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宾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616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飞蓟宾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证实水飞蓟宾可阻止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上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飞蓟宾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尤其涉及水飞蓟宾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一种难治性的致盲眼病,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的最常见原因,约75%的PVR患者在初次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会发生视网膜再脱离。目前,手术是临床PVR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方法是手术剥除增殖膜。据报道,PVR手术后实现视网膜功能复位的患者仅有40%~80%,且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其原因在于手术的干预时机常常为致密的PVR增殖膜形成后,这个时期在PVR病理进程的后期,且手术无法阻止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持续的增殖与迁移,不能彻底阻断PVR的病理进程,这导致PVR增殖膜持续反复产生。
[0003]RPE细胞是PVR增殖膜中最为常见的细胞成分,存在于几乎所有视网膜前膜中,同时RPE细胞也是参与增殖膜牵拉力形成的主要细胞类型。RPE细胞的上皮

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PVR形成的核心病理机制。在EMT过程中,RPE细胞迁移至视网膜表面,细胞由多边形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化为长纺锤形的间充质细胞形态,同时表达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及间质相关基因,如COL1A1、Fibronectin1及MMP2;最终转化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而该细胞是介导视网膜前膜收缩的主要细胞类型。
[0004]研究表明,现有抗炎、抗增殖药物未能针对PVR的核心病理机制进行治疗,未在临床实践中有确切运用及疗效。因此,亟需能够针对RPE细胞EMT的预防性或早期抗PVR药物面市。
[0005]水飞蓟宾(Silibinin),化学名称:2,3

二氢
‑3‑
(4

羟基
‑3‑
甲氧基苯基)
‑2‑
羟甲基
‑6‑
(3,5,7

三羟基
‑4‑
氧代苯并吡喃
‑2‑
基)苯并二氧六环,是一种从菊科植物水飞蓟的种子中提取的黄酮苷类化合物。现有文献已报道水飞蓟宾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纤维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可在治疗肺纤维化、肾纤维化、乳腺癌、前列腺癌、相思豆毒素引起的肝毒性等疾病中应用。至今为止,未有水飞蓟宾具有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作用的有关报道,通过水飞蓟宾已知的性质无法推断其是否具有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水飞蓟宾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水飞蓟宾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在动物实验水平上发现水飞蓟宾能够有效阻止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进展,通过对PVR动物模型进行水飞蓟宾处理发现水飞蓟宾能够阻止视网膜皱缩、脱离、抑制增殖膜的形成,从而阻止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由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飞蓟宾包括水飞蓟宾A和水飞蓟宾B中的至少一种。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飞蓟宾包括水飞蓟宾A和水飞蓟宾B。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飞蓟宾中的水飞蓟宾A和水飞蓟宾B的质量比为水飞蓟宾A:水飞蓟宾B=1:1。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口服制剂、微囊制剂、注射剂、栓剂、喷雾剂、软膏剂、凝胶剂、溶液剂、粉剂、洗剂、酊剂、油剂、乳膏剂和气雾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用于玻璃腔体注射。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玻璃腔体注射的剂量为100

200μM水飞蓟宾。本专利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100

200μM的水飞蓟宾能够显著抑制RPE细胞的间充质标志物表达,并且水飞蓟宾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显著,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玻璃腔体注射剂量为100

200μM水飞蓟宾时可有效阻止PVR的进展。
[001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水飞蓟宾在制备组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上皮

间充质转化的药物中应用。
[0018]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在细胞水平上发现水飞蓟宾能够有效阻止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上皮

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通过对RPE进行水飞蓟宾处理发现水飞蓟宾能够阻止RPE细胞形态向间质细胞转变、抑制间充质标志物的表达,从而抑制RPE的EMT过程。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证实水飞蓟宾可通过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间充质标志物表达,阻止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上皮

间充质转化过程,使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膜的形成被抑制,缓解了PVR引起的视网膜皱缩、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现象,从而实现阻止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为临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且无毒的药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验例1中各实验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显微镜图;
[0022]图2为实验例1中各实验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间充质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其中A为间充质标志物COL1A1的mRNA表达水平定量结果,B为间充质标志物MMP2的mRNA表达水平定量结果,C为间充质标志物Fibronectin1的mRNA表达水平定量结果;
[0023]图3为实验例1中各实验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间充质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0024]图4为实验例1中各实验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间充质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定量分析结果,其中A为间充质标志物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飞蓟宾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由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飞蓟宾包括水飞蓟宾A和水飞蓟宾B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飞蓟宾包括水飞蓟宾A和水飞蓟宾B。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飞蓟宾中的水飞蓟宾A和水飞蓟宾B的质量比为水飞蓟宾A:水飞蓟宾B=1: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歆琪周孝来龙崇德林晓峰谢以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