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机构及构件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90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束机构及构件池,集束机构用于将控制棒驱动杆存放在构件池内,构件池内形成有多个容纳空间,集束机构包括多个集束部,各个集束部分别与容纳空间一一对应,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空间,集束机构包括与第一容纳空间相对应的第一集束部,第一集束部包括多个上下位安装的第一集束板,相邻的两个第一集束板上设有上下且同轴设置的多组存放孔,第一集束部包括贯穿所有第一集束板且与集束板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限位管。控制棒驱动杆存放时不占用构件池额外的空间;集束机构错层设计,快速限位,紧凑安全;可利用挂钩结构起吊装置实现远程操控集束机构出水。置实现远程操控集束机构出水。置实现远程操控集束机构出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束机构及构件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检修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束机构及构件池。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机组中,控制棒用来控制机组运行功率和停堆,控制棒驱动杆为其运动提供动力,控制棒导向筒为其运动提供导向,每个机组有数十根控制棒驱动杆。随着核电机组运行时间增长,控制棒导向筒可能出现磨损现象,需要进行检查/更换。控制棒导向筒检查/更换的先决条件之一为将控制棒驱动杆从CRGT内抽出,目前技术中是利用构件池中的原存放下部堆内构件区域,所以无法实现下部堆内构件和驱动杆同时存放,而RPV检查等关键路径作业需要吊出下部堆内构件存放在构件池中。因此CRGT检查/更换无法与RPV检查并行,影响大修工期,急需一种不占用构件池有用空间的集束机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占用额外空间的集束机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束机构,其用于将控制棒驱动杆存放在构件池内,构件池内形成有多个容纳空间,所述集束机构包括多个集束部,各个所述集束部分别与所述容纳空间一一对应,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空间,所述集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相对应的第一集束部,所述第一集束部包括多个上下位安装的第一集束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集束板上设有上下且同轴设置的多组存放孔,所述第一集束部包括贯穿所有第一集束板且与所述集束板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限位管。
[0005]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管中有若干个贯通设置,有若干个在各自的上部设有隔板,其余的在下部设有隔板,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管中的控制棒驱动杆伸出所述第一限位管的高度不同。
[0006]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集束部包括设于所述最上方的第一集束板上的第一挂钩。
[0007]另一种实施方式,最上方的第一集束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钩,所述第一定位钩挂设于所述第一上横杆上。
[0008]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二容纳空间,所述集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相对应的第二集束部,所述第二集束部包括多个上下位安装的第二集束板、多根贯穿第二集束板且与第二集束板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管,所述第二限位管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二集束板上的存放孔一一对应且上下同轴设置。
[0009]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管中有若干个贯通设置,有若干个在各自的上部设有隔板,其余的在下部设有隔板,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管中的控制棒驱动杆伸出所述第二限位管的高度不同。
[0010]另一种实施方式,横跨于最上方的第二集束板两侧且转动连接于该所述第二集束板上的第二挂钩。
[0011]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三容纳空间和第四容纳空间,所述集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和所述第四容纳空间相对应的第三集束部,所述第三集束部包括顶层第三集束板、中层前第三集束板、中层后第三集束板、下层前第三集束板、下层后第三集束板以及若干第三限位管,第三限位管中有部分贯穿顶层第三集束板、中层前第三集束板和下层前第三集束板且与三者固定连接,第三限位管中其余部分贯穿顶层第三集束板、中层后第三集束板和下层后第三集束板且与三者固定连接,中层前第三集束板、中层后第三集束板等高设置,两者上开设有与顶层第三集束板相对应的存放孔,下层前第三集束板、下层后第三集束板等高设置,两者上开设有与顶层第三集束板相对应的存放孔。
[0012]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集束部包括设于所述顶层第三集束板上的第三挂钩。
[0013]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限位管中有若干个贯通设置,有若干个在各自的上部设有隔板,其余的在下部设有隔板,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管中的控制棒驱动杆伸出所述第三限位管的高度不同。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构件池,其包括池本体,所述池本体上端设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在所述池本体的池底的投影的主体形成矩形,矩形的上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构件池包括固定于池本体上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在所述池本体的池底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存放架包括架本体、用于将多个控制棒驱动杆分成若干组存放的集束机构,所述架本体上形成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机构为权利要求1

9中任一所述集束机构,所述架本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上横杆、第二上横杆、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以及与第一上横杆相垂直设置的第一上纵杆、第二上纵杆和下纵杆,所述第一上横杆和所述第二上横杆等高设置,所述第一下横杆和所述第二下横杆等高,所述第一上横杆通过第一上纵杆固定在所述池本体上,所述第二上横杆通过第二上纵杆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横杆上,所述池本体、所述第一上横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上纵杆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构件池,其包括池本体,所述池本体上端设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在所述池本体的池底的投影的主体形成矩形,矩形上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池包括固定于池本体上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在所述池本体的池底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存放架包括架本体、用于将多个控制棒驱动杆分成若干组存放的集束机构,所述架本体上形成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容纳空间,所述集束机构为权利要求4中任一所述集束机构,所述架本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上横杆、第二上横杆、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以及与第一上横杆相垂直设置的第一上纵杆、第二上纵杆和下纵杆,所述第一上横杆和所述第二上横杆等高设置,所述第一下横杆和所述第二下横杆等高,所述第一上横杆通过第一上纵杆固定在所述池本体上,所述第二上横杆通过第二上纵杆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横杆上,所述第一上横杆、所述第二上横杆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上纵杆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构件池,其包括池本体,所述池本体上端设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在所述池本体的池底的投影的主体形成矩形,矩形的上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构件池包括固定于池本体上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在所述池本体的池底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存放架包括架本体、用于将多个控制棒驱动杆分成若干组存放的集束机构,所述架本体上形成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机构为
权利要求7中任一所述集束机构,所述架本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上横杆、第二上横杆、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以及与第一上横杆相垂直设置的第一上纵杆、第二上纵杆和下纵杆,所述第一上横杆和所述第二上横杆等高设置,所述第一下横杆和所述第二下横杆等高,所述第一上横杆通过第一上纵杆固定在所述池本体上,所述第二上横杆通过第二上纵杆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横杆上,两个所述第一上横杆相邻的端部上的第一上纵杆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第二上横杆相邻的端部上的第二上纵杆之间形成第四容纳空间。
[0017]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纵杆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垂直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侧面为两者的内侧面,所述第一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机构,其用于将控制棒驱动杆存放在构件池内,构件池内形成有多个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机构包括多个集束部,各个所述集束部分别与所述容纳空间一一对应,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空间,所述集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相对应的第一集束部,所述第一集束部包括多个上下位安装的第一集束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集束板上设有上下且同轴设置的多组存放孔,所述第一集束部包括贯穿所有第一集束板且与所述集束板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限位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管中有若干个贯通设置,有若干个在各自的上部设有隔板,其余的在下部设有隔板,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管中的控制棒驱动杆伸出所述第一限位管的高度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束部包括设于所述最上方的第一集束板上的第一挂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最上方的第一集束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钩,所述第一定位钩挂设于所述第一上横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二容纳空间,所述集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相对应的第二集束部,所述第二集束部包括多个上下位安装的第二集束板、多根贯穿第二集束板且与第二集束板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管,所述第二限位管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二集束板上的存放孔一一对应且上下同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管中有若干个贯通设置,有若干个在各自的上部设有隔板,其余的在下部设有隔板,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管中的控制棒驱动杆伸出所述第二限位管的高度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横跨于最上方的第二集束板两侧且转动连接于该所述第二集束板上的第二挂钩。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三容纳空间和第四容纳空间,所述集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和所述第四容纳空间相对应的第三集束部,所述第三集束部包括顶层第三集束板、中层前第三集束板、中层后第三集束板、下层前第三集束板、下层后第三集束板以及若干第三限位管,第三限位管中有部分贯穿顶层第三集束板、中层前第三集束板和下层前第三集束板且与三者固定连接,第三限位管中其余部分贯穿顶层第三集束板、中层后第三集束板和下层后第三集束板且与三者固定连接,中层前第三集束板、中层后第三集束板等高设置,两者上开设有与顶层第三集束板相对应的存放孔,下层前第三集束板、下层后第三集束板等高设置,两者上开设有与顶层第三集束板相对应的存放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束部包括设于所述顶层第三集束板上的第三挂钩。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管中有若干个贯通设置,有若干个在各自的上部设有隔板,其余的在下部设有隔板,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管中的控制棒驱动杆伸出所述第三限位管的高度不同。11.一种构件池,其包括池本体,所述池本体上端设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在所述池本体的池底的投影的主体形成矩形,矩形上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构件池包括固定于池本体上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在所述池本体的池底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许俊龙马思敏谭毅黄文鹏张昕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