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显示
,更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发展,三维显示因其第三维度信息的呈现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于三维显示的技术方案方面,目前市场上的三维显示系统主要是基于体视技术。体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双目视差,向观察者双目分别投射各自对应的一幅二维图像,通过双目视向于显示场景处的交叉,触发大脑的深度感知,以实现三维视觉的呈现。在该过程中,各像素投射光束为发散光束,其于对应眼睛处的光分布尺寸大于瞳孔直径,观察者各眼睛为了清晰地看到各自对应二维投射图像,眼睛焦点需要对准显示面,该单目聚焦距离(显示面所处位置)不同于双目视向交叉处(显示的出屏场景处)所对应的双目会聚距离,即存在聚焦
‑
会聚冲突问题。而自然环境下,观察者观察真实的空间场景时,单目聚焦距离和双目会聚距离一致于观察者所关注的空间深度。所以,传统仅基于双目视差进行的三维显示,其固有聚焦
‑
会聚冲突有悖于人体自然进化的生理习惯,由此导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散光线束投射单元(10),该发散光线束投射单元(10)投射M个发散光线束,其中各发散光线束由携带光信息的光线组成,其中M≧1;发散角调制器件(20),对发散光线束投射单元(10)所投射光进行调制,使任一发散光线束经该发散角调制器件(20)所出射光线,于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光线相互平行、或对应≦10
°
的发散角,于第二平面内的投影光线对应>10
°
的发散角;会聚调制器(30),该会聚调制聚器(30)对来自所述发散角调制器件(20)的入射光进行调制,使来自同一发散光线束的光线会聚至对应视区;控制器件(40),该控制器件(40)与发散光线束投射单元(10)信号连接,控制各光线所携带光信息,为待显示场景沿该光线入射对应视区时的传播方向的投影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角调制器件(20)为长轴为直线的柱透镜,或长轴为曲线的柱透镜,或二维准直透镜和一维发散透镜的组合结构,或二维微纳结构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聚调制器(30)是带有二维微纳结构的玻璃镜片,该二维微纳结构引导入射的各发散光线束,分别会聚至对应视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微纳结构为超表面结构,或浮雕光栅,或全息光栅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镜片为平面结构,或曲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聚调制器(30)允许外部环境光透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引导器件(50),该辅助引导器件(50)被置于发散光线束投射单元(10)和会聚调制器(30)之间,以引导各光线入射会聚调制器(3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瞳孔追踪单元(60),所述瞳孔追踪单元(60)与控制器件(40)信号连接,用于实时追踪定位观察者瞳孔位置;该显示模组被设置为根据瞳孔追踪单元(60)所确定瞳孔位置,于控制器件(40)的控制下,仅投射和该瞳孔位置对应的视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控偏转器件(70),置于光传输路径中,并于控制器件(40)的控制下时序偏转入射光,引导来自同一发散光线束的光线时序会聚至不同位置,以分别形成视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基于一维平行光线束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瞳孔追踪单元(60),所述瞳孔与控制器件(4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