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994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后坐发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包括发射筒、控制体、活塞、复位簧、锁销、控制簧、后喷管道、喷管箍、导气管、阀门、阀门弹簧和双腔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导气控制锁销自锁的方法,通过高压气体推动锁销运动作为活塞启动开关,并且锁销运动到位后被活塞锁住,从而保证气体持续后喷过程中活塞不会回复;同时通过在后喷通道外设置水箱,并与后喷通道的收缩段通过导水孔充分接触产生密度较大的水气混合物后喷,从而大大提高发射器后喷冲量,达到大幅度降低后坐力实现微后坐发射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目前双腔室发射方法中后喷通道难以持续导通,单纯气体后喷冲量较小的难题。单纯气体后喷冲量较小的难题。单纯气体后喷冲量较小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火药发射减后坐
,特别是一种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规身管武器发射过程中,伴随着火药燃气在推动弹丸运动的同时将产生巨大的后坐冲量和后坐力。后坐力过大会导致大威力步兵携行武器无法抵肩发射,还会导致承载小口径火炮的车辆与直升机剧烈跳动或振动,在影响射击精度的同时还严重制约了大威力常规武器在飞机、舰艇和轻型轮式车辆等先进运载工具上的装载。因此,身管武器减少后坐力问题直接影响到常规武器的性能优劣,是协调枪炮威力和机动性之间矛盾的关键瓶颈技术。
[0003]双腔室发射结构是一种较新的减后坐结构,它直接利用后腔室内的火药燃气能量进行后喷,达到大幅度降低后坐力的目的。但是,目前双药室技术中定压开启装置中阀门必须在较小的压力下开启,这样将导致固体火药无法充分燃烧、火药能量利用效率不高。而如果将阀门设置为较大压力开启,则阀门回复时的压力也较大,这样将导致后喷通道提前关闭,膛内将有大量火药燃气无法持续后喷降低后坐力。同时,目前的后喷中只是单纯利用火药燃气,而没有引入其它密度较大的介质参与后喷,这样也导致后喷冲量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喷阀门开启压力可控、可实现高压开启低压回复、后喷通道加入水气混合提高后喷冲量的低后坐发射技术,实现发射全过程持续后喷、提高后喷物质密度、控制装置可靠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06]一种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包括发射筒、控制体、活塞、复位簧、锁销、控制簧、后喷管道、喷管箍、导气管、阀门、阀门弹簧和双腔室结构,所述控制体套装固定在所述发射筒上,所述双腔室结构设置在所述发射筒内,所述控制体内设置有主气室,所述主气室与所述双腔室结构的内部连通,用于引入双腔室结构产生的燃气;所述双腔室结构内设有隔板,用于封堵主气室;
[0007]所述后喷管道插装固定在所述控制体内,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控制体内,用于控制后喷管道的开闭;
[0008]所述锁销设置在所述控制体和所述活塞之间作为所述活塞的移动开关,所述锁销与所述主气室之间设置有导气通道用于,导入燃气推动所述锁销移动,实现对活塞的解锁;所述控制体内设置有所述复位簧用于所述活塞的复位,所述控制体内设置有所述控制簧用于调节所述锁销的启动压力;
[0009]所述后喷管道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导水孔,所述后喷管道外围设置有喷管箍和水箱,喷管箍将导水孔包覆在内;所述喷管箍与水箱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用于控制喷管箍
和所述水箱之间的开闭;所述主气室与所述阀门之间设置有导气管用于导入燃气推动所述阀门移动,所述喷管箍内设置有所述阀门弹簧,用于所述阀门的复位。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0011](1)本专利技术采用导气控制锁销自锁,通过高压气体推动锁销运动作为活塞启动开关,并且锁销运动到位后被活塞锁住,达到自锁的效果。从而实现后喷阀门高压开启低压回复、高压火药气体持续后喷、并且阀门开启压力可控的效果。达到火药充分燃烧、持续后喷、充分利用火药燃气能量降低后坐力目的。
[0012](2)提出一种新型水气混合控制装置,在后喷通道外设置水箱,并与后喷通道的收缩段通过导水孔充分接触产生密度较大的水气混合物,最后通过扩张喷口进一步加速喷出,从而大大提高发射器后喷冲量,达到大大降低后坐力实现微后坐发射的目的。
[0013](3)本专利技术中阀门、锁销和水气混合控制装置可自动复位,可重复使用,因此能实现连续射击。
[0014](4)武器膛内最大压力不增加,武器现有弹药无需任何改变,武器机动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的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的系统初始状态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的系统后喷通道开启时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的系统水气混合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的系统的控制体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的系统的喷管箍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3]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采用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的高初速25mm狙击榴弹发射器,包括发射筒1、控制体2、活塞3、复位簧4、锁销5、控制簧6、后喷管道7、喷管箍8、导气管9、阀门10、阀门弹簧11和双腔室结构,控制体2套装固定在发射筒1上,双腔室结构设置在发射筒1内,双腔室结构内设置有固体燃料用于产生高压气体,双腔室结构包括抛射物13、前腔室14、隔板15和后腔室16,前腔室14和后腔室16都装
有固体燃料,前腔室14和后腔室16之间开有连通孔1401,后腔室16的侧壁上开有后腔室导气孔1601,发射筒1侧壁上开有发射筒导气孔101,控制体2内设置有主气室201,主气室201、发射筒导气孔101和后腔室导气孔1601之间连通,后腔室16设置有隔板15将后腔室导气孔1601和连通孔1401封堵,隔板15采用易燃材料制作,控制体2内设置有活塞腔孔203、复位簧孔204、锁销孔205、后喷管道孔206、导气管孔207和发射筒孔208,活塞腔孔203的直径为10mm,活塞腔孔203与主气室201和复位簧孔204连通,活塞腔孔203的孔径大于复位簧孔204的孔径,锁销孔205开在活塞腔孔203的侧壁上,导气通道202开在主气室201和锁销孔205之间,锁销孔205直径为3mm,锁销孔205的孔径大于导气通道202的孔径,后喷管道孔206开在活塞腔孔203的侧壁上,导气管孔207开在主气室201的侧壁上,活塞3插装在活塞腔孔203内且满足滑动配合,复位簧4设置在所述活塞3和复位簧孔204的底面之间,锁销5插装在锁销孔205内且满足滑动配合,控制簧6设置在锁销5和锁销孔205的底面之间,后喷管道7插装固定在后喷管道孔206内,后喷管道7的长度须能够将气体引导至武器的抵肩后部后方大于30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筒(1)、控制体(2)、活塞(3)、复位簧(4)、锁销(5)、控制簧(6)、后喷管道(7)、喷管箍(8)、导气管(9)、阀门(10)、阀门弹簧(11)和双腔室结构,所述控制体(2)套装固定在所述发射筒(1)上,所述双腔室结构设置在所述发射筒(1)内,所述控制体(2)内设置有主气室(201),所述主气室(201)与所述双腔室结构的内部连通,用于引入双腔室结构产生的燃气;所述双腔室结构内设有隔板,用于封堵主气室(201);所述后喷管道(7)插装固定在所述控制体(2)内,所述活塞(3)设置在所述控制体(2)内,用于控制后喷管道(7)的开闭;所述锁销(5)设置在所述控制体(2)和所述活塞(3)之间,作为所述活塞(3)的移动开关;所述锁销(5)与所述主气室(201)之间设置有导气通道(202),用于导入燃气推动所述锁销(5)移动,实现对活塞(3)的解锁;所述控制体(2)内设置有所述复位簧(4)用于所述活塞(3)的复位,所述控制体(2)内设置有控制簧(6),用于调节所述锁销(5)的启动压力;所述后喷管道(7)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导水孔(702),所述后喷管道(7)外围设置有喷管箍(8)和水箱(12),喷管箍(8)将导水孔(702)包覆在内;所述喷管箍(8)与水箱(1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10),用于控制喷管箍(8)和所述水箱(12)之间的开闭;所述主气室(201)与所述阀门(10)之间设置有导气管(9),用于导入燃气推动所述阀门(10)移动,所述喷管箍(8)内设置有所述阀门弹簧(11),用于所述阀门(10)的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室结构包括抛射物(13)、前腔室(14)、隔板(15)和后腔室(16);所述前腔室(14)和后腔室(16)都装有固体燃料(17);所述前腔室(14)和所述后腔室(16)之间开有连通孔(1401);所述后腔室(16)的侧壁上开有后腔室导气孔(1601);所述发射筒(1)侧壁上开有发射筒导气孔(101);所述主气室(201)、发射筒导气孔(101)和后腔室导气孔(1601)之间连通;所述后腔室(16)设置有隔板(15),将后腔室导气孔(1601)和所述连通孔(1401)封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室后喷通道导气自锁控制与水气混合后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体(2)内设置有活塞腔孔(203)、复位簧孔(204)、锁销孔(205)、后喷管道孔(206)、导气管孔(207)和发射筒孔(208);所述活塞腔孔(203)与主气室(201)和复位簧孔(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邢文豪陶宇翔宋杰谢昊康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