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YK模式的单线即时染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132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CMYK模式的单线即时染色系统,包括输墨系统、色墨系统、输线染色系统和视觉监测系统,所述色墨系统包括四个色墨瓶,色墨瓶中分别储存有CMYK染色模式的品红色墨、青色色墨、黄色色墨与黑色色墨;所述输墨系统用于从色墨系统中定量抽取色墨,并根据需要进行混合得到目标颜色的染色液后输送至输线染色系统,所述输线染色系统用于利用目标颜色的染色液对纱线进行染色和热固色,所述视觉监测系统用于对纱线染色效果进行拍摄识别,根据染色效果适应性调整输墨系统的控制参数,对染色效果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纱线进行实时染色、即染即用;使用CMYK染色方案可实时改变所需的颜色;对染色效果进行实时检测并进行调整。整。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CMYK模式的单线即时染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染色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基于CMYK模式的单线即时染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纱线染色需要对纱线进行批量染色,多色纱线染色流程较为麻烦,且不易精确控制多色纱线上的不同颜色的长度。传统染色方案生产方式耗时长,工序繁多、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当下纺织品个性化设计时对纱线颜色实时变化的需求。因此提出了使用CMYK四色纺织染料墨水对纱线继续染色的即时颜色方案。
[0003]在纺织缝绣领域,很多工况要求实时改变所使用的纱线的颜色。而绝大部分设备更换不同颜色时是直接更换不同颜色的纱线,导致频繁更换纱线卷,进一步导致设备上存储大量的不同颜色的线卷,并且由于设备占地空间的原因,导致设备中的纱线颜色种类极其有限,所制作的产品颜色种类选择范围很小。因此提出即染即用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基于CMYK模式的单线即时染色系统。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基于CMYK模式的单线即时染色系统,包括输墨系统、色墨系统、输线染色系统和视觉监测系统,所述色墨系统包括四个色墨瓶,色墨瓶中分别储存有CMYK染色模式的品红色墨、青色色墨、黄色色墨与黑色色墨;所述输墨系统用于从色墨系统中定量抽取色墨,并根据需要进行混合得到目标颜色的染色液后输送至输线染色系统,并在需要换色时重新进行配色;所述输线染色系统用于按照预设染色计划,在配色完毕后利用目标颜色的染色液对纱线进行染色和热固色,在染色纱线长度达到预设值或需要换色重新配色时停止染色,确保纱线染色的长度关系与颜色的位置关系,所述视觉监测系统用于对纱线染色效果进行拍摄识别,根据染色效果适应性调整输墨系统的控制参数,对染色效果进行调整。
[0007]进一步的,所述输墨系统包括废墨泵、废墨瓶、混色泵、磁力搅拌瓶和四个色墨泵;四个色墨泵分别连接四个色墨瓶,并用于将色墨瓶中的墨水定量抽取到磁力搅拌瓶,混合得到目标颜色的染色液,混色泵用于将磁力搅拌瓶中的染色液抽取输送到输线染色系统,所述废墨泵用于在需要更换染色颜色时将磁力搅拌瓶中的剩余废液抽取到废墨瓶。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线染色系统包括纱线卷、夹线器、送线模块、染色模块、热固色模块和张力传感器;
[0009]纱线卷中的纱线引出后,经过夹线器控制张力与纱线方向后被输送到送线模块,所述送线模块上装有弹簧,用于夹紧纱线确保输送纱线时不打滑;染色模块连接至输墨系统中混色泵的输出端,染色模块对纱线染色后,纱线着墨并经过热固色模块,热固色模块用于利用陶瓷加热片对纱线进行快速干燥固色,固色后的纱线穿过张力传感器后接入使用端,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纱线张力。
[0010]进一步的,所述视觉监测系统包括CCD相机,所述视觉监测系统用于根据染色效果调整输墨系统中四个色墨泵的抽取量。
[0011]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本专利技术可以对纱线进行实时染色、即染即用;使用CMYK染色方案可实时改变所需的颜色;对染色效果进行实时检测并进行调整;对输送纱线的速度与长度进行实时调控以确保纱线染色的长度关系与颜色的位置关系。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输墨系统和色墨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输墨系统系统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输线染色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输墨系统;2、色墨系统;3、输线染色系统;11、输墨泵;111、青色墨泵;112、洋红色墨泵;113、黄色墨泵;114、黑色墨泵;115、废液泵;116、混色泵;21、色墨瓶;211、青色墨瓶;212、洋红色墨瓶;213、黄色墨瓶;214、黑色墨瓶;22、磁力搅拌瓶;23、废墨瓶;31、纱线卷;32、夹线器;33、送线模块;34、染色模块;35、热固色模块;36、CCD相机;37、张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输墨系统1、色墨系统2、输线染色系统3和视觉监测系统;
[0023]如图2所示,输墨泵11为微型蠕动泵,输墨泵有6个,其中4个色墨泵的入口端分别接入到4个色墨瓶21中,出口的端接到磁力搅拌瓶22中;其中1个的入口端连接到磁力搅拌瓶22中、出口端连接到输线染色区3中;其中1个的入口端连接到磁力搅拌瓶22中、出口连接到废墨瓶23中。
[0024]色墨瓶21有4个,分别存储CMYK染色中的品红色墨、青色色墨、黄色色墨与黑色色墨,4个输墨泵11分别从其中定量抽取色墨。
[0025]CMYK四色色墨被分别定量抽取至磁力搅拌瓶22中后,进行磁力搅拌以均匀混色,通过混色泵116抽取至输线染色区对纱线进行染色;
[0026]需要更换染色颜色时,先将多余的色墨则通过废液泵115抽取至废墨瓶23中,再次进行配色即可。
[0027]蠕动泵与瓶的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青色墨泵111的入口端连接至青色墨瓶211中,洋红色墨泵112的入口端连接至洋红色墨瓶212中,黑色墨泵114的入口端连接至青色墨瓶
211中,这4个输墨泵的出口端均连接至磁力搅拌瓶22中;废液泵115的入口端连接至磁力搅拌瓶22中,出口端连接至废墨瓶23中;混色泵116的入口端连接至磁力搅拌瓶22中,出口端连接至染色模块34中。
[0028]如图4所示,纱线卷31中为白色纱线,纱线引出后,经过夹线器32控制张力与纱线方向;送线模块33上装有弹簧,确保输送纱线时不打滑;染色模块34连接至其中一个输墨泵11的出口端,该输墨泵11的入口端连接至磁力搅拌瓶22中;纱线着墨后,经过热固色模块35,使用陶瓷加热片进行快速干燥,以进行固色;CCD相机36对染色效果进行拍摄识别,图像数据经处理后反馈给输墨泵11的控制参数,对染色效果进行调整;纱线经张力传感器37后接入使用端,如缝纫机、绣花机、编织机等设备,通过张力检测调整送线模块33的送线速度与送线长度。
[0029]以上所述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机构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CMYK模式的单线即时染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墨系统、色墨系统、输线染色系统和视觉监测系统,所述色墨系统包括四个色墨瓶,色墨瓶中分别储存有CMYK染色模式的品红色墨、青色色墨、黄色色墨与黑色色墨;所述输墨系统用于从色墨系统中定量抽取色墨,并根据需要进行混合得到目标颜色的染色液后输送至输线染色系统,并在需要换色时重新进行配色;所述输线染色系统用于按照预设染色计划,在配色完毕后利用目标颜色的染色液对纱线进行染色和热固色,在染色纱线长度达到预设值或需要换色重新配色时停止染色,确保纱线染色的长度关系与颜色的位置关系,所述视觉监测系统用于对纱线染色效果进行拍摄识别,根据染色效果适应性调整输墨系统的控制参数,对染色效果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MYK模式的单线即时染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系统包括废墨泵、废墨瓶、混色泵、磁力搅拌瓶和四个色墨泵;四个色墨泵分别连接四个色墨瓶,并用于将色墨瓶中的墨水定量抽取到磁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林汪峰龚文琛杨军唐科陈有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