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桥梁的结构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10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6
一种钢结构桥梁的结构及其建造方法,涉及钢结构桥梁的施工,组合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河流两岸的相对位置上,“U”形连接板(33)的两端分别位于两“U”形梁板D(8)分别设有的“U”形板腔D(19)内,在两伸出盖板的“U”形梁板D(8)顶部覆有两端分别固接两盖板端部的连接盖块(3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建造钢结构桥梁时使用多个“U”形梁板逐级推进,形成“U”形支撑架,并在“U”形支撑架顶部按照两相邻“U”形梁板之间覆盖盖块的方式形成盖板,“U”形支撑架和盖板连接后形成组合架,在河流两岸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组合架,最后合拢,实现了不需要在河底设置支撑柱就能建造出坚固的跨河大桥的目的。撑柱就能建造出坚固的跨河大桥的目的。撑柱就能建造出坚固的跨河大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桥梁的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桥梁的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桥梁的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桥梁,即主要承重结构采用钢材的桥梁,桥梁钢结构工程具有技术难度大、工程施工复杂、对实施企业工程业务链配套能力要求高等特点,使得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另外,由于大型桥梁工程一般为国家或各地重点工程,其对于钢结构工程企业的工程经验及以往业绩的要求相对较高,以及工程技术、场地、设备规模、人员、资质等的限制,使得参与大型桥梁钢结构工程竞争的规模较大的专业企业数量较少,且以大型央企为主。本行业为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市场化竞争行业。桥梁钢结构工程作为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而对整个路桥工程造成影响,且一般大跨径桥梁的设计使用寿命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就对工程承担方的工程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钢结构桥梁一般都是由钢桁梁拼接组成的,组成钢结构桥梁的散件较多,并且在跨河作业时都需要在河底设置桥墩,施工操作难度大,不仅费时费力,还破坏了正常的河道。在施工时,由于拼搭工艺的不同,造成施工质量参差不齐,且施工速度慢,坚固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结构桥梁的结构及其建造方法,通过在建造钢结构桥梁时使用多个“U”形梁板逐级推进,形成“U”形支撑架,并在“U”形支撑架顶部按照两相邻“U”形梁板之间覆盖盖块的方式形成盖板,“U”形支撑架和盖板连接后形成组合架,在河流两岸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组合架,最后合拢,实现了不需要在河底设置支撑柱就能建造出坚固的跨河大桥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桥梁的结构及其建造方法,其结构包括组合架,组合架包括基座、“U”形支撑架和盖板,在河堤上设置基座,在基座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一端和外部相通的沟槽,“U”形支撑架包括个头依次减小的“U”形梁板A、“U”形梁板B、“U”形梁板C和“U”形梁板D,“U”形梁板A的一端和基座固接,“U”形梁板A设有的“U”形板腔A和沟槽贯通,在“U”形梁板A另一端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内翻边A,“U”形梁板B能够在“U”形板腔A内滑动,“U”形梁板B一端设有的外翻边A和内翻边A相接触,“U”形梁板B的另一端伸出到“U”形梁板A外部,在“U”形梁板B另一端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内翻边B,“U”形梁板C能够在“U”形梁板B设有的“U”形板腔B内滑动,“U”形梁板C一端设有的外翻边B和内翻边B相接触,“U”形梁板C的另一端伸出到“U”形梁板B外部,在“U”形梁板C另一端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内翻边C,“U”形梁板D能够在“U”形梁板C设有的“U”形板腔C内滑动,“U”形梁板D一端设有的外翻边C和内翻边C相接触,“U”形梁板D的另一端伸出到“U”形梁板C外部,盖板包括盖块A、盖块B和盖块C,在盖块A的底部设有通槽
A,在通槽A的一端设有扩颈槽A,在盖块B的底部设有通槽B,在通槽B的一端设有扩颈槽B,在盖块C的底部设有通槽C,在通槽C的一端设有扩颈槽C,通槽B和扩颈槽C的截面相同,通槽A和扩颈槽B的截面相同,盖块A、盖块B和盖块C依次连接,通槽A、通槽B和通槽C贯通后形成两侧壁均呈台阶状的锥形槽体,盖板覆盖在“U”形支撑架上,“U”形支撑架的上端位于锥形槽体内,“U”形梁板D的端部伸出盖板,组合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河流两岸的相对位置上,“U”形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位于两“U”形梁板D分别设有的“U”形板腔D内,在两伸出盖板的“U”形梁板D顶部覆有两端分别固接两盖板端部的连接盖块,两伸出盖板的“U”形梁板D的上端均位于盖块32设有的通槽D内;使用时,将吊车行驶到基座之外的连接道路上用吊车将“U”形梁板A吊至基座的端部并将“U”形梁板A的一端和基座固接,使“U”形梁板A设有的“U”形板腔A和沟槽贯通,用吊车将小车吊至沟槽内并将小车分别连接开关及电源,在小车的一侧设有电动伸缩杆,在电动伸缩杆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手动伸缩杆,在手动伸缩杆的下端设有“C”形卡块,用吊车将“U”形梁板B吊至“U”形梁板A内,使“U”形梁板B的另一端略微伸出“U”形梁板A,将电动伸缩杆伸出至“U”形梁板B另一端的上方,操作者调节手动伸缩杆,使“C”形卡块卡在“U”形梁板B另一端的端部,伸长电动伸缩杆直至使“U”形梁板B一端设有的外翻边A和内翻边A相接触,将外翻边A和内翻边A之间焊接牢固,将“C”形卡块和“U”形梁板B的另一端脱离,收缩手动伸缩杆和电动伸缩杆,用吊车吊起“U”形梁板C后,将吊车行驶至基座的顶部,骑在沟槽的上方,将“U”形梁板C吊至“U”形梁板B内,使“U”形梁板C的另一端略微伸出“U”形梁板B,将小车移动至“U”形梁板A的一端,将电动伸缩杆伸出至“U”形梁板C另一端的上方,操作者调节手动伸缩杆,使“C”形卡块卡在“U”形梁板C另一端的端部,伸长电动伸缩杆直至使“U”形梁板C一端设有的外翻边B和内翻边B相接触,将外翻边B和内翻边B之间焊接牢固,将“C”形卡块和“U”形梁板C的另一端脱离,收缩手动伸缩杆和电动伸缩杆,用吊车将盖块A吊至“U”形梁板A的上方,将盖块A设有的扩颈槽A覆盖在“U”形梁板A顶部、剩余的通槽A覆盖“U”形梁板B顶部的一半,将盖块A分别和“U”形梁板A、“U”形梁板B接触部分焊接牢固,用吊车吊起“U”形梁板D后,将吊车行驶至盖块A的顶部,将“U”形梁板D吊至“U”形梁板C内,使“U”形梁板D的另一端略微伸出“U”形梁板C,将小车移动至“U”形梁板B的一端,将电动伸缩杆伸出至“U”形梁板D另一端的上方,操作者调节手动伸缩杆,使“C”形卡块卡在“U”形梁板D另一端的端部,伸长电动伸缩杆直至使“U”形梁板D一端设有的外翻边C和内翻边C相接触,将外翻边C和内翻边C之间焊接牢固,用吊车吊起盖块B后,将吊车行驶至盖块A的顶部,将盖块B设有的扩颈槽B覆盖在位于未被盖块A覆盖的“U”形梁板B的顶部,将盖块B设有的通槽B覆盖在“U”形梁板C顶部的一半,将盖块B分别和“U”形梁板B、“U”形梁板C接触部分焊接牢固,将“C”形卡块和“U”形梁板D的另一端脱离,收缩手动伸缩杆和电动伸缩杆,将小车移动至沟槽内,用吊车将小车吊离沟槽,用吊车吊起盖块C后,将吊车行驶至盖块B的顶部,将盖块C设有的扩颈槽C覆盖在位于未被盖块B覆盖的“U”形梁板C的顶部,将盖块C设有的通槽C覆盖在“U”形梁板D顶部的一半,将盖块C分别和“U”形梁板C、“U”形梁板D接触部分焊接牢固,在河流两岸的相对位置上分别按照上述步骤设置两个相同的组合架,用吊车吊起“U”形连接板行驶至其中一个组合架设有的盖块C顶部,使“U”形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位于两“U”形梁板D分别设有的“U”形板腔D内并焊接牢固,用吊车吊起连接盖块行驶至其中一个组合架设有的盖块C顶部,将连接盖块覆盖在两伸出盖板的“U”形梁板D顶部,两伸出盖板的“U”形梁板D的上端均位于
连接盖块设有的通槽D内,将连接盖块和两盖板端部、两伸出盖板的“U”形梁板D的上端均焊接牢固,将两沟槽内均灌注混凝土并养护即可完成钢结构桥梁的建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桥梁的结构及其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组合架,组合架包括基座(1)、“U”形支撑架和盖板,在河堤上设置基座(1),在基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一端和外部相通的沟槽(15),“U”形支撑架包括个头依次减小的“U”形梁板A(2)、“U”形梁板B(4)、“U”形梁板C(6)和“U”形梁板D(8),“U”形梁板A(2)的一端和基座(1)固接,“U”形梁板A(2)设有的“U”形板腔A(16)和沟槽(15)贯通,在“U”形梁板A(2)另一端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内翻边A(21),“U”形梁板B(4)能够在“U”形板腔A(16)内滑动,“U”形梁板B(4)一端设有的外翻边A(20)和内翻边A(21)相接触,“U”形梁板B(4)的另一端伸出到“U”形梁板A(2)外部,在“U”形梁板B(4)另一端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内翻边B(23),“U”形梁板C(6)能够在“U”形梁板B(4)设有的“U”形板腔B(17)内滑动,“U”形梁板C(6)一端设有的外翻边B(22)和内翻边B(23)相接触,“U”形梁板C(6)的另一端伸出到“U”形梁板B(4)外部,在“U”形梁板C(6)另一端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内翻边C(24),“U”形梁板D(8)能够在“U”形梁板C(6)设有的“U”形板腔C(18)内滑动,“U”形梁板D(8)一端设有的外翻边C(25)和内翻边C(24)相接触,“U”形梁板D(8)的另一端伸出到“U”形梁板C(6)外部,盖板包括盖块A(3)、盖块B(5)和盖块C(7),在盖块A(3)的底部设有通槽A(10),在通槽A(10)的一端设有扩颈槽A(9),在盖块B(5)的底部设有通槽B(12),在通槽B(12)的一端设有扩颈槽B(11),在盖块C(7)的底部设有通槽C(14),在通槽C(14)的一端设有扩颈槽C(13),通槽B(12)和扩颈槽C(13)的截面相同,通槽A(10)和扩颈槽B(11)的截面相同,盖块A(3)、盖块B(5)和盖块C(7)依次连接,通槽A(10)、通槽B(12)和通槽C(14)贯通后形成两侧壁均呈台阶状的锥形槽体,盖板覆盖在“U”形支撑架上,“U”形支撑架的上端位于锥形槽体内,“U”形梁板D(8)的端部伸出盖板,组合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河流两岸的相对位置上,“U”形连接板(33)的两端分别位于两“U”形梁板D(8)分别设有的“U”形板腔D(19)内,在两伸出盖板的“U”形梁板D(8)顶部覆有两端分别固接两盖板端部的连接盖块(32),两伸出盖板的“U”形梁板D(8)的上端均位于盖块32设有的通槽D(34)内;使用时,将吊车行驶到基座(1)之外的连接道路上用吊车将“U”形梁板A(2)吊至基座(1)的端部并将“U”形梁板A(2)的一端和基座(1)固接,使“U”形梁板A(2)设有的“U”形板腔A(16)和沟槽(15)贯通,用吊车将小车(27)吊至沟槽(15)内并将小车(27)分别连接开关及电源,在小车(27)的一侧设有电动伸缩杆(28),在电动伸缩杆(28)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手动伸缩杆(31),在手动伸缩杆(31)的下端设有“C”形卡块(29),用吊车将“U”形梁板B(4)吊至“U”形梁板A(2)内,使“U”形梁板B(4)的另一端略微伸出“U”形梁板A(2),将电动伸缩杆(28)伸出至“U”形梁板B(4)另一端的上方,操作者调节手动伸缩杆(31),使“C”形卡块(29)卡在“U”形梁板B(4)另一端的端部,伸长电动伸缩杆(28)直至使“U”形梁板B(4)一端设有的外翻边A(20)和内翻边A(21)相接触,将外翻边A(20)和内翻边A(21)之间焊接牢固,将“C”形卡块(29)和“U”形梁板B(4)的另一端脱离,收缩手动伸缩杆(31)和电动伸缩杆(28),用吊车吊起“U”形梁板C(6)后,将吊车行驶至基座(1)的顶部,骑在沟槽(15)的上方,将“U”形梁板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翔巴蛟龙彭磊赵晓璐吴永强王其祥田晓阳戎葛宋娟娟张阁平孔祥铨程鹏远高蔚蔚朱宏太刘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