联行星齿轮、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二双联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具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二双联行星齿轮具有第九轮齿和第十轮齿,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具有第五轮齿,所述第四太阳齿轮具有第六轮齿,所述第三太阳齿轮的第五轮齿与所述第二双联行星齿轮的第九轮齿外啮合,第四太阳齿轮的第六轮齿与第二双联行星齿轮的第十轮齿外啮合,第三传动件的第二轮齿与第二双联行星齿轮的第十轮齿内啮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结构。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输出件连接,所述轴套和所述第三传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三离合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离合结构和所述第二离合结构处于垂直于所述芯轴的轴线的同一平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轴套的外周面设置有防滑槽。
[0015]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内变速花鼓,包括上述的一种传动机构。
[0016]由上可知,本技术的内变速花鼓,安装有上述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具有多种传动比,可以给骑行者更多的挡位选择,挡位越多也意味着传动效率越高,换挡平顺性越好。
[0017]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安装有传动机构的内变速花鼓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主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右视图。
[0022]图5为图4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3]图6为传动机构的立体图。
[0024]图7为传动机构的爆炸图。
[0025]图8为传动机构的纵剖视图。
[0026]图9为图8中G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7]图10为图8中H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8]图11为第一传动件的立体图。
[0029]图12为第一传动件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30]图13为第二传动件的立体图。
[0031]图14为第二传动件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32]图15为第三传动件的立体图。
[0033]图16为第一离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7为第一离合结构两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8为棘爪与第三太阳齿轮联动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9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一档的动力传递路线。
[0037]图20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二档的动力传递路线。
[0038]图21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三档的动力传递路线。
[0039]图22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四档的动力传递路线。
[0040]图23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五档的动力传递路线。
[0041]图24为本技术内变速花鼓的六档的动力传递路线。
[0042]标号说明:
[0043]1、输出件;2、端盖;21、第三磁铁安装槽;3、输入件;
[0044]4、芯轴;41、限位面;
[0045]5、传动机构;501、第一传动件;5011、输入件安装槽;5012、第一安装槽;5013、第一安装孔;5014、第一离合结构;50141、保持架;50142、滚子限位槽;50143、滚子;50144、工作面;502、第二传动件;5021、第一轮齿;5022、第二安装槽;5023、第二安装孔;5024、第二离合结构;503、第三传动件;5031、第二轮齿;5032、第三离合结构;504、第一太阳齿轮;5041、第三轮齿;505、第二太阳齿轮;5051、第四轮齿;506、第三太阳齿轮;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和至少一组离合结构,所述离合结构连接在相邻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间,驱动机构(6)通过手动和/或自动的方式改变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关系,使扭矩经过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后并经过离合结构选择性地输出至输出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设置有两级,分别为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串联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齿轮(504)、第二太阳齿轮(505)、第一双联行星齿轮(508)、第一传动件(501)和第二传动件(502),所述第一双联行星齿轮(508)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件(501),所述第二传动件(502)具有第一轮齿(5021),所述第一双联行星齿轮(508)具有第七轮齿(5081)和第八轮齿(5082),所述第一太阳齿轮(504)具有第三轮齿(5041),所述第二太阳齿轮(505)具有第四轮齿(5051),第一太阳齿轮(504)的第三轮齿(5041)与第一双联行星齿轮(508)的第七轮齿(5081)外啮合,第二太阳齿轮(505)的第四轮齿(5051)与第一双联行星齿轮(508)的第八轮齿(5082)外啮合,第二传动件(502)的第一轮齿(5021)与第一双联行星齿轮(508)的第八轮齿(5082)内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501)和所述第二传动件(502)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结构(501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激初林杰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