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030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7
一种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涉及一种工程车,半圆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车,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明洞施工时,模板较为重要,它的选择直接影响施工工期

隧道明洞衬砌的内模板通常采用常规台车

常见的隧道明洞衬砌外模板施工方案为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采用对拉螺杆连接的外模板

这种外模板采用小型木模或钢木拼接而成,并采用对拉螺杆将内外模板进行加固

施工时,首先将内模衬砌台车移动到指定地点,然后在内模衬砌台车上的内模板处铺设钢筋网,之后通过吊机将木板运送到钢筋网处,再通过人工将木板固定在钢筋网处,最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再次使用吊机将木板拆除,并且在安装木板时,工作人员需要悬吊在半空,从而存在较大的施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通过将传统单独操作的内模台车和外模架集成在一个工程车上,利用工程车自身的强大动力实现了隧道明洞的精准快速施工,起到了类似盾构机高集成高效率施工的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包括车体和半圆柱,在半圆柱弧面的一端设有半圆环,在半圆柱的侧平面上设有通槽,半圆柱利用其设有的通槽按照半圆环位于车头方向覆在车体车顶的后半部,半圆柱的弧面形成内膜面,在半圆柱的外方罩有外框,在外框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轮体
A<br/>,在位于半圆柱外方的外框内部设有施工踏板,在施工踏板和半圆柱之间的半圆柱外方覆有和半圆环间隙配合且能够沿车体前后滑动的半圆板形外模,半圆板形外模的内弧面形成外膜面,在半圆板形外模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轮体
B
,在车体的前部设有向后延伸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端部和半圆板形外模的外部固接,在半圆板形外模的顶部设有浇筑孔,在车体的车头和外框之间设有“U”形支撑杆

[0005]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车体前部设置的电动伸缩杆为三个,分别位于车体的顶部和两侧

[0006]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在每一电动伸缩杆和车体前部之间均设有支柱

[0007]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在半圆板形外模的两侧均设有翻边,在两翻边的底部分别间隔设有连接柱,和连接柱数量相同的轮体
B
分别设置在每一连接柱的下端

[0008]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在车体的底部设有多组轮体
C。
[0009]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在半圆板形外模的外部设有连接块,电动伸缩杆的端部和连接块固接

[0010]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在半圆柱的内部设有振动器

[0011]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在车体内设有油路和电路

[0012]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在驾驶室内设有驱动电动伸缩杆伸缩的控制器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通过将传统单独操作的内模台车和外模架集成在一个工程车上,解决了原有隧道明洞施工时多块碎片化的内模板和多块碎片化的外模板通过对拉螺杆连接拉紧,隧道明洞成型后表面不够光滑,拆除模板较为麻困难,且施工人员没有适合的施工支架,安全度不高的弊端,利用工程车自身的强大动力实现了隧道明洞的精准快速施工,起到了类似盾构机高集成高效率施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

使用效果好

精准度高

省时省力

突破传统,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半圆板形外模覆盖在半圆柱顶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半圆柱和车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半圆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半圆板形外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半圆板形外模覆盖在半圆柱顶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
1、
外框;
2、
施工踏板;
3、
半圆板形外模;
4、
电动伸缩杆;
5、
支柱;
6、
半圆环;
7、
通槽;
8、
轮体
A

9、
轮体
B

10、
翻边;
11、
轮体
C

12、
车体;
13、“U”形支撑杆;
14、
半圆柱;
15、
浇筑孔;
16、
连接块;
17、
连接柱;
18、
地坪;
19、“U”形座

实施方式
[0016]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结合附图1~6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包括车体
12
和半圆柱
14
,在半圆柱
14
弧面的一端设有半圆环6,在半圆柱
14
的侧平面上设有通槽7,半圆柱
14
利用其设有的通槽7按照半圆环6位于车头方向覆在车体
12
车顶的后半部,在车体
12
的底部设有多组轮体
C11
,半圆柱
14
的弧面形成内膜面,在半圆柱
14
的外方罩有外框1,在外框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轮体
A8
,在位于半圆柱
14
外方的外框1内部设有施工踏板2,在施工踏板2和半圆柱
14
之间的半圆柱
14
外方覆有和半圆环6间隙配合且能够沿车体
12
前后滑动的半圆板形外模3,半圆板形外模3的内弧面形成外膜面,在半圆板形外模3的两侧均设有翻边
10
,在两翻边
10
的底部分别间隔设有连接柱
17
,和连接柱
17
数量相同的轮体
B9
分别设置在每一连接柱
17
的下端,在车体
12
的前部设有向后延伸的电动伸缩杆4,车体
12
前部设置的电动伸缩杆4为三个,分别位于车体
12
的顶部和两侧,在每一电动伸缩杆4和车体
12
前部之间均设有支柱5,在半圆板形外模3的外部设有连接块
16
,电动伸缩杆4的端部和连接块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体(
12
)和半圆柱(
14
),在半圆柱(
14
)弧面的一端设有半圆环(6),在半圆柱(
14
)的侧平面上设有通槽(7),半圆柱(
14
)利用其设有的通槽(7)按照半圆环(6)位于车头方向覆在车体(
12
)车顶的后半部,半圆柱(
14
)的弧面形成内膜面,在半圆柱(
14
)的外方罩有外框(1),在外框(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轮体
A
(8),在位于半圆柱(
14
)外方的外框(1)内部设有施工踏板(2),在施工踏板(2)和半圆柱(
14
)之间的半圆柱(
14
)外方覆有和半圆环(6)间隙配合且能够沿车体(
12
)前后滑动的半圆板形外模(3),半圆板形外模(3)的内弧面形成外膜面,在半圆板形外模(3)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轮体
B
(9),在车体(
12
)的前部设有向后延伸的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的端部和半圆板形外模(3)的外部固接,在半圆板形外模(3)的顶部设有浇筑孔(
15
),在车体(
12
)的车头和外框(1)之间设有“U”形支撑杆(
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明洞施工用工程车,其特征是:车体(
12
)前部设置的电动伸缩杆(4)为三个,分别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翔巴蛟龙彭磊赵晓璐吴永强王其祥田晓阳戎葛宋娟娟张阁平孔祥铨程鹏远高蔚蔚朱宏太刘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