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状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045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能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柱状换能器。包括横向导通的容器,容器的左右两端各固接一个容器盘,容器上固接并连通有两个管,两个管一上一下分布用于形成一个纵向的通路,还包括换能器组件;所述换能器组件包括:柱状工具头,柱状工具头包括弯折段,以形成偏心段,容器内设有水平的延伸工具头,通过柱状工具头绕换能器轴线旋转一周能够脱离基臂与接触基臂各一次,根据需求可以拼接工具头,以满足大容器内不同的破乳需求。足大容器内不同的破乳需求。足大容器内不同的破乳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皮带实现同步传动。
[0013]所述换能器组件还包括:罩设在换能器上的罩体,罩体与管盘固接,管座的下侧设有出风口Ⅰ,罩体的下侧设有出风口Ⅱ,罩体的上端固接有风机Ⅰ,风机Ⅰ使罩体的上方进气至罩体内部,且从出风口Ⅱ排气。
[0014]两个罩体通过连接管Ⅰ固接并连通,连接管Ⅰ上端的中部固接并连通有连接管Ⅱ,连接管Ⅱ的上端固接有风机Ⅱ,风机Ⅱ使连接管Ⅱ的上方进气且气体通过连接管Ⅰ进入罩体内部。
[0015]连接管Ⅰ的下端固接有制冷器,制冷器的制冷端朝上设置且位于连接管Ⅰ的内部,制冷器的散热端朝下设置且位于连接管Ⅰ的外部。
[0016]制冷器的下端固接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形成左右导通的风道,连接管Ⅰ的下端固接有罩在散热鳍片四周的连接管Ⅲ,连接管Ⅲ与罩体之间通过连接管Ⅳ连通,出风口Ⅱ与连接管Ⅳ连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柱状换能器正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
[0019]图3为容器和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管盘和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换能器、外肩、带轮Ⅰ、内肩和柱状工具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基座、圆钢、基臂、弧面和延伸工具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换能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罩体、风机Ⅰ、连接管Ⅰ、连接管Ⅱ、风机Ⅱ和制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一种柱状换能器,参考图1至3,包括横向导通的容器11,容器11的左右两端各固接一个容器盘13,以使左右两端封闭;进一步的,容器11上固接并连通有四个管12,四个管12两两一组,每组管12一上一下分布,以形成纵向通路,两组管12形成两个纵向通路,两组管12分别位于容器11的左右两侧,以使两个纵向通路分别位于容器11的左右两侧;
[0026]结合图4至7,还包括换能器组件,换能器组件的数量与纵向通路的数量相同,以使每个纵向通路中存在一个换能器组件,两个换能器组件向容器11的中心延伸,以使躺式容器的中心与纵向通路中的原料均能够得到处理;
[0027]其中,为便于说明的,举例说明位于左侧的换能器组件,其包括:固接在位于左上侧管12上端的管盘21,管盘21的上端固接有管座22,管座22与管盘21同轴线设置,管座22上转动连接有换能器31,换能器31的下端固接有柱状工具头35,柱状工具头35转动连接在管盘21上,柱状工具头35包括弯折段,柱状工具头35的弯折段位于管盘21的下方,柱状工具头35的弯折段包括横段和纵段,纵段相对横段上方的部分偏心设置,纵段的轴线与柱状工具头35横段上方的部分轴线平行,还包括一前一后两个基座41,两个基座41之间至少固接有两个圆钢42,两个基座41之间设有基臂43,基臂43滑动连接在全部圆钢42上,两个基座41固接在位于左侧的容器盘13的右端,基臂43的右端固接有延伸工具头45,圆钢42上套设有压
簧,压簧的两端分别与后侧的基座41和基臂43接触,压簧用于施加使基臂43向前移动的力,以使基臂43由后向前靠近柱状工具头35的纵段,柱状工具头35绕换能器31轴线旋转一周能够脱离基臂43一次,且能够接触基臂43一次。柱状工具头35纵段的运动轨迹为一个虚拟的圆柱面,柱状工具头35纵段的轴线位于圆柱面后半周时能够与基臂43接触,以将振动传递至延伸工具头45;
[0028]两个换能器组件左右镜像对称设置,位于右侧的管盘21固接在位于右上侧的管12的上端,位于右侧的两个基座41固接在位于右侧容器盘13的左端,两个延伸工具头45的内端彼此靠近设置。
[0029]基臂43的前端面设有用于与柱状工具头35面接触的弧面44,以增加振动传导效果。
[0030]换能器31的下端固接有内肩34,内肩34的外壁上固接有轴承的内圈,轴承的外圈固接在管座22的内壁上,管座22的内壁上固接有肩部,所述肩部抵在轴承的外圈下部,以增加稳定性。
[0031]所述换能器组件还包括固接在换能器31外壁的下侧的外肩32,以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接在外肩32上的带轮Ⅰ33,固接在容器11上的电机36,固接在电机36输出轴上的带轮Ⅱ37,带轮Ⅰ33和带轮Ⅱ37通过皮带实现同步传动。
[0032]所述换能器组件还包括:罩设在换能器31上的罩体51,罩体51与管盘21固接,管座22的下侧设有出风口Ⅰ,罩体51的下侧设有出风口Ⅱ,出风口Ⅰ和出风口Ⅱ之间导通,罩体51的上端固接有风机Ⅰ52,风机Ⅰ52使罩体51的上方进气至罩体51内部,且从出风口Ⅱ排气,同时使出风口Ⅰ处也具有气流,以对换能器31和柱状工具头35进行同步散热。
[0033]两个罩体51通过连接管Ⅰ53固接并连通,连接管Ⅰ53上端的中部固接并连通有连接管Ⅱ54,连接管Ⅱ54的上端固接有风机Ⅱ55,风机Ⅱ55使连接管Ⅱ54的上方进气且气体通过连接管Ⅰ53进入罩体51内部,以提升罩体51的气体流量,增强散热效果。
[0034]结合图8,连接管Ⅰ53的下端固接有制冷器56,制冷器56优选为半导体制冷片,制冷器56的制冷端朝上设置且位于连接管Ⅰ53的内部,制冷器56的散热端朝下设置且位于连接管Ⅰ53的外部,以根据需要降低连接管Ⅰ53内气流温度,如提升换能器31功率,以使延伸工具头45传递振动时。
[0035]制冷器56的下端固接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形成左右导通的风道,连接管Ⅰ53的下端固接有罩在散热鳍片四周的连接管Ⅲ57,连接管Ⅲ57与罩体51之间通过连接管Ⅳ58连通,出风口Ⅱ与连接管Ⅳ58连通,以使散热气流对散热鳍片也进行散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状换能器,包括横向导通的容器(11),容器(11)的左右两端各固接一个容器盘(13),容器(11)上固接并连通有两个管(12),两个管(12)一上一下分布用于形成一个纵向的通路,还包括换能器组件;所述换能器组件包括:固接在位于上侧管(12)上端的管盘(21),管盘(21)的上端固接有管座(22),管座(22)上转动连接有换能器(31),换能器(31)的下端固接有柱状工具头(35),其特征在于,柱状工具头(35)包括弯折段,还包括一前一后两个基座(41),两个基座(41)之间至少固接有两个圆钢(42),两个基座(41)之间设有基臂(43),基臂(43)滑动连接在全部圆钢(42)上,两个基座(41)固接在其中一个容器盘(13)的内部,基臂(43)远离容器盘(13)的一端固接有延伸工具头(45),圆钢(42)上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基座(41)和基臂(43)接触,压簧用于施加使基臂(43)靠近柱状工具头(35)的力,柱状工具头(35)绕换能器(31)轴线旋转一周能够脱离基臂(43)与接触基臂(43)各一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换能器,基臂(43)上设有用于与柱状工具头(35)面接触的弧面(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换能器,容器(11)上另固接两个管(12),所述另固接的两个管(12)一上一下分布,以形成第二个纵向的通路,两个纵向的通路分别位于容器(11)的左右两侧;还包括第二个换能器组件,两个换能器组件左右镜像对称设置,第二个环能器组件的管盘(21)固接在另外一个位于上侧的管(12)的上端,第二个环能器组件的两个基座(41)固接在另外一个容器盘(13)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换能器,换能器(31)的下端固接有内肩(34),内肩(34)的外壁上固接有轴承的内圈,轴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长城刘宝贵关丽娜吕强陈龙李伟于斯源黄瑞实陈相丞
申请(专利权)人:美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