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46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属于马铃薯精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鉴别方法将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和施氮区进行种植,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的产量和施氮区的产量,并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在施氮区和不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由此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氮利用效率,根据氮利用效率,鉴别氮利用效率类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鉴定方法不受种植地点、年限不同的局限,具普适性,简单易行,在生产中更易于推广使用。在生产中更易于推广使用。在生产中更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精高产高效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品种繁多。以内蒙古为例,它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主栽品种为“克新1号”。内蒙古中西部地区70%以上为旱地,“克新1号”具备较好的抗旱和抗逆性,这一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旱地主栽品种只能为“克新1号”。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导致马铃薯的利用方式趋于多样化,加之节水灌溉措施不断加强,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新品种逐渐增加。如2017年“克新1号”全区种植面积较2016年减少20%,取而代之的是价格较高、销售较好、市场优势明显的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荷兰薯、夏波蒂等品种。前人研究发现不同马铃薯品种间氮利用效率有一定差别,早熟马铃薯品种的氮素生理效率和氮利用率较晚熟马铃薯低。在营养液盆栽试验下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差异显著。栽培马铃薯品种和野生种质马铃薯的氮肥利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鉴别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有助于减量施肥、减少投入、增加产量,促进马铃薯生产的提质增效。目前鉴别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氮高效型品种常以单个穗重、穗长、株高、氮含量、氮累积量等多个指标,利用加权平均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筛选。目前仍缺乏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高效鉴别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鉴定方法不受种植地点、年限不同的局限,具普适性,简单易行,在生产中更易于推广使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将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和施氮区进行种植,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的产量和施氮区的产量,并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在施氮区和不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由此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的氮利用效率,根据氮利用效率,鉴别氮利用效率类型;
[0006]所述氮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0007]氮利用效率=产量/氮素积累量;
[0008]所述氮素积累量的计算公式为:植株生物量*氮浓度;
[0009]其中,不施氮区的产量、施氮区的产量、不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和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均以每公顷的量为计算基准;
[0010]植株生物量为植株根茎叶及块茎的干物质重量之和,采用称重法获得;氮浓度为
植株根茎叶及块茎的平均氮浓度,即为Σ(各部位干重*各部位氮浓度)/植株生物量;
[0011]所述鉴别的标准为:
[0012]双高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施氮和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
[0013]低氮高效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
[0014]双低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施氮和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
[0015]高氮高效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
[0016]供试马铃薯品种数大于等于20。
[0017]优选的是,以氮素的质量为基准,所述施氮区的施氮量为210~300kg/公顷。
[0018]优选的是,所述施氮区中,氮的施用方法为:基施二分之一,剩余二分之一平均分四次在块茎形成期追施。
[0019]优选的是,所述鉴别的标准为:
[0020]当某种马铃薯施氮区氮素利用率高于222,且不施氮区氮素利用效率高于287,则判定此种马铃薯为双高型品种;
[0021]当某种马铃薯施氮区氮素利用率高于222,且不施氮区氮素利用效率低于287,则判定此种马铃薯为低氮高效型品种;
[0022]当某种马铃薯施氮区氮素利用率低于222,且不施氮区氮素利用效率低于287,则判定此种马铃薯为双低型品种;
[0023]当某种马铃薯施氮区氮素利用率低于222,且不施氮区氮素利用效率高于287,则判定此种马铃薯为高氮高效型品种。
[0024]优选的是,所述不施氮区和施氮区分别基施磷肥10.7~13.3kg/亩,基施钾肥18~20kg/亩。
[0025]优选的是,所述种植用种薯的条件为:每块30~50g,有1个以上芽眼,使用咯菌腈进行拌种。
[0026]优选的是,所述种植的密度为2800~3000株/亩。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鉴定方法氮素利用效率(产量/氮素累积量)为指标,能够消除由于种植地点、年限带来的产量误差,使本专利技术方法更具普适性。而且,本申请方案实际操作过程中简单易行,在生产中更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鉴定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将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和施氮区进行种植,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的产量和施氮区的产量,并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在施氮区和不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由此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的氮利用效率,根据氮利用效率,鉴别氮利用效率类型;
[0031]所述氮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0032]氮利用效率=产量/氮素积累量;
[0033]所述氮素积累量的计算公式为:植株生物量*氮浓度;
[0034]其中,不施氮区的产量、施氮区的产量、不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和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均以每公顷的量为计算基准;
[0035]植株生物量为植株根茎叶及块茎的干物质重量之和,采用称重法获得;氮浓度为植株根茎叶及块茎的平均氮浓度,即为Σ(各部位干重*各部位氮浓度)/植株生物量;
[0036]所述鉴别的标准为:
[0037]双高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施氮和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
[0038]低氮高效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
[0039]双低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施氮和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
[0040]高氮高效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
[0041]供试马铃薯品种数大于等于20。
[0042]本专利技术所述鉴定方法流程图详见图1。
[0043]本专利技术将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和施氮区进行种植。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种植用种薯的条件优选为:每块30~50g,有1个以上芽眼,使用咯菌腈进行拌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氮利用效率类型的马铃薯品种的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和施氮区进行种植,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分别在不施氮区的产量和施氮区的产量,并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在施氮区和不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由此计算不同品种供试马铃薯的氮利用效率,根据氮利用效率,鉴别氮利用效率类型;所述氮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氮利用效率=产量/氮素积累量;所述氮素积累量的计算公式为:植株生物量*氮浓度;其中,不施氮区的产量、施氮区的产量、不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和施氮区的氮素积累量均以每公顷的量为计算基准;植株生物量为植株根茎叶及块茎的干物质重量之和,采用称重法获得;氮浓度为植株根茎叶及块茎的平均氮浓度,即为Σ(各部位干重*各部位氮浓度)/植株生物量;所述鉴别的标准为:双高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施氮和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低氮高效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双低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施氮和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高氮高效型品种:当某种品种的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低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供试马铃薯品种数大于等于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静樊明寿贾立国秦永林陈杨石晓华刘坤刘紫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