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膜环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53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4
一种角膜环钻,涉及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环钻主体,环钻主体上端安装有观察部,环钻主体下端设置有环钻头,观察部内部下端安装有目镜,观察部上端内部活动安装有插片,插片内部安装有凸透镜,插片右侧穿出观察部内部,且向外延伸,环钻头内部安装有防水镜片,可以将插片插入观察部内部,而后通过凸透镜观察需要环钻的部位,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效果,从而能够对需要进行环钻的部位进行放大观察,环钻主体下端内壁安装有照明灯珠,环钻主体外部两侧安装有灯珠开关与供电电池,灯珠开关与供电电池通过内部线路与照明灯珠相连接,灯珠开关与供电电池都设置有防水结构,使得在环钻过程中,能通过开启照明灯珠接通电源,对环钻部位进行照亮。进行照亮。进行照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膜环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科医疗器械
,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角膜环钻。

技术介绍

[0002]致盲性角膜病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三大致盲性眼病。致盲性角膜病多由感染性角膜炎、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变性、或角膜外伤所致。目前,能使致盲性角膜病患者复明的唯一方法是进行角膜移植手;
[0003]而在进行角膜移植时所使用的就是角膜环钻,现有的角膜环钻装置如授权公告号CN102846429B的固定式智能角膜环钻,其中包括体部,该体部呈中空圆柱状;刀部,该刀部呈近似中空圆柱状,其柱壁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并在该柱壁的最下端形成可进行环切的刀口,该刀部的上端与所述体部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该刀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体部的中心轴线重合;以及指扶部,该指扶部包括中空圆柱状主体和对称地固定在该主体外侧面上的耳体,该指扶部的主体可转动地套在所述体部上,并且该指扶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体部的中心轴线重合;
[0004]但现有的角膜环钻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将目镜视野内画面放大的功能,从而无法对环钻点进行仔细的观察,使得角膜在环钻过程中发生破裂也无法及时发现,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角膜环钻设备进一步得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角膜环钻设备在使用中缺少对环钻点进行放大观察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角膜环钻,包括环钻主体,所述环钻主体上端安装有观察部,所述环钻主体下端设置有环钻头,所述观察部内部下端安装有目镜,所述观察部上端内部活动安装有插片,所述插片内部安装有凸透镜,所述插片右侧穿出观察部内部,且向外延伸,所述环钻头内部安装有防水镜片,所述防水镜片与目镜配合将环钻主体内部进行防水密封,所述环钻主体下端内壁安装有照明灯珠,所述环钻主体外部两侧安装有灯珠开关与供电电池,所述灯珠开关与供电电池通过内部线路与照明灯珠相连接,所述环钻主体内壁活动安装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为三角状设置,所述环钻主体内部对应遮挡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环钻主体外部对应遮挡板的位置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为L状设置,所述顶杆一端延伸至遮挡板的一侧,所述环钻主体外侧设置有与顶杆上端连接的第二铰接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观察部整体为圆形设置,所述插片为长条状设置,所述观察部内部开设有供插片移动的开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插片两端为圆弧状设置,所述凸透镜设置在观察部内部中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板在环钻主体内部沿其内壁圆周等距布设,所述环钻主体内壁开设有供遮挡板安装有三角状凹槽,所述遮挡板在环钻主体内部沿270
°
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板上端设置有与第一铰接部相对应的凹槽,且凹槽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铰接部对应的铰接件,所述遮挡板能绕第一铰接部向环钻主体内部转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顶杆较短的一端为弧形弯曲设置,所述环钻主体内壁对应顶杆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且该通孔为弧形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顶杆整体呈倾斜状,所述顶杆能够绕第二铰接部转动,使下端向环钻主体内部移动。
[0014]有益效果:
[0015]一种角膜环钻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观察部上端内部活动安装有插片,插片为长条状设置,插片内部安装有凸透镜,观察部内部开设有供插片移动的开槽,插片右侧穿出观察部内部,且向外延伸,插片两端为圆弧状设置,凸透镜设置在观察部内部中端,使得当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插片插入观察部内部,而后通过凸透镜观察需要环钻的部位,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效果,从而能够对需要进行环钻的部位进行放大观察,其中通过环钻头内部安装有防水镜片,防水镜片与目镜配合将环钻主体内部进行防水密封,环钻主体下端内壁安装有照明灯珠,环钻主体外部两侧安装有灯珠开关与供电电池,灯珠开关与供电电池通过内部线路与照明灯珠相连接,灯珠开关与供电电池都设置有防水结构,使得在环钻过程中,能通过开启灯珠开关从而让照明灯珠接通电源,对环钻部位进行照亮,进一步方便观察环钻部位,其中利用防水镜片能保证在后续清洁过程中灯珠不会进水产生故障;
[0017]2.通过环钻主体内壁活动安装有遮挡板,遮挡板为三角状设置,且整体为弧形设置,遮挡板在环钻主体内部沿其内壁圆周等距布设,环钻主体内壁开设有供遮挡板安装有三角状凹槽,遮挡板在环钻主体内部沿270
°
分布,环钻主体内部对应遮挡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铰接部,遮挡板上端设置有与第一铰接部相对应的凹槽,且凹槽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铰接部对应的铰接件,遮挡板能绕第一铰接部向环钻主体内部转动,则当完成环钻前的观察后,能通过将插片右侧向内推进,让本处于中端的凸透镜移动至边缘部位,从而进一步放大环钻头与眼角膜的接触点,并且随着环钻主体的旋转,逐步观察整个环钻接触点,从而能够及时观察到环钻破裂的发生,其中通过设置有遮挡板,当凸透镜移动到一侧后,能让遮挡板向内转动,从而对环钻主体内部的部分景象进行遮挡,形成光暗对比,让漏出的部分景象在观察时能够更加清楚,进一步提高放大观察效果;
[0018]3.通过环钻主体外部对应遮挡板的位置安装有顶杆,顶杆为L状设置,顶杆较短的一端为弧形弯曲设置,环钻主体内壁对应顶杆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且该通孔为弧形设置,顶杆一端进入通孔内部,顶杆一端延伸至遮挡板的一侧,环钻主体外侧设置有与顶杆上端连接的第二铰接部,顶杆整体呈倾斜状,顶杆能够绕第二铰接部转动,使下端向环钻主体内部移动,环钻主体外部对应顶杆的外侧安装有下推环,下推环套设在环钻主体外部,下推板下端为倾斜设置,并且与推杆外侧斜面贴合,环钻主体外侧对应下推板的位置设置有螺纹部,下推板内侧开设有与螺纹部咬合连接的螺纹槽,则当需要将遮挡板向内部旋转时,只需旋转下推环,让下推环在螺纹作用下向下移动,对顶杆的一侧施加作用力,以致顶杆向内移动将遮挡板顶起,达到同时顶起多个遮挡板将环钻主体内部遮挡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部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环钻主体剖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插片俯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遮挡板俯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遮挡板向内转动后示意图。
[0025]图1

6中:1

环钻主体、2

环钻头、3

观察部、4

插片、5

螺纹部、6

下推环、7

顶杆、8

灯珠开关、9

供电电池、10

凸透镜、11

目镜、12

照明灯珠、13

防水镜片、14

第一铰接部、1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膜环钻,包括环钻主体(1)、环钻头(2)、观察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部(3)内部下端安装有目镜(11),所述观察部(3)上端内部活动安装有插片(4),所述插片(4)内部安装有凸透镜(10),所述插片(4)右侧穿出观察部(3)内部,所述环钻主体(1)下端内壁安装有照明灯珠(12),所述环钻主体(1)外部两侧安装有灯珠开关(8)与供电电池(9),所述环钻主体(1)内壁活动安装有遮挡板(16),所述遮挡板(16)为三角状设置,所述环钻主体(1)内部对应遮挡板(16)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铰接部(14),所述环钻主体(1)外部对应遮挡板(16)的位置安装有顶杆(7),所述顶杆(7)为L状设置,所述顶杆(7)一端延伸至遮挡板(16)的一侧,所述环钻主体(1)外侧设置有与顶杆(7)上端连接的第二铰接部(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膜环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钻头(2)内部安装有防水镜片(13),所述防水镜片(13)与目镜(11)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青鸿彭小蓼周行涛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