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966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制动推杆、弹簧压盘、踏板回位弹簧、前壳体、后壳体、制动油壶、制动总泵机构、压力传感器、防抱死装置、制动器机构,还包括助力电机、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减速增扭机构;所述制动踏板和所述制动推杆连接,所述制动推杆与所述踏板回位弹簧连接,所述踏板回位弹簧安装于所述后壳体内,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制动推杆的径向位置,所述助力电机安装在所述前壳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减速增扭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可实现长期保压,提升驻坡能力;整车下电后压力仍可继续保持,从而可以取消驻车制动器,使整个制动系统更加简洁。使整个制动系统更加简洁。使整个制动系统更加简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制动领域,特别是涉及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当今世界车辆正沿着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迅速发展,因此对涉及车辆安全以及驾驶员驾驶舒适性的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制动系统有高动态建压性能、更强的功能拓展能力以满足各类辅助驾驶以及智能驾驶的需求,更高的舒适性、更低的能耗以及更高的安全特性。为满足以上要求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应运而生。
[0003]现有较为成熟的产品为电子助力刹车系统ibooster,与传统真空助力器相比,电子助力刹车,改变了助力的方式,由真空助力改变为电机助力,电动助力包含4个部件:伺服电机,助力传动机构,制动踏板行程传感器,控制单元。缺点是仅能实现行车制动,驻车制动还需要单独一套驻车制动系统;长时间保压过程中助力电机需要持续工作以维持当前压力,长时间工作会出现导致助力电机和控制器发热,尤其是大压力保持以及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发热更加明显,影响制动性能,且能耗较高;由于传动比限制,建立较大压力时需要很大的电流,因此最大压力有限,或者建立到最大压力之后不能长久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制动推杆、弹簧压盘、踏板回位弹簧、前壳体、后壳体、制动油壶、制动总泵机构、压力传感器、防抱死装置、制动器机构,还包括助力电机、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减速增扭机构;所述制动踏板和所述制动推杆连接,所述制动推杆与所述踏板回位弹簧连接,所述踏板回位弹簧安装于所述后壳体内,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制动推杆的径向位置,所述助力电机安装在所述前壳体上,所述减速增扭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和所述第二滚珠轴承安装在所述后壳体与所述前壳体内,所述减速增扭机构与所述制动总泵机构连接,所述制动总泵机构与所述防抱死装置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制动总泵机构后端,所述制动油壶设置在所述制动总泵机构上面,所述防抱死装置与所述制动器机构连通;所述减速增扭机构包括一级减速齿轮、二级减速齿轮、丝杆螺母和梯形丝杆,所述梯形丝杆螺纹升角小于静摩擦角,所述一级减速齿轮通过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和所述第二滚珠轴承安装在所述前壳体内,所述一级减速齿轮与所述二级减速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二级减速齿轮安装在所述丝杆螺母上,所述梯形丝杆与所述弹簧压盘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安装在所述梯形丝杆的外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总泵机构包括制动总泵壳体、制动总泵活塞和制动总泵回位弹簧,所述制动总泵活塞与所述制动总泵回位弹簧接触连接,所述制动总泵回位弹簧设置于由所述制动总泵活塞与所述制动总泵壳体所形成的腔室内。
[0008]保证了所述制动总泵回位弹簧推动所述制动总泵活塞在所述制动总泵壳体内工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制动器机构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三制动器和所述第四制动器分别与所述防抱死装置连通。
[0010]保证了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三制动器和所述第四制动器分别制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梯形丝杆的中心线与所述制动总泵活塞的中心线同轴。
[0012]保证了所述梯形丝杆顶推所述制动总泵活塞。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二级减速齿轮花键连接。
[0014]保证了动力的平稳传输。
[0015]工作原理:所述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制动踏板位移,所述主控制器接收位移信号,驱动所述助力电机转动,带动所述一级减速齿轮啮合所述二级减速齿轮旋转,所述二级减速齿轮带动所述丝杆螺母旋转,所述丝杆螺母推动所述梯形丝杆直线运动,所述梯形丝杆推动所述制动总泵活塞压缩所述制动总泵回位弹簧,所述制动总泵机构内的制动液通过制动油管流入所述防抱死装置,并分配给所述制动器机构进行制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当前压力值,当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达到目标压力时所述主控制器将不再驱动所述助力电机,此时由于所述减速增扭机构内部自锁使得当前压力继续保持,当目标压力发生变化时所述主控制器重新工作驱动所述助力电机动作使实际压力达到目标压力。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减速增扭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可实现长期保压,提升驻坡能力;
[0018]2、整车下电后压力仍可继续保持,从而可以取消驻车制动器,使整个制动系统更加简洁;
[0019]3、当实际压力达到目标压力时,助力电机无需继续工作,控制器可以对助力电机做停机处理,降低了系统能耗,减少了系统发热;
[0020]4、减速增扭机构传动比增大,降低了对助力电机的扭矩需求,可选择扭矩小转速高的电机,提升响应速度,或保持电机扭矩不变的前提提升最大建压能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中:1、主控制器;2、助力电机;3、第一滚珠轴承;4、第二滚珠轴承;5、减速增扭机构;51、一级减速齿轮;52、二级减速齿轮;53、丝杆螺母;54、梯形丝杆;6、制动踏板;7、位移传感器;8、制动推杆;9、前壳体;10、后壳体;11、弹簧压盘;12、踏板回位弹簧;13、制动油壶;14、制动总泵机构;141、制动总泵壳体;142、制动总泵回位弹簧;143、制动总泵活塞;15、压力传感器;16、防抱死装置;17、制动器机构;171、第一制动器;172、第二制动器;173、第三制动器;174、第四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主控制器、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是采用了现有的电子设
备,而信号发射和接收原理都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详细描述。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主控制器1、制动踏板6、位移传感器7、制动推杆8、弹簧压盘11、踏板回位弹簧12、前壳体9、后壳体10、制动油壶13、制动总泵机构14、压力传感器15、防抱死装置16、制动器机构17,还包括助力电机2、第一滚珠轴承3、第二滚珠轴承4、减速增扭机构5;制动踏板6和制动推杆8连接,制动推杆8与踏板回位弹簧12连接,踏板回位弹簧12安装于后壳体10内,位移传感器7安装在制动推杆8的径向位置,助力电机2安装在前壳体9上,减速增扭机构5通过第一滚珠轴承3和第二滚珠轴承4安装在后壳体10与前壳体9内,减速增扭机构5与制动总泵机构14连接,制动总泵机构14与防抱死装置16连通,压力传感器15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锁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主控制器(1)、制动踏板(6)、位移传感器(7)、制动推杆(8)、弹簧压盘(11)、踏板回位弹簧(12)、前壳体(9)、后壳体(10)、制动油壶(13)、制动总泵机构(14)、压力传感器(15)、防抱死装置(16)、制动器机构(1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电机(2)、第一滚珠轴承(3)、第二滚珠轴承(4)、减速增扭机构(5);所述制动踏板(6)和所述制动推杆(8)连接,所述制动推杆(8)与所述踏板回位弹簧(12)连接,所述踏板回位弹簧(12)安装于所述后壳体(10)内,所述位移传感器(7)安装在所述制动推杆(8)的径向位置,所述助力电机(2)安装在所述前壳体(9)上,所述减速增扭机构(5)通过所述第一滚珠轴承(3)和所述第二滚珠轴承(4)安装在所述后壳体(10)与所述前壳体(9)内,所述减速增扭机构(5)与所述制动总泵机构(14)连接,所述制动总泵机构(14)与所述防抱死装置(16)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15)安装在所述制动总泵机构(14)后端,所述制动油壶(13)设置在所述制动总泵机构(14)上面,所述防抱死装置(16)与所述制动器机构(17)连通;所述减速增扭机构(5)包括一级减速齿轮(51)、二级减速齿轮(52)、丝杆螺母(53)和梯形丝杆(54),所述梯形丝杆(54)螺纹升角小于静摩擦角,所述一级减速齿轮(51)通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翔
申请(专利权)人:比博斯特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