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11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包括手持部和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手持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头端,手持部的内部设置有芯丝,芯丝由能够切割磁力线的金属制成;手持部的外部一侧涂覆有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芯丝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减少摩擦结构;减少摩擦结构包括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涂覆在芯丝外部的一侧,芯丝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亲水涂层;可作MR透视(实时导引手术),穿刺针伪影对靶向区域显示无干扰,能清楚显示靶向区域与正常组织关系,使MR图像达到近乎实时显示介入诊疗影像;使手术医生就能够随时了解手术器械与病变、重要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复杂的操作更加简捷、直观。直观。直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丝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

技术介绍

[0002]MRI即磁共振共像是一种无损伤性检查,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属无创性技术,无X线辐射损害等优点。
[0003]介入磁共振(Interven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应用磁共振引导器械可达到诊断或治疗疾病的目的;作为介入导向工具,磁共振具有其它影像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其组织对比优良,空间分辨率达亚毫米级,对病变定位及其介入引导均有益,更重要的是磁共振具有多平面和三维容积重建的能力,可全面评价介入靶向区域与邻近组织的重要解剖关系。
[0004]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医师要能够随时接近患者,开放式磁体技术的出现和快速成像技术的进步,使磁共振引导下的介入性治疗得以发展;开放式磁共振系统成像空间大,手术可以在扫描区域内、外进行,术中可随时扫描与监控,既便于实时观察术中情况,又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MRI检查时,各种金属材料的植入物在临床检查中均会引起严重伪影,降低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这种伪影主要表现为金属植入物处大片低信号区,或其边缘和附近存在小区域高信号带,有时这些高信号会向后上方延伸且区域随之变小,致使邻近组织也发生严重的变形失真;它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金属植入物与周围组织的磁化率不同,破坏了静磁场的局部均匀性,是金属伪影产生的主要原因;二是在梯度线圈通电开始和关闭时,金属植入物因为梯度场的变化切割而产生感应电流,也称为涡流,破坏了质子核与梯度场的线性关系而引起图像的不规则变形;随着MRI设备的逐渐普及,MRI下进行精确定位的肿瘤治疗等微创手术越来越成熟。因此研究开发MRI兼容的新型医用金属材料和器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包括手持部和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手持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头端,所述手持部的内部设置有芯丝,所述芯丝由能够切割磁力线的金属制成;所述手持部的外部一侧涂覆有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芯丝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减少摩擦结构;所述减少摩擦结构包括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涂覆在芯丝外部的一侧,所述芯丝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亲水涂层。
[0009]优选的,所述芯丝为一体成型且依次排列,所述芯丝从左至右依次分为推送段、渐
变直径段和平直段,所述推送段的长度为120~2700mm,所述渐变直径段的长度为150mm~250mm。
[0010]优选的,所述芯丝长度为1500~3000mm。
[0011]优选的,所述芯丝包括两能够切割磁力线的金属,所述两能够切割磁力线的金属,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0012]优选的,所述能够切割磁力线的金属可采用铁、钴、镍钛等能够切割磁力线的金属。
[0013]优选的,所述亲水涂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涂层或马来酸涂层,所述亲水涂层通过浸涂或喷涂的方式涂覆。
[0014]优选的,所述头端的外部涂覆有柔软层。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和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均由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具有以下优势,无电离辐射,可作MR透视(实时导引手术),穿刺针伪影对靶向区域显示无干扰,可三维图像重建,MR图像参数具温度依赖性并能无创检测体内变化,质子共振频率(PRF)法是目前测温金标准,即刻监测、评价消融效果(T2信号减低可用作凝固坏死标志之一),可实时监测冰球形成及热消融时肿瘤信号变化,任意切面成像和多参数成像、多对比度成像、功能成像、软组织分辨率和对比度均优于CT,能清楚显示靶向区域与正常组织关系,MR引导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神经和血管损伤;超快速成像序列如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成像、回波平面成像(EP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等,使MR图像达到近乎实时显示介入诊疗影像,MRI是无创性评价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使手术医生就能够随时了解手术器械与病变、重要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复杂的操作更加简捷、直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芯丝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手持部;
ꢀꢀꢀꢀꢀꢀꢀꢀꢀꢀꢀꢀꢀꢀꢀꢀꢀꢀ
2、芯丝;
[0022]3、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
ꢀꢀꢀꢀꢀꢀ
4、头端;
[0023]5、亲水涂层;
ꢀꢀꢀꢀꢀꢀꢀꢀꢀꢀꢀꢀꢀꢀꢀ
6、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包括手持部1和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3;手持部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头端4,手持部1的内部设置有芯丝2,芯丝2由能够切割磁力线的金属制成;手持部1的外部一侧涂覆有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3,芯丝2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减少摩擦结构;减少摩擦结构包括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5,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5涂覆在芯丝2外部的一侧,芯丝2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亲水涂层4。
[0027]芯丝2为一体成型且依次排列,芯丝2从左至右依次分为推送段、渐变直径段和平直段,推送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包括手持部和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头端,所述手持部的内部设置有芯丝,所述芯丝由能够切割磁力线的金属制成;所述手持部的外部一侧涂覆有第一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芯丝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减少摩擦结构;所述减少摩擦结构包括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涂层涂覆在芯丝外部的一侧,所述芯丝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亲水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为一体成型且依次排列,所述芯丝从左至右依次分为推送段、渐变直径段和平直段,所述推送段的长度为120~2700mm,所述渐变直径段的长度为150mm~25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MRI设备中介入治疗用磁兼容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长度为1500~30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佳润陈旭东李明王文刚赵善铭王富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科翰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