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09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包括:机架、供料组件、色变检测组件、胶体检测组件、印字检测组件、圆面检测组件、引线检测组件和降料组件,机架一侧设置有供料组件,机架上设置有主输送链,主输送链一端延伸至供料组件下方,色变检测组件、胶体检测组件、印字检测组件、圆面检测组件、引线检测组件和降料组件沿主输送链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二极管的引线放置于主输送链上相邻两个链齿之间,圆面检测组件包括第一CCD视觉、第一光源和第一随动器,包胶轮表面接触导料槽内的二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次性实现二极管外观的全检,有效剔除不良品,检测效率高,杜绝了人工目检时产生漏检和误检现象。杜绝了人工目检时产生漏检和误检现象。杜绝了人工目检时产生漏检和误检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二极管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二极管加工完成后,通常会进行外观检测,从而有效剔除不良品。如中国专利CN202010811162.9中公开了一种轴向二极管的外观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摄像头多角度的拍摄置于取像位置的二极管的照片;利用视觉或图像软件合成上述照片为360度的全景照片;根据全景照片的外观尺寸,识别二极管的本体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调节全景照片的R、G、B值,根据设定的黑白阈值识别瑕疵点的尺寸,并判定瑕疵点是否符合要求。该申请的外观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实现自动化的全面的产品外观检测,可有效替代传统的人工目测筛选,提升了检测效率,准确率高,保证外观品质,有效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0003]现有二极管外观检测装置,通常只能针对性的对二极管外观某一方面进行检测,如检测引线大小、弯曲或检测印字不良等某一方面,二极管需要经过多道人工目检或多个检测设备进行全部外观检测,检测过程繁琐,检测效率低下,且检测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一次性实现二极管外观的全检,有效剔除不良品,检测效率高,杜绝了人工目检时产生漏检和误检现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包括:机架、供料组件、色变检测组件、胶体检测组件、印字检测组件、圆面检测组件、引线检测组件和降料组件,机架一侧设置有供料组件,机架上设置有主输送链,主输送链一端延伸至供料组件下方,色变检测组件、胶体检测组件、印字检测组件、圆面检测组件、引线检测组件和降料组件沿主输送链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二极管的引线放置于主输送链上相邻两个链齿之间,圆面检测组件包括第一CCD视觉、第一光源和第一随动器,第一CCD视觉位置对应设置在主输送链上方,第一随动器设置在主输送链内侧,第一随动器位置对应设置在第一CCD视觉下方,第一光源设置在第一CCD视觉一侧,第一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第一随动器,第一随动器包括下座体、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传动皮带、上座体和包胶轮,上座体弹性连接在下座体上,下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传动皮带围绕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上座体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定位二极管,上座体顶面上设置有导料槽,上座体一侧设置有上料斜面、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下料斜面,导料槽与上料斜面间设置有第一斜面,导料槽与下料斜面间设置有第二斜面,上座体内设置有两个包胶轮,两个包胶轮对称布置在导料槽两侧,传动皮带用于驱动包胶轮转动,包胶轮表面接触导料槽内的二极管。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供料组件包括振动盘和带料轮,振动盘一侧设置有下料轨道,下料轨道延伸至带料轮上方,主输送链一端延伸至带料轮下方。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上座体上设置有螺栓,螺栓的杆体穿过上座体后螺纹连接在下座体上,螺栓的杆体上套设有弹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下座体上设置有传动滚轮,传动滚轮与第二同步轮同轴布置,传动滚轮顶部接触包胶轮,传动滚轮用于驱动包胶轮。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胶体检测组件包括第二CCD视觉、第二光源、第三CCD视觉和第三光源,第二CCD视觉和第三CCD视觉分别设置在主输送链两侧,主输送链内侧设置有位置对应第二CCD视觉的第二随动器,第二光源设置在第二CCD视觉和主输送链之间,第二光源用于照亮二极管胶体一端,第三光源设置在第三CCD视觉和主输送链之间。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引线检测组件包括第四CCD视觉和两个第四光源,两个第四光源对称布置在第四CCD视觉两侧。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降料组件包括推动杆、降料槽和垫块,推动杆和降料槽对称布置在主输送链两侧,内侧设置有位置对应推动杆的垫块,垫块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导向斜面。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中,供料组件用于二极管供料,色变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二极管胶体是否存在色变,胶体检测组件用于检查二极管胶体两端面是否存在气孔及破损,印字检测组件用于检查二极管上是否存在印字缺印漏印等印字不良,圆面检测组件用于检查二极管上圆弧面是否存在气孔及破损,引线检测组件用于检查二极管上引线大小是否不一、是否弯曲及是否露铜。降料组件用于将检测过程中外观存在问题的二极管不良品侧向推动,使其脱离主输送链并落入降料槽中,进行下料。检查没有问题的二极管,则通过主输送链继续输送,并可以在机架一侧设置收料槽,对其进行收料。一次性实现二极管外观的全检,有效剔除不良品,检测效率高,杜绝了人工目检时产生漏检和误检现象。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为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的主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中圆面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
[0025]图5为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中第一随动器的立体图。
[0026]图6为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中第一随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中第一随动器的工作示意图一。
[0028]图8为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中第一随动器的工作示意图二。
[0029]图例说明:
[0030]1、机架;11、主输送链;111、链齿;2、供料组件;21、振动盘;22、带料轮;3、色变检测组件;4、胶体检测组件;41、第二CCD视觉;42、第二光源;43、第三CCD视觉;44、第三光源;5、印字检测组件;6、圆面检测组件;61、第一CCD视觉;62、第一光源;63、第一随动器;631、下座体;6311、传动滚轮;632、第一同步轮;633、传动皮带;634、上座体;6341、凹槽;6342、导料槽;63421、第一斜面;63422、第二斜面;6343、上料斜面;6344、下料斜面;635、包胶轮;636、螺栓;637、弹簧;7、引线检测组件;71、第四CCD视觉;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供料组件(2)、色变检测组件(3)、胶体检测组件(4)、印字检测组件(5)、圆面检测组件(6)、引线检测组件(7)和降料组件(8),所述机架(1)一侧设置有所述供料组件(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主输送链(11),所述主输送链(11)一端延伸至所述供料组件(2)下方,所述色变检测组件(3)、所述胶体检测组件(4)、所述印字检测组件(5)、所述圆面检测组件(6)、所述引线检测组件(7)和所述降料组件(8)沿所述主输送链(1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二极管(9)的引线放置于所述主输送链(11)上相邻两个链齿(111)之间,所述圆面检测组件(6)包括第一CCD视觉(61)、第一光源(62)和第一随动器(63),所述第一CCD视觉(61)位置对应设置在所述主输送链(11)上方,所述第一随动器(63)设置在所述主输送链(11)内侧,所述第一随动器(63)位置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CCD视觉(61)下方,所述第一光源(62)设置在所述第一CCD视觉(61)一侧,所述第一光源(62)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随动器(63),所述第一随动器(63)包括下座体(631)、第一同步轮(632)、第二同步轮、传动皮带(633)、上座体(634)和包胶轮(635),所述上座体(634)弹性连接在所述下座体(631)上,所述下座体(63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同步轮(632)、所述第二同步轮,所述传动皮带(633)围绕在所述第一同步轮(632)、所述第二同步轮上,所述上座体(634)上设置有凹槽(6341),所述凹槽(6341)用于定位所述二极管(9),所述上座体(634)顶面上设置有导料槽(6342),所述上座体(634)一侧设置有上料斜面(6343)、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下料斜面(6344),所述导料槽(6342)与所述上料斜面(6343)间设置有第一斜面(63421),所述导料槽(6342)与所述下料斜面(6344)间设置有第二斜面(63422),所述上座体(634)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包胶轮(635),两个所述包胶轮(635)对称布置在所述导料槽(6342)两侧,所述传动皮带(633)用于驱动所述包胶轮(635)转动,所述包胶轮(635)表面接触所述导料槽(6342)内的所述二极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向辉王波刘美霞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晨启电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