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7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组成为: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孔径光阑;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物侧面与第三透镜像侧面在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轴外具有极值点;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满足TTL/EFL>1.86;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参数使光学成像镜头实现了广角、超薄,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镜头
,尤其涉及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人们对光学成像镜头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虽然广角镜头的结构形式在不断地改进,但是传统技术中广角镜头采用的镜片较厚,结构排布不紧凑,导致镜头体积较大,加工难度大,不利于整个镜头的小型化,不能满足电子产品超薄化的需求,亟需研发一种具有高成像质量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主要由六片透镜组成,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参数使光学成像镜头实现了广角、超薄,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组成为:
[0006]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7]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08]孔径光阑;
[0009]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物侧面与第三透镜像侧面在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0010]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
[0011]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12]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轴外具有极值点;
[0013]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
[0014]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5]TTL/EFL>1.86;
[0016]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镜头总长,EFL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
[0017]满足上述条件后,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之间的比值,使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较短,镜头结构紧凑,进而实现超薄镜头。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019]0.3<∑CT/TTL<0.7;
[0020]其中,∑CT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
[0021]通过这样的配置,使得各镜片的厚度分配更加合理,结构排布更加紧凑,从而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长度,在实现超薄镜头的情况下保证镜片加工工艺。
[0022]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023]0.65<TTL/

Tan(Fov)

<0.95;
[0024]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0025]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正切值之间的比值在该范围内,有助于在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结构较短的情况下,实现较大的视场角,同时能够得到较高的照度。
[0026]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027]0.5<

R2│
/EFL<1.5;
[0028]R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29]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边缘视场光线经过第一透镜后的出射角明显减小,使光线走势更加平顺,有利于像差的校正,从而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0030]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031]1.0<

F6│
/R
12
<2.0;
[0032]F6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R
12
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33]通过控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之间的比值在该范围内,使第六透镜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屈折力配置均匀,修正前面透镜产生的像散和畸变,并且可以控制第六透镜的面型变化,避免过度弯曲,有利于透镜的加工。
[003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本技术的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其主要由六片透镜组成,通过合理控制镜头总长与镜头焦距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超薄镜头;通过控制镜头总长与视场角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在镜头结构较短的情况下,实现较大的视场角;通过合理分配镜头各镜片的光焦度能有效的校正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003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曲线图;
[003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004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曲线图;
[004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004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曲线图。
[0045]图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一透镜物侧面S1、第一透镜像侧面S2、第二透镜物侧面S3、第二透镜像侧面S4、孔径光阑ST、第三透镜物侧面S5、第三透镜像侧面S6、第四透镜物侧面S7、第四透镜像侧面S8、第五透镜物侧面S9、第五透镜像侧面S10、第六透镜物侧面S11、第六透镜像侧面S12、滤光片I7。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47]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组成为:
[0048]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物侧面S1在近光轴处为凹面;
[0049]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
[0050]孔径光阑ST;
[0051]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物侧面S5与第三透镜像侧面S6在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0052]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像侧面S8在近光轴处为凸面;
[0053]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
[0054]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第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组成为: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物侧面S1在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孔径光阑ST;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物侧面S5与第三透镜像侧面S6在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像侧面S8在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像侧面S12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轴外具有极值点;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TTL/EFL>1.86;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S1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EFL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角超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3<∑CT/TTL<0.7;其中,∑CT为所述光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滢王春燕秦爽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