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50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酯薄膜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工艺。包括:将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放入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后升温至预定温度进行聚酯化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二氧化硅、填料、稳定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聚酯物;将聚酯物通过挤出机挤出成膜片,将挤出的膜片经过静电吸附和冷却后得到聚酯薄膜半成品;对得到的聚酯薄膜半成品进行双向拉伸处理得到聚酯薄膜成品;对拉伸处理后得到的聚酯薄膜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分切、包装得到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聚酯薄膜表面的油墨附着力、导电性能和防静电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酯薄膜制备
,特别涉及到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印刷技术已经成为了很多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浅网印刷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印刷技术,适用于各种材料表面上的印刷。它采用的是浅网印版来进行印刷,此印版的网孔深度较浅,通常为20微米左右。这种印版与传统的深网印版相比,具有网孔较小、线条精细、颗粒度小等特点。
[0003]浅网印刷技术主要适用于图案简单、色数少、印刷量大的印刷品的生产,其主要优点包括色彩鲜艳、精度高、色彩层次感强等。同时,由于浅网印版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玻璃、陶瓷、塑料等行业的印刷领域。在浅网印刷中,聚酯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材,浅网印刷对于油墨的附着力要求是比较高的,然而,在传统的聚酯薄膜制备过程中,由于聚酯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成膜方法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细腻平整度、抗静电能力、墨水附着力等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满足浅网印刷行业对高性能印刷基材的需求,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至少提高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细腻平整度、抗静电能力、墨水附着力等性能之一。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放入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后升温至预定温度进行聚酯化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08](2)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二氧化硅、填料、稳定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聚酯物;
[0009](3)将聚酯物通过挤出机挤出成膜片,将挤出的膜片经过静电吸附和冷却后得到聚酯薄膜半成品;
[0010](4)对得到的聚酯薄膜半成品进行双向拉伸处理得到聚酯薄膜成品;
[0011](5)对拉伸处理后得到的聚酯薄膜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分切、包装得到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在分切过程中对产生的边膜进行回收再利用。
[0012]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步骤(3)中,将挤出的膜片经过静电吸附和冷却后得到聚酯薄膜半成品的方法包括:
[0013]利用静电吸附将膜片贴附到辊道冷却装置上,在设定的温度和速度下通过辊道冷却,以降低膜片的温度,促进其固化形成聚酯薄膜半成品;
[0014]其中,所述静电吸附所采用的高压发生器输出电压范围为6

12KV,所采用的静电吸附丝为钢带,所述钢带的宽度为3

6mm,厚度为0.05

0.08mm,所述辊道的温度为25

30℃。
[0015]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步骤(4)中,对得到的聚酯薄膜半成品进行双向拉伸处理的方法包括:
[0016]将聚酯薄膜半成品放置在拉伸设备上,分别进行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其中,横向拉伸率为4

5倍,纵向拉伸率为3

4倍;使用厚度测量仪器对双向拉伸后的聚酯薄膜进行厚度检测,以确保符合厚度标准要求,最后,进行牵引、裁边、收卷得到聚酯薄膜成品,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破膜以及裁边得到的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
[0017]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步骤(2)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0

100份,纳米二氧化硅5

8份,填料5

10份,抗氧剂0.05

0.2份,稳定剂0.1

0.5份,抗静电剂2

5份,增粘剂2

5份。
[0018]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填料为滑石粉或碳酸钙,所述抗氧剂为2,6

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或3

叔丁基
‑4‑
羟基肉桂醛,所述稳定剂为UV

P光稳定剂,所述抗静电剂为聚醚型抗静电剂或离子型抗静电剂,所述增粘剂为羟乙基甲基纤维素。
[0019]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厚度测量仪器为红外线测厚仪,所述红外线测厚仪把扫描检测厚度的数据传输至工控机的屏幕上进行显示,显示的数据包括聚酯薄膜的纵向和横向断面厚度数据、横向剖面平均厚度趋势。
[0020]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步骤(5)中,对拉伸处理后得到的聚酯薄膜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采用在线检测系统监测薄膜表面的气泡状况,所述在线检测系统包括高精度的光学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模块,光学传感器实时采集薄膜表面的光学信息并传输至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对气泡进行识别和定位,通过对采集到的光学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准确地识别出薄膜表面的气泡,并将气泡信息实时传输给显示平台,显示平台根据接收到的气泡信息进行展示,同时,在检测到气泡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和处理,另外,显示平台还记录气泡出现的位置和数量,为优化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0021]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光学传感器的周边区域设置有静电消除器,用于避免由于静电吸附了空气中的尘粒和水分后成为气泡的误报来源从而提高气泡识别准确性,以及用于减少在薄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光学传感器的电子传输产生影响从而避免测量数据失真。
[0022]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步骤(1)中,升温至预定温度进行聚酯化反应采用的是逐步升温的方式,将升温分成若干个阶段,控制升温速度,每隔一段时间就提高温度幅度,在每个升温阶段结束时,需要让反应釜内的温度稳定一段时间,直到反应釜内部原料的热量均匀分布再进行下一阶段升温,直到达到预定温度,避免温度过快上升而形成过多气泡以及保证产物品质;同时,在反应釜周围加设隔离层,用于减少反应釜附近空气对流,从而防止周围的空气对流造成反应釜温度的损失和波动。
[002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所述聚酯薄膜由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聚酯物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在解决薄膜开口行走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薄膜表面细腻平整,使聚酯薄膜更适合于浅网印刷使用。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聚酯物中添加增粘剂(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是一
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吸附性,可以在聚酯薄膜表面形成一层细微的粘附层,这层粘附层能够提高油墨与聚酯薄膜之间的黏附力,从而有效地减少油墨的剥落或脱落。由于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本身具有良好的增稠和粘附性能,可以使材料加工过程中混合物料更为均匀,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薄膜内部的力学性能,因此还能够用于提高聚酯薄膜的拉伸强度。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把抗静电剂添加到聚酯物中,可在聚酯薄膜表面形成微观导电网络或消散电荷规避积聚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放入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后升温至预定温度进行聚酯化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二氧化硅、填料、稳定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聚酯物;(3)将聚酯物通过挤出机挤出成膜片,将挤出的膜片经过静电吸附和冷却后得到聚酯薄膜半成品;(4)对得到的聚酯薄膜半成品进行双向拉伸处理得到聚酯薄膜成品;(5)对拉伸处理后得到的聚酯薄膜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分切、包装得到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在分切过程中对产生的边膜进行回收再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挤出的膜片经过静电吸附和冷却后得到聚酯薄膜半成品的方法包括:利用静电吸附将膜片贴附到辊道冷却装置上,在设定的温度和速度下通过辊道冷却,以降低膜片的温度,促进其固化形成聚酯薄膜半成品;其中,所述静电吸附所采用的高压发生器输出电压范围为6

12KV,所采用的静电吸附丝为钢带,所述钢带的宽度为3

6mm,厚度为0.05

0.08mm,所述辊道的温度为25

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对得到的聚酯薄膜半成品进行双向拉伸处理的方法包括:将聚酯薄膜半成品放置在拉伸设备上,分别进行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其中,横向拉伸率为4

5倍,纵向拉伸率为3

4倍;使用厚度测量仪器对双向拉伸后的聚酯薄膜进行厚度检测,以确保符合厚度标准要求,最后,进行牵引、裁边、收卷得到聚酯薄膜成品,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破膜以及裁边得到的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酯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0

100份,纳米二氧化硅5

8份,填料5

10份,抗氧剂0.05

0.2份,稳定剂0.1

0.5份,抗静电剂2

5份,增粘剂2

5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网印刷专用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伦潘宣洲陈磊张媛媛李钟泉冯尚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佳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