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75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不饱和聚酯树脂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饱和聚酯树脂
,特别是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MC/BMC(片状模塑料/团状模塑料)是一种新型玻璃钢模压材料,由于它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的特点,同时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及成型工艺性,被广泛应用于运输车辆、建筑、卫浴、电子及电气等行业中。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模塑料基体的主要成分,它对制品性能、模压成型工艺及产品价格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制备SMC/BMC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树脂的增稠,增稠效果会直接影响生产的制品强度。应用于SMC/BMC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必须具有增稠快的特性,以满足模塑料制备过程中快速增稠的要求。
[0003]影响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树脂分子量的大小,高分子量增较快。目前增加树脂分子量的方法主要是延长聚合反应时间,加深反应程度,然而聚合反应越往后粘度增长越快,反应终点越难控制,此操作过程难控、不稳定,很难控制树脂的分子量均在合适范围,使得制备的树脂增稠性能参差不齐,稳定性差,影响制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易控制,合成的树脂具有较高分子量、优异的增稠性能,且机械性能好、韧性高,适用于SMC/BMC料生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
>[0006][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饱和二元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四氢苯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元醇为丙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聚剂选自对苯二酚或甲基氢醌或对苯醌。
[0011]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2]步骤一,将二元醇、阻聚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60

80℃,加入顺丁烯二酸酐、饱和二元酸/酐,待放热结束后以50℃/小时升温到180℃,再以15℃/小时将釜温升至208

212℃,控制馏头温度在98

102℃;
[0013]步骤二,当釜温到达210℃时开始保温,每1小时采样测试酸值和粘度,反应至酸值24~30mgKOH/g,冷却降温至160~170℃;
[0014]步骤三,稀释釜中加入苯乙烯、异氰酸酯、阻聚剂,配成稀释液;
[0015]步骤四,将反应物加入到稀释液中并搅拌均匀;
[0016]步骤五,稀释结束后,保持温度50℃以上,继续反应30min;
[0017]步骤六,降温至35℃出料,制得异氰酸酯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物料温度控制在70~80℃。
[0019]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异氰酸酯充当扩链剂,直接将异氰酸酯加入到稀释液中,在稀释阶段进行反应,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易控制,合成的树脂具有较高分子量、优异的增稠性能,且机械性能好、韧性高,适用于SMC/BMC料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
[0022][0023]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4]步骤一,将二元醇、阻聚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60

80℃,加入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待放热结束后以50℃/小时升温到180℃,再以15℃/小时将釜温升至208

212℃,控制馏头温度在98

102℃;
[0025]步骤二,当釜温到达210℃时开始保温,每1小时采样测试酸值和粘度,反应至酸值24~30mgKOH/g,冷却降温至160~170℃;
[0026]步骤三,稀释釜中加入苯乙烯、甲苯二异氰酸酯、阻聚剂,配成稀释液;
[0027]步骤四,将反应物加入到稀释液中并搅拌均匀,物料温度控制在70~80℃;
[0028]步骤五,稀释结束后,保持温度50℃以上,继续反应30min;
[0029]步骤六,降温至35℃出料,制得异氰酸酯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
[0032][0033]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4]步骤一,将二元醇、阻聚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60

80℃,加入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待放热结束后以50℃/小时升温到180℃,再以15℃/小时将釜温升至208

212℃,控制馏头温度在98

102℃;
[0035]步骤二,当釜温到达210℃时开始保温,每1小时采样测试酸值和粘度,反应至酸值24~30mgKOH/g,冷却降温至160~170℃;
[0036]步骤三,稀释釜中加入苯乙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阻聚剂,配成稀释液;
[0037]步骤四,将反应物加入到稀释液中并搅拌均匀,物料温度控制在70~80℃;
[0038]步骤五,稀释结束后,保持温度50℃以上,继续反应30min;
[0039]步骤六,降温至35℃出料,制得异氰酸酯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0040]实施例3
[0041]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
[0042][0043]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44]步骤一,将二元醇、阻聚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60

80℃,加入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待放热结束后以50℃/小时升温到180℃,再以15℃/小时将釜温升至208

212℃,控制馏头温度在98

102℃;
[0045]步骤二,当釜温到达210℃时开始保温,每1小时采样测试酸值和粘度,反应至酸值24~30mgKOH/g,冷却降温至160~170℃;
[0046]步骤三,稀释釜中加入苯乙烯、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阻聚剂,配成稀释液;
[0047]步骤四,将反应物加入到稀释液中并搅拌均匀,物料温度控制在70~80℃;
[0048]步骤五,稀释结束后,保持温度50℃以上,继续反应30min;
[0049]步骤六,降温至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顺丁烯二酸酐
ꢀꢀꢀꢀꢀꢀꢀꢀꢀꢀꢀꢀꢀꢀꢀꢀꢀꢀꢀꢀꢀꢀ
27

30 份饱和二元酸/酐
ꢀꢀꢀꢀꢀꢀꢀꢀꢀꢀꢀꢀꢀꢀꢀꢀꢀꢀꢀꢀꢀ6‑
8 份二元醇
ꢀꢀꢀꢀꢀꢀꢀꢀꢀꢀꢀꢀꢀꢀꢀꢀꢀꢀꢀꢀꢀꢀꢀꢀꢀꢀꢀꢀ
32

36 份苯乙烯
ꢀꢀꢀꢀꢀꢀꢀꢀꢀꢀꢀꢀꢀꢀꢀꢀꢀꢀꢀꢀꢀꢀꢀꢀꢀꢀꢀꢀ
27

32份异氰酸酯
ꢀꢀꢀꢀꢀꢀꢀꢀꢀꢀꢀꢀꢀꢀꢀꢀꢀꢀꢀꢀꢀꢀꢀꢀꢀꢀ
0.1

1.5份阻聚剂
ꢀꢀꢀꢀꢀꢀꢀꢀꢀꢀꢀꢀꢀꢀꢀꢀꢀꢀꢀꢀꢀꢀꢀꢀꢀꢀꢀꢀ
0.01

0.04 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饱和二元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四氢苯酐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氰酸酯增稠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二元醇为丙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永丽陈继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日新树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