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633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面料是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交错织造而成;其中,纱线的成分为改性涤纶纤维,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S1、涤纶纤维活性处理;S2、三嗪配位体的制备;S3、锆离子负载涤纶纤维;S4、涤纶纤维的改性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了一种三防易打理的梭织面料,与传统的直接使用三防整理剂处理面料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面料本身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处理后再进行三防整理,这样处理后的面料不仅增强了初始的三防效果,而且即使经过多次洗涤后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三防效果。此外,经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防技术处理后的面料手感柔软,环保健康,穿着也更舒适。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纺织品的加工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满足们们生活中防水防油污的需要,市场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三防面料。从消费者使用安全、家居环境环保的角度出发,功能性纺织产品侧重安全、清洁等使用性能,重点开发防水、拒油、防污、阻燃、超高耐磨性能的装饰面料。
[0003]三防面料是指普通面料经处理后,具有优异的防水功能的面料、防油功能的面料、防污功能的面料,俗称“三防面料”。织物经三防整理后改变了织物的表面性能,使亲水性变为疏水性,水滴在织物上能滚动而不能润湿。防水性和透湿性是织物性能中两种性质相反而又密切相关的重要特性。防水性是指防止水滴从织物外部进入内部,而透湿性专指汗和潮气从织物内部透过织物向外散发出去。
[0004]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三防面料多数都是使用三防助剂处理后得到的,比如市售常规的三防助剂如TK

360、PM

3630、NT

X620等,这些三防助剂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防污防油的效果,但是也仅限于对全棉类或亚麻类的面料处理具有相对持久的三防效果,但是对化纤类面料的三防效果的持久性相对较差,此外目前市场上的三防面料多数不耐洗涤,经过洗涤后三防效果下降较为严重。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较好三防效果且耐洗的化纤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所述面料是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交错织造而成;
[0008]其中,纱线的成分为改性涤纶纤维,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
[0009]S1、涤纶纤维活性处理:
[0010]将涤纶纤维先使用纯化水清洗之后,在碱性溶液内升温处理,得到活性涤纶纤维;
[0011]S2、三嗪配位体的制备:
[0012]以2,4,6

三氯

1,3,5

三嗪和3,5

二甲基吡唑作为原料,在有机溶剂内反应结合,制备得到三嗪配位体;
[0013]S3、锆离子负载涤纶纤维:
[0014]将锆盐溶于溶剂内,加入活性涤纶纤维,经过分散负载处理,得到锆离子负载涤纶纤维溶液;
[0015]S4、涤纶纤维的改性处理:
[0016]将三嗪配位体加入至锆离子涤纶纤维溶液内,经过络合结合处理,得到改性涤纶
纤维。
[0017]优选地,所述涤纶纤维活性处理的过程包括:
[0018]取涤纶纤维先在经过纯化水的清洗,然后在烘箱内干燥,之后投放至碱性溶液内,在碱性溶液内均匀分散之后,逐渐升温处理,将纤维过滤出来,使用纯化水清洗直至清洗液呈现中性,然后放置在烘箱内干燥,得到活性涤纶纤维。
[0019]更优选地,涤纶纤维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是1g:(20

50)mL,碱性溶液中包含浓度是30

50g/L的氢氧化钠以及浓度是0.2

0.6g/L的氯化钠。
[0020]更优选地,涤纶纤维的规格为1.2D
×
38mm、1.3D
×
38mm、1.4D
×
38mm、1.5D
×
38mm、2.5D
×
38mm中的至少一种。
[0021]更优选地,在碱性溶液内处理的温度是70

80℃,保温处理20

40min。
[0022]优选地,所述三嗪配位体的制备过程包括:
[0023]取2,4,6

三氯

1,3,5

三嗪溶解在N

甲基吡咯烷酮内,之后逐渐地加入3,5

二甲基吡唑,在室温下搅拌0.5h后,逐滴地加入三乙胺,继续在室温下搅拌0.5

1h后,升温至75

85℃保温搅拌4

10h,反应结束之后减压除去溶剂,将收集的产物使用55

65℃的纯化水洗涤三次后,真空干燥,得到三嗪配位体。
[0024]更优选地,2,4,6

三氯

1,3,5

三嗪、3,5

二甲基吡唑、三乙胺和N

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体积比是(1.85

2.78)g:(2.94

4.41)g:(5

10)mL:(50

100)mL;
[0025]优选地,所述锆离子负载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
[0026]将氯氧化锆与无水乙醇混合,充分溶解后,加入活性涤纶纤维搅拌分散,使得锆离子充分负载于活性涤纶纤维上,得到锆离子涤纶纤维溶液。
[0027]更优选地,活性涤纶纤维、氯氧化锆和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是(1.5

3)g:(0.32

0.64)g:(20

40)mL;搅拌分散的时间是6

12h,搅拌分散的温度是25℃

55℃;
[0028]优选地,所述涤纶纤维的改性处理:
[0029]取三嗪配位体加入至锆离子涤纶纤维溶液内,室温下搅拌3

8h后,然后将反应液倒入反应釜内,将反应釜置于80

100℃下保温处理10

20h,反应完成后减压除去溶剂,使用乙醇冲洗至少三次后,置于烘箱内干燥,得到改性涤纶纤维。
[0030]更优选地,三嗪配位体和锆离子涤纶纤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是(0.54

1.08)g:(20

40)mL。
[003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32]第1步,将改性涤纶纤维依次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艺制成纱线;
[0033]第2步,将纱线置于织布机上,通过经纬交错织造成面料坯体,然后使用清水洗净晾干;
[0034]第3步,将面料坯体使用三防整理剂进行处理,经过浸轧处理之后,烘干,即得到最终所需面料。
[0035]优选地,所述第1步中,清花是将涤纶纤维倒入机器转盘内,将纤维打乱形成卷状纤维块;梳棉和并条是通过梳棉机将卷状的涤纶纤维梳理成小条状;粗纱和细纱是分别经过粗纱机和细纱机将条状的纤维调整到所需要的支数。
[0036]优选地,所述第1步中,制成的纱线的细度是16.6

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是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交错织造而成;其中,纱线的成分为改性涤纶纤维,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S1、涤纶纤维活性处理:将涤纶纤维先使用纯化水清洗之后,在碱性溶液内升温处理,得到活性涤纶纤维;S2、三嗪配位体的制备:以2,4,6

三氯

1,3,5

三嗪和3,5

二甲基吡唑作为原料,在有机溶剂内反应结合,制备得到三嗪配位体;S3、锆离子负载涤纶纤维:将锆盐溶于溶剂内,加入活性涤纶纤维,经过分散负载处理,得到锆离子负载涤纶纤维溶液;S4、涤纶纤维的改性处理:将三嗪配位体加入至锆离子涤纶纤维溶液内,经过络合结合处理,得到改性涤纶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活性处理的过程包括:取涤纶纤维先在经过纯化水的清洗,然后在烘箱内干燥,之后投放至碱性溶液内,在碱性溶液内均匀分散之后,逐渐升温处理,将纤维过滤出来,使用纯化水清洗直至清洗液呈现中性,然后放置在烘箱内干燥,得到活性涤纶纤维;其中,涤纶纤维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是1g:(20

50)mL,碱性溶液中包含浓度是30

50g/L的氢氧化钠以及浓度是0.2

0.6g/L的氯化钠,在碱性溶液内处理的温度是70

80℃,保温处理20

4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防易打理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嗪配位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取2,4,6

三氯

1,3,5

三嗪溶解在N

甲基吡咯烷酮内,之后逐渐地加入3,5

二甲基吡唑,在室温下搅拌0.5h后,逐滴地加入三乙胺,继续在室温下搅拌0.5

1h后,升温至75

85℃保温搅拌4

10h,反应结束之后减压除去溶剂,将收集的产物使用55

65℃的纯化水洗涤三次后,真空干燥,得到三嗪配位体;其中,2,4,6

三氯

1,3,5

三嗪、3,5

二甲基吡唑、三乙胺和N

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体积比是(1.85

2.78)g:(2.94

4.41)g:(5

10)mL:(50

100)mL。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祖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吉胜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