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078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5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1)具有将正极(11)与负极(12)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卷绕型电极体(2)、非水电解液、和收容卷绕型电极体(2)及所述非水电解液的电池盒,卷绕型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A1)和卷绕型电极体(2)的相对于最外周面(2a)处于内侧的内部区域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B)满足A1>B的关系。物的氮元素浓度(B)满足A1>B的关系。物的氮元素浓度(B)满足A1>B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高输出功率、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具备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电极体和非水电解液、并且使锂离子等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而进行充放电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得到广泛的利用。
[0003]例如,专利文献1~4中,提出了使用添加有腈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

176322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179146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

07336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

0735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若将腈化合物添加到非水电解液中,则虽然能够抑制电极体、电池盒的金属成分向非水电解液中溶出,然而存在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初始电阻升高的问题。
[0012]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金属向非水电解液中的溶出以及电池的初始电阻的升高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卷绕型电极体、非水电解液和收容上述卷绕型电极体及上述非水电解液的电池盒,上述卷绕型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A1与上述卷绕型电极体的相对于上述最外周面处于内侧的内部区域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B满足A1>B的关系。
[0015]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卷绕型电极体、非水电解液和收容上述卷绕型电极体及上述非水电解液的电池盒,上述电池盒的内壁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A2和上述卷绕型电极体的相对于最外周面处于内侧的内部区域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B满足A2>B的关系。
[0016]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卷绕型电极体的最外周面涂布含二腈基化合物的工序、以及将涂布有上述含二腈基化合物的上述卷绕型电极体及非水电解液收容于电池盒中的工序,
上述含二腈基化合物为以化学式NC

X

CN(式中,X为C1~C12的脂肪族烃基(可以具有杂原子)、或C6~C20的芳香族烃基(可以具有杂原子))表示的化合物。
[0017]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在电池盒的内壁涂布含二腈基化合物的工序、以及在涂布有上述含二腈基化合物的电池盒中收容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卷绕型电极体及非水电解液的工序,上述含二腈基化合物为以化学式NC

X

CN(式中,X为C1~C12的脂肪族烃基(可以具有杂原子)、或C6~C20的芳香族烃基(可以具有杂原子))表示的化合物。
[0018]专利技术效果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抑制金属向非水电解液中的溶出及电池的初始电阻的升高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沿着图1的线L1

L1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一例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是示意性地记载的附图,图中描绘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有时与现实不同。
[002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L1

L1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0024]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1具备电极体2、非水电解液(未图示)和电池盒3。
[0025]电池盒3收容电极体2、非水电解液等,例如包含具有开口部的盒主体5和将盒主体5的开口部封口的封口体6。盒主体5例如为有底圆筒形状的金属制外包装罐,在盒主体5的上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槽部5c。封口体6由槽部5c支承,将盒主体5的开口部封口。为了确保电池内部的密闭性,希望在盒主体5与封口体6之间设有衬垫。
[0026]图2所示的电极体2是将正极11与负极12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卷绕型电极体(以下称作卷绕型电极体2)。但是,图2中,未图示配置于正极11与负极12之间的间隔件。图2所示的卷绕型电极体2为圆筒型,然而卷绕型电极体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扁平型等。
[0027]负极12具备负极集电体14和配置于负极集电体14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6。需要说明的是,负极活性物质层16希望配置于负极集电体14的两面。
[0028]另外,负极12在负极集电体14上具有未配置负极活性物质层16、而是露出了负极集电体14的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a、14b。如图2所示,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a位于电极体2的最内周侧,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b位于电极体2的最外周侧。对于图2所示的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b的电极体2的径向外侧的面(外表面)15而言,以从电极体2的外周侧的端部环绕1周以上的长度,露出负极集电体14,形成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需要说明的是,形成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的要素根据电极体2的设计来确定。例如,若负极活性物质层16延伸至电极体2
的最外周,则该延伸的部分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6的表面及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b的外表面15成为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另外,若将电极体2的最外周设计为间隔件,则间隔件的最外周的电极体2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另外,若将电极体2的最外周设计为正极11,则正极11的最外周的电极体2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
[0029]本实施方式中,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b的外表面15成为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该情况下,希望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b的外表面15与盒主体5的内壁接触。由此,可以将盒主体5设为负极端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b的外表面15与盒主体5的内壁接触的结构或与之并用,在负极12(例如负极集电体露出部14a)连接负极接头的一端,将另一端连接于盒主体5(例如底部),利用该结构,使盒主体5为负极端子。
[0030]在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时,如后所述,在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涂布含二腈基化合物,或在电池盒3的内壁涂布含二腈基化合物。因而,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1中,电极体2的最外周面2a(图2中为负极集电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具有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卷绕型电极体、非水电解液、和收容所述卷绕型电极体及所述非水电解液的电池盒,所述卷绕型电极体的最外周面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A1与所述卷绕型电极体的相对于所述最外周面处于内侧的内部区域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B满足A1>B的关系。2.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具有将正极与负极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得的卷绕型电极体、非水电解液、和收容所述卷绕型电极体及所述非水电解液的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内壁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A2和所述卷绕型电极体的相对于最外周面处于内侧的内部区域的源自含二腈基化合物的氮元素浓度B满足A2>B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卷绕型电极体的所述内部区域的所述氮元素浓度B与所述卷绕型电极体的所述最外周面的所述氮元素浓度A1的比即B/A1为0.5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卷绕型电极体的所述内部区域的所述氮元素浓度B与所述电池盒的内壁的所述氮元素浓度A2的比即B/A2为0.5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含二腈基化合物为以化学式N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笹山胜弘贝塚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新能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