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149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及装置,属于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监测的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方案监测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中,通过InSAR获取建筑物的沉降点集,并结合建筑物的区划信息对沉降点集中的监测点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得到全部监测点的第一不均匀度数据、携带有支撑标签的监测点的第二不均匀度数据、携带有承重标签的监测点的第三不均匀度数据和携带有一般标签的第四不均匀度数据,从而计算与建筑物结构形变关联的整体不均匀度值,进而结合预设不均匀阈值确定建筑物是否不均匀沉降。该方法及装置能够结合建筑物的结构来计算建筑物整体的不均匀沉降数据,以便规避相关危害。关危害。关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监测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的沉降一般包含两种情况: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其中,均匀沉降一般是由人类活动等引起的建筑物地下情况的变化导致的建筑物整体下沉,一般危害较小;不均匀沉降一般是由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形变引起的建筑物不同部分不同程度的下沉,一般危害较大。为了及时发现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以便于规避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追求更优的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监测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及装置,其有利于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进行更优的监测,进而有利于规避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InSAR获取建筑物的沉降点集,沉降点集包含每一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根据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在预获取的建筑物的区划信息中的位置,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所述功能标签包括支撑标签、承重标签和一般标签;基于预设不均匀沉降计算模型,根据沉降点集计算第一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支撑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二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承重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三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一般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四不均匀度数据;将第一不均匀度数据、第二不均匀度数据、第三不均匀度数据和第四不均匀度数据代入整体不均匀度计算模型,得到整体不均匀度值;所述整体不均匀度计算模型包括:,其中,Z为建筑物的整体不均匀度值,为第一不均匀度数据,为第二不均匀度数据,为第三不均匀度数据,为第四不均匀度数据,、、、分别为第一预设权值、第二预设权值、第三预设权值和第四预设权值;根据建筑物的整体不均匀度值与预设不均匀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建筑物是否为不均匀沉降。
[0005]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分别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并根据功能标签对监测点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各类功能标签的不均匀度数据,再根据各类功能标签的不均匀度数据计算建筑物的整体不均匀度值,进而结合预设不均匀阈值判断建筑物是否不均匀沉降,该方法能够结合建筑物的结构来计算建筑物整体的不均匀沉降数据,使不均匀沉降数
据更能够体现建筑物的结构形变,有利于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进行更优的监测,进而有利于规避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
[0006]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在预获取的建筑物的区划信息中的位置,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包括:获取所述区划信息中每一种功能标签对应的平面坐标范围;判断监测点的平面坐标所处的平面坐标范围;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为所处的平面坐标范围对应的功能标签。
[0007]进一步地,所述预设不均匀沉降计算模型包括:在输入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中,确定最小沉降量数据;根据最小沉降量和预获取的单位沉降量划定监测点的沉降度,第i个沉降度对应的沉降量数据范围为,i为正整数,M为最小沉降量数据;设第i个沉降度内的监测点数量为,第i个沉降度对应的计算权值为,沉降度共有n个,所有监测点的不均匀度数据为N,则。
[0008]进一步地,。
[000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装置。该装置包括:点集获取模块,用于通过InSAR获取建筑物的沉降点集,沉降点集包含每一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标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在预获取的建筑物的区划信息中的位置,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所述功能标签包括支撑标签、承重标签和一般标签;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基于预设不均匀沉降计算模型,根据沉降点集计算第一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支撑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二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承重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三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一般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四不均匀度数据;整体计算模块,用于将第一不均匀度数据、第二不均匀度数据、第三不均匀度数据和第四不均匀度数据代入整体不均匀度计算模型,得到整体不均匀度值;所述整体不均匀度计算模型包括:,其中,Z为建筑物的整体不均匀度值,为第一不均匀度数据,为第二不均匀度数据,为第三不均匀度数据,为第四不均匀度数据,、、、分别为第一预设权值、第二预设权值、第三预设权值和第四预设权值;以及结果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建筑物的整体不均匀度值与预设不均匀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建筑物是否为不均匀沉降。
[0010]进一步地,所述标签确定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获取所述区划信息中每一种功能标签对应的平面坐标范围;判断监测点的平面坐标所处的平面坐标范围;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为所处的平面坐标范围对应的功能标签。
[0011]进一步地,所述预设不均匀沉降计算模型包括:
在输入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中,确定最小沉降量数据;根据最小沉降量和预获取的单位沉降量划定监测点的沉降度,第i个沉降度对应的沉降量数据范围为,i为正整数,M为最小沉降量数据;设第i个沉降度内的监测点数量为,第i个沉降度对应的计算权值为,沉降度共有n个,所有监测点的不均匀度数据为N,则。
[0012]进一步地,。
[0013]综上所述,本申请具体包含以下有益效果:1.提供了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及装置,其能够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使监测结果更能够体现建筑物的结构形变,从而有利于规避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2.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4]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6]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1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InSAR获取建筑物的沉降点集,沉降点集包含每一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根据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在预获取的建筑物的区划信息中的位置,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所述功能标签包括支撑标签、承重标签和一般标签;基于预设不均匀沉降计算模型,根据沉降点集计算第一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支撑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二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承重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三不均匀度数据,根据携带有一般标签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计算第四不均匀度数据;将第一不均匀度数据、第二不均匀度数据、第三不均匀度数据和第四不均匀度数据代入整体不均匀度计算模型,得到整体不均匀度值;所述整体不均匀度计算模型包括:,其中,Z为建筑物的整体不均匀度值,为第一不均匀度数据,为第二不均匀度数据,为第三不均匀度数据,为第四不均匀度数据,、、、分别为第一预设权值、第二预设权值、第三预设权值和第四预设权值;根据建筑物的整体不均匀度值与预设不均匀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建筑物是否为不均匀沉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在预获取的建筑物的区划信息中的位置,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包括:获取所述区划信息中每一种功能标签对应的平面坐标范围;判断监测点的平面坐标所处的平面坐标范围;确定监测点的功能标签为所处的平面坐标范围对应的功能标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不均匀沉降计算模型包括:在输入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和沉降量数据中,确定最小沉降量数据;根据最小沉降量和预获取的单位沉降量划定监测点的沉降度,第i个沉降度对应的沉降量数据范围为,i为正整数,M为最小沉降量数据;设第i个沉降度内的监测点数量为,第i个沉降度对应的计算权值为,沉降度共有n个,所有监测点的不均匀度数据为N,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5.一种基于RS技术的建筑物不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治庞欢谢再强梁世杰石劭华姚田孟尹醉余勇璋宋光彦粟伟陈英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