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25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正极片为正极耳与单正极极片连接得到,负极片为负极耳双向分别连接单负极极片得到,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排列,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堆叠在一起后得到第一堆叠体,将所述第一堆叠体沿设定方向旋转得到卷芯本体;该双卷芯结构在卷芯成型阶段即可得到双卷芯结构,正极耳位于壳体两端,通过对壳体滚槽或者激光焊接来实现负极耳与壳体导通,相较于传统单卷芯结构而言,更容易实现双卷芯的并联制造。实现双卷芯的并联制造。实现双卷芯的并联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圆柱电池多采用单卷芯结构,但随着对单体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如果仍采用传统的单卷芯进行并联配对,则需要较多的结构件实现连接,不仅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也会导致装配效率及合格率低下,过多的结构件还会影响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在卷芯成型阶段即可得到双卷芯结构,提升了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正极片为正极耳与单正极极片连接得到,负极片为负极耳双向分别连接单负极极片得到,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排列,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堆叠在一起后得到第一堆叠体,将所述第一堆叠体沿设定方向旋转得到卷芯本体。
[0005]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为连续的极耳,正极片的宽度为S,隔膜的宽度为Q,单负极极片的宽度为M,单正极极片的宽度为N,S>Q>M>N。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堆叠体包括两条正极片、两条隔膜和一条负极片,两条正极片分别与单负极极片贴附设置,其中一个隔膜贴附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另一个隔膜贴附设置于负极片的另一侧,正极耳远离负极耳设置,通过第一堆叠体得到的卷芯本体中两端为向外伸出的正极耳,中间为负极耳。
[0007]进一步地,双卷芯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于第一堆叠体上,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圆盘,支撑圆盘的轴线与第一堆叠体的卷绕轴线平行设置,且支撑圆盘的外周在第一堆叠体卷绕过程与负极耳贴附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盘上开设有中心孔和通孔。
[0009]进一步地,卷芯本体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正极耳,正极耳上套设有正极连接件,正极连接件的外周边沿包覆设置有绝缘胶带。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连接件包括集流盘、凸台、极柱、绝缘件,凸台与集流盘固定连接,绝缘件和极柱套设在凸台上,绝缘件的一端与集流盘贴附设置、另一端与凸台嵌套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连接件还包括扣合件,扣合件嵌套设置于绝缘件上开设的凹槽中,集流盘上开设有集流孔,集流孔与通孔对应设置。
[0012]进一步地,双卷芯结构还包括壳体和盖板,两端连接正极连接件的卷芯本体插入两端开口的壳体中设置,两端的极柱穿出壳体的两端设置;盖板上开设有配合孔,盖板通过配合孔扣合在扣合件上,盖板与壳体的端口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为间断设置,彼此正极耳之间的间隔沿第一堆叠体的卷绕方向逐渐增大,彼此负极耳之间的间隔沿第一堆叠体的卷绕方向逐渐增大。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中提供的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在卷芯成型阶段即可得到双卷芯结构,正极耳位于壳体两端,通过对壳体滚槽或者激光焊接来实现负极耳与壳体导通,相较于传统单卷芯结构而言,更容易实现双卷芯的并联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卷芯装配方案流程简单,所需结构件较少,不仅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合格率,而且能够提升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采用滚槽结构将负极耳与壳体的内壁进行导通。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一中负极片、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一中卷芯本体结构的正视图;
[0017]图3是实施例一中卷芯本体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中的A

A的剖视图;
[0019]图5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实施例一中正极连接件焊接完成后的示意图;
[0021]图7是正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图7中的B

B的剖视图;
[0023]图9是实施例一中卷芯本体塞入壳体后的正视图;
[0024]图10是实施例一中卷芯本体塞入壳体后的三维示意图;
[0025]图11是实施例一中壳体完成滚槽后的正视图;
[0026]图12是图11中的C

C的剖视图;
[0027]图13是实施例一中完成盖板焊接后的示意图;
[0028]图14是实施例一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是图13中的D

D的剖视图;
[0030]图16是实施例二中负极片、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7是实施例二中卷芯结构的正视图;
[0032]图18是实施例二中卷芯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0033]其中,10

负极片,20

正极片,30

支撑组件,40

正极连接件,5

绝缘胶带,60

壳体,70

盖板,80

卷芯本体,101

单负极极片,102

负极耳,201

单正极极片,202

正极耳,301

中心孔,302

通孔,303

支撑圆盘,401

集流盘,402

凸台,403

绝缘件,404

极柱,405

扣合件,406

焊印,701

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5]如图1至1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包括正极片20、负极片
10和隔膜,负极片10为负极耳102双向分别连接单负极极片101得到,正极片20为正极耳202与单正极极片201连接得到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排列,将正极片20、隔膜、负极片10、隔膜堆叠在一起后得到第一堆叠体,将所述第一堆叠体沿设定方向旋转得到卷芯本体80。
[0036]负极片10是由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的负极活性材料101经烘干、辊压后制得的,而未经涂覆的区域将作为负极耳102;正极片20是由均匀涂覆在铝箔上的正极活性材料201经烘干、辊压后制得的,而未经涂覆的区域将作为正极耳202;负极片10是由通过负极耳102相连的两个单极片构成的,将负极活性材料101的区域作为单负极极片101,将正极活性材料201的区域作为单正极极片201。
[0037]针对单个卷芯而言,正极耳20和负极耳10的可以为连续的(如图1所示),也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20)、负极片(10)和隔膜,负极片(10)为负极耳(102)双向分别连接单负极极片(101)得到,正极片(20)为正极耳(202)与单正极极片(201)连接得到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排列,将正极片(20)、隔膜、负极片(10)、隔膜堆叠在一起后得到第一堆叠体,将所述第一堆叠体沿设定方向旋转得到卷芯本体(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202)和负极耳(102)为连续的极耳,正极片(20)的宽度为S,隔膜的宽度为Q,单负极极片(101)的宽度为M,单正极极片(201)的宽度为N,S>Q>M>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堆叠体包括两条正极片(20)、两条隔膜和一条负极片(10),两条正极片(20)分别与单负极极片(101)贴附设置,其中一个隔膜贴附设置于正极片(20)和负极片(10)之间,另一个隔膜贴附设置于负极片(10)的另一侧,正极耳(202)远离负极耳(102)设置,通过第一堆叠体得到的卷芯本体(80)中两端为向外伸出的正极耳(202),中间为负极耳(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双卷芯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30),支撑组件(30)设置于第一堆叠体上,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圆盘(303),支撑圆盘(303)的轴线与第一堆叠体的卷绕轴线平行设置,且支撑圆盘(303)的外周在第一堆叠体卷绕过程与负极耳(102)贴附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上开设有中心孔(301)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冲张旭朱春林程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