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成膜卷绕装置、电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957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3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卷芯的制备过程中收放卷频繁、集成化程度低、设备占地面积广、生产能耗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成膜卷绕装置、电池,复合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一绝缘膜片、第二极片和第二绝缘膜片,所述第一绝缘膜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热复合连接;所述第二绝缘膜片所述第二极片背离所述第一绝缘膜片的一侧热复合连接。复合连接。复合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成膜卷绕装置、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极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成膜卷绕装置、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主要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在任意相邻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间隔分离。隔膜作为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隔膜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的高分子功能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将电池正负极隔开、吸收电解液、只允许锂离子通过、不允许电子通过。并且隔膜占据电化学装置内部大量的空间,对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电芯的制备方式为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分别放卷到卷绕机上,依次投入至卷针,卷绕成电芯,受极片状态、设备精度的影响,需要频繁调机,且容易出现极片、隔膜打皱,整齐度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卷芯的制备过程中收放卷频繁、集成化程度低、设备占地面积广、生产能耗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成膜卷绕、电池。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一绝缘膜片、第二极片和第二绝缘膜片,所述第一绝缘膜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热复合连接;所述第二绝缘膜片所述第二极片背离所述第一绝缘膜片的一侧热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片的厚度为3

50μm,所述第一绝缘膜片的孔隙率为5

60%;所述第二绝缘膜片的厚度为3

50μm,所述第二绝缘膜片的孔隙率为5

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片和所述第二绝缘膜片分别包括纤维状无机化合物和粘结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片和所述第二绝缘膜片分别包括以下重量份:70

99份的纤维状无机化合物和1

30份的粘结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无机化合物包括玻璃纤维、云母石、硅酸钠、玄武石、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钛、氮化硼、硅酸铝、硅酸钙、硅酸钾、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镁、硅硼碳氮、莫来石和石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聚六氟丙烯、丁苯橡胶、聚醚砜、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乙烯

丁二烯橡胶、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丙烯酸改性SBR树脂、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聚偏二氟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脱乙酰壳多糖、四氟乙烯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电极膜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国康张炘张宝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厚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