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质挥发性匹配的车载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916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质挥发性匹配的车载热管理系统,该车载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余热回收子系统、制冷子系统、分液冷凝器,该车载热管理系统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作为工质,在实现对低温余热源、高温余热源、低温制冷对象、高温制冷对象进行协同热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分液冷凝器将原始充注工质分离为高、低挥发性工质,基于高挥发性工质在相同蒸发温度下相较于原始充注工质具有更高蒸发压力的特点,提升系统的蒸发压力,进而提升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整车节能效果。整车节能效果。整车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质挥发性匹配的车载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节能
,具体涉及一种工质挥发性匹配的车载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热管理系统需要将发动机的多种余热降低至利于发动机运行的温度,并对车辆的动力电池、座舱、冷柜等进行制冷。基于朗肯循环的发动机余热利用技术可以实现余热温度控制和发动机油耗降低,基于双压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技术可以实现双蒸发温度以匹配多样的制冷需求,两循环可以共享冷凝器构成冷电联合循环,是一种新型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0003]然而,发动机具有多股余热,其温度差距可达几百摄氏度,多个制冷对象的蒸发温度需求差异也多达数十度。冷电联合循环若满足热管理需求,则循环工质流经低温余热源和低温制冷对象的换热器时均至少被加热至饱和气态,而低温蒸发所需的蒸发压力较低,导致膨胀机做功能力下降、压缩机耗能增大,限制了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背景和技术现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质挥发性匹配的车载热管理系统,可协同提升车载热管理系统中余热回收子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质挥发性匹配的车载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1)、余热回收子系统、制冷子系统和分液冷凝器(14);所述发动机(1)向所述余热回收子系统提供低温余热源和高温余热源;所述余热回收子系统包括低挥发性工质泵(2)、高挥发性工质泵(3)、低挥发性工质加热器(4)、高挥发性工质加热器(5)、中挥发性工质加热器(6)和膨胀机(7);所述低挥发性工质泵(2)的出口与所述低挥发性工质加热器(4)的低温工质侧进口连接,所述高挥发性工质泵(3)的出口与所述高挥发性工质加热器(5)的工质侧进口连接,所述中挥发性工质加热器(6)的工质侧进口与所述低挥发性工质加热器(4)低温工质侧的出口、所述高挥发性工质加热器(5)工质侧的出口的汇合点连接,所述中挥发性工质加热器(6)工质侧的出口与所述膨胀机(7)的进口连接,所述膨胀机(7)的出口与所述低挥发性工质加热器(4)的高温工质侧进口连接,所述低温余热源流经所述高挥发性工质加热器(5)的热源侧,所述高温余热源流经所述中挥发性工质加热器(6)的热源侧;所述制冷子系统包括低挥发性工质节流阀(8)、高挥发性工质节流阀(9)、低挥发性工质蒸发器(10)、高挥发性工质蒸发器(11)、低挥发性工质减压阀(12)和压缩机(13);所述低挥发性工质节流阀(8)的出口与所述低挥发性工质蒸发器(10)工质侧的进口连接,所述高挥发性工质节流阀(9)的出口与所述高挥发性工质蒸发器(11)工质侧的进口连接,所述高挥发性工质蒸发器(11)工质侧的出口与所述低挥发性工质减压阀(12)的进口连接,所述压缩机(13)的进口与所述高挥发性工质蒸发器(11)工质侧的出口、所述低挥发性工质减压阀(12)的出口的交汇点连接;所述分液冷凝器(14)工质侧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13)的出口、所述低挥发性工质加热器(4)的高温工质侧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歌群卢博闻石凌峰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