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薯间作豆科牧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52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木薯间作豆科牧草的方法,包括:于3月中旬定植木薯,木薯定植后,在木薯株行间空地处进行豆科牧草种子撒播,撒播时木薯周围10cm内不撒种,撒播后覆土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薯间作豆科牧草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木薯间作豆科牧草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木薯(Ma氮ihot escule氮ta Cra氮tz)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是世界三大薯类(木薯、马铃薯和甘薯)之一,木薯不仅是优质淀粉作物,而且是重要生物质能源作物,因此,木薯栽培得到了大力推广。然而,长期栽培木薯,导致木薯连作障碍严重,严重影响了木薯产量。
[0003]因此,如何克服木薯连作障碍严重、提高木薯产量就成为当下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木薯间作豆科牧草的方法。
[0005]一种木薯间作豆科牧草的方法,包括:
[0006]于3月中旬定植木薯,木薯定植后,在木薯株行间空地处进行豆科牧草种子撒播,撒播时木薯周围10cm内不撒种,撒播后覆土1

2cm,用锄头拍压,使豆科牧草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
[0007]定植后浇水,前15天保证土壤湿润,第20天人工除杂草一次,木薯在齐苗后,苗高15

20cm时进行间苗,每穴留1

2苗。
[0008]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豆科牧草包括:光叶紫花苕、大翼豆、拉巴豆、箭筈豌豆。
[0009]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木薯为桂热4号。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将豆科牧草种子撒播在木薯10cm以外的地方可以防止豆科牧草缠绕木薯茎秆,避免木薯死亡或者茎秆变形,从而提高木薯的产量。
[0011]此外,由于木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其受到磷元素的影响较大,本专利技术通过间作豆科牧草,提高了土壤中全氮、磷、钾的含量,提高了作物对碱解氮、速效磷、钾、有效硼的利用,从而增加了木薯产量,培肥地力,克服了木薯的连作障碍。
[0012]而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豆科牧草和木薯同时种植,可以使得豆科牧草和木薯同种同收,从而有效减少杂草防治等人工成本,并且能够克服木薯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营养、促进产量增加。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不同间作模式下对GR4木薯株高的影响比较图;
[0014]图2为不同间作模式下对GR4木薯主茎粗的影响比较图;
[0015]图3为间作不同豆科牧草对木薯鲜茎叶重的影响比较图;
[0016]图4为间作不同豆科牧草对木薯薯长的影响比较图;
[0017]图5为间作不同豆科牧草对木薯薯粗的影响比较图;
[0018]图6为间作不同豆科牧草对木薯鲜薯个数的影响比较图;
[0019]图7为间作不同豆科牧草对木薯鲜薯重的影响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导致木薯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尤其是土壤中的磷元素下降严重。而豆科作物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土壤、抑制杂草等多种作用,构建豆科植物参与的间(套、混、轮)作种植体系,充分发挥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作用,对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木薯间套作模式有:木薯间作瓜类,木薯间作豆类等栽培模式,这些栽培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复种指数,而且有效的增加木薯种植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
[0022]本专利技术将木薯与豆科牧草间作,以克服木薯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营养、促进木薯产量增加,同时豆科牧草可以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蛋白来源。
[0023]实验例:
[0024]1、材料和方法
[0025]试验地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气候类型为低纬度准热带季风雨林偏干热河谷过渡类型,试验地海拔750m,试验期间年积温7435℃,平均温22.08℃、降水量475.2mm。
[0026]试验的木薯品种为桂热4号(GR4),间作的豆科牧草4种,品种为光叶紫花苕(中国热科院品种与资源研究所提供)、大翼豆、拉巴豆、箭筈豌豆(北京正道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0027]试验方法
[0028]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8种处理:(1)GR4木薯不进行间作(CK);(2)GR4木薯+光叶紫花苕;(3)GR4木薯+大翼豆;(4)GR4木薯+拉巴豆;(5)GR4木薯+箭筈豌豆。每种处理设4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m2(5.0m
×
4.0m),小区间间隔1.5m,每小区种植28株,株行距为0.8m
×
1.0m。
[0029]试验管理
[0030]2021年3月8日定植木薯,完成GR4木薯定植随后在木薯株行间空地处进行豆科牧草种子撒播,撒播时木薯周围10cm内不撒种,撒播后覆土1

2cm,用锄头拍压,使豆科牧草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定植后浇水,前15天保证土壤湿润,第20天组织人工除杂草一次,木薯在齐苗后,苗高15

20cm时进行间苗,每穴留1

2苗。2022年1月27日完成木薯采挖及农艺性状观测工作。
[0031]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
[0032]收获时每小区随机观测GR4木薯10株,每个处理重复4次。观测方法为:收获时测定株高、主茎粗、鲜茎叶重、薯长、薯粗、鲜薯个数、鲜薯重等指标。株高指从地面到茎杆顶端生长点的高度,主茎粗指近地面10cm株高处的直径。株高用钢卷尺测量,主茎粗用游标卡尺测
定。
[0033]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0034]于试验进行前及收获后每处理采用W取样法用土壤取样器取9钻0

20cm的表层土壤,混合均匀,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
[0035]数据处理
[0036]用DPS V9.01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差异性比较,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用WPS2016作图,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达显著差异,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达极显著差异。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XU=(X

Xmin)/(Xmax

Xmin)分别计算每种处理下木薯的株高、主茎粗、鲜茎叶重、薯长、薯粗、鲜薯个数、鲜薯重的评分值,8项等分的总和则为每种处理木薯农艺性状的综合评分,其中,XU为每项指标的评分值,X为该指标下每一个记录值,X
min
为该指标下最小记录值,X
max
为该指标下最大记录值。
[0037]间作不同豆科牧草对GR4木薯株高的影响
[0038]不同间作模式下对GR4木薯株高的影响比较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有模式的GR4木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薯间作豆科牧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于3月中旬定植木薯,木薯定植后,在木薯株行间空地处进行豆科牧草种子撒播,撒播时木薯周围10cm内不撒种,撒播后覆土1

2cm,用锄头拍压,使豆科牧草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定植后浇水,前15天保证土壤湿润,第20天人工除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倩严炜刘光华罗鑫熊贤坤姜太玲段春芳李月仙宋记明张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