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15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其包括底座等,屏蔽箱固定在底座上,屏蔽罩位于屏蔽箱的上面,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分别位于屏蔽箱的两侧,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夹持板和屏蔽箱的一内测之间,第一夹持板位于电路板本体的一侧,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夹持板和屏蔽箱的另一内测之间,第二夹持板位于电路板本体的另一侧,电路板本体位于屏蔽箱内,屏蔽板位于电路板本体上,进液管、出液管都位于底座的一侧,进液管、出液管分别与冷却管的进液口、出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做到整个电路板与外界的电磁波进行电磁干扰,屏蔽板将相邻的电子元件进行隔离,避免各电子元件之间产生的电磁波相互干扰影,提高屏蔽效果,另外提高散热性能。热性能。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

技术介绍

[0002]电路板作为重要的电子控制元器件之一,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主要作为电子元器件的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又被称为印刷电路板(PCB板)。电子设备采用电路板之后,从而避免了人工接线的差错,并可实现电子元器件自动插装或贴装、自动焊锡和自动检测,避免电子设备的质量良莠不齐,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制作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电路板便于维修,进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0003]在电路板的运用中,需要避免元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超过一定的程度。如专利号为“201922042390.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PCB板,其采用罩住电子元件的电磁隔离罩,电磁隔离罩将电子元件罩住,具有加强抗电磁干扰的效果。
[0004]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只是将整个PCB板与外界的电磁波进行电磁干扰,无法屏蔽各个电子元件之间的电磁波,另外电磁隔离罩将整个电路板罩住,不方便进行散热,影响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
[0006]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屏蔽箱、屏蔽罩、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弹簧、第一夹持板、第二弹簧、第二夹持板、电路板本体、屏蔽板、进液管、出液管、冷却管,屏蔽箱固定在底座上,屏蔽罩位于屏蔽箱的上面,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分别位于屏蔽箱的两侧,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夹持板和屏蔽箱的一内测之间,第一夹持板位于电路板本体的一侧,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夹持板和屏蔽箱的另一内测之间,第二夹持板位于电路板本体的另一侧,电路板本体位于屏蔽箱内,屏蔽板位于电路板本体上,进液管、出液管都位于底座的一侧,进液管、出液管分别与冷却管的进液口、出液口连接,冷却管位于底座内。
[0007]优选地,所述屏蔽箱内设有一层第一屏蔽层。
[0008]优选地,所述屏蔽罩上设有一层第二屏蔽层。
[0009]优选地,所述屏蔽箱的顶端设有多个导柱,屏蔽罩上设有多个对应导柱的通孔。
[0010]优选地,所述屏蔽罩上设有两个凹槽。
[0011]优选地,所述冷却管的形状为弯曲状。
[0012]优选地,所述进液管上设有一个第一阀门,出液管上设有一个第二阀门。
[0013]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一,本技术将电路板本体放置在屏蔽箱内,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夹持板和屏蔽箱的一内测之间,第一夹持板位于电路板本体的一侧,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夹持板和屏蔽箱的另一内测之间,第二夹持板位于电路板本体的另一侧,
从而将电路板本体夹持固定,增加稳定性。
[0014]二,屏蔽罩安装到屏蔽箱的上面,屏蔽罩和屏蔽箱组成一个封闭的屏蔽空间,做到整个电路板与外界的电磁波进行电磁干扰,屏蔽板将相邻的电子元件进行隔离,避免各电子元件之间产生的电磁波相互干扰影,提高屏蔽效果。
[0015]三,本技术通过进液管向冷却管通入冷却液,冷却管对电路板进行散热,另外当屏蔽箱的温度过高时,还可以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将屏蔽罩升起,从而将屏蔽罩脱离屏蔽箱,屏蔽箱的热量可以散发出来,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提高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取下屏蔽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弹簧、第一夹持板、第二弹簧、第二夹持板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屏蔽罩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冷却管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电路板本体、屏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底座1、屏蔽箱2、屏蔽罩3、第一电动伸缩杆4、第二电动伸缩杆5、第一弹簧6、第一夹持板7、第二弹簧8、第二夹持板9、电路板本体10、屏蔽板11、进液管12、出液管13、冷却管14、第一屏蔽层15、第二屏蔽层16、导柱17、通孔18、凹槽19、第一阀门20、第二阀门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包括底座1、屏蔽箱2、屏蔽罩3、第一电动伸缩杆4、第二电动伸缩杆5、第一弹簧6、第一夹持板7、第二弹簧8、第二夹持板9、电路板本体10、屏蔽板11、进液管12、出液管13、冷却管14,屏蔽箱2固定在底座1上,屏蔽罩3位于屏蔽箱2的上面,第一电动伸缩杆4、第二电动伸缩杆5分别位于屏蔽箱2的两侧,第一弹簧6位于第一夹持板7和屏蔽箱2的一内测之间,第一夹持板7位于电路板本体10的一侧,第二弹簧8位于第二夹持板9和屏蔽箱2的另一内测之间,第二夹持板9位于电路板本体10的另一侧,电路板本体10位于屏蔽箱2内,屏蔽板11位于电路板本体10上,进液管12、出液管13都位于底座1的一侧,进液管12、出液管13分别与冷却管14的进液口、出液口连接,冷却管14位于底座1内。
[0026]屏蔽箱2内设有一层第一屏蔽层15,第一屏蔽层可以采用金属线编织而成,进一步
对外界电磁波进行抗干扰。屏蔽罩3上设有一层第二屏蔽层16,第二屏蔽层可以采用金属线编织而成,进一步对外界电磁波进行抗干扰。屏蔽箱2的顶端设有多个导柱17,屏蔽罩3上设有多个对应导柱17的通孔18,这样可以使屏蔽罩3保持垂直升降,防止发生随意移动。屏蔽罩3上设有两个凹槽19,这样方便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顶端、第二电动伸缩杆5的顶端插接,方便使用。冷却管14的形状为弯曲状,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进液管12上设有一个第一阀门20,出液管13上设有一个第二阀门21,这样方便控制冷却液的进出。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先将屏蔽罩3取下,将电路板本体10放置在屏蔽箱2内,第一弹簧6位于第一夹持板7和屏蔽箱2的一内测之间,第一夹持板7位于电路板本体10的一侧,第二弹簧8位于第二夹持板9和屏蔽箱2的另一内测之间,第二夹持板9位于电路板本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磁干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1)、屏蔽箱(2)、屏蔽罩(3)、第一电动伸缩杆(4)、第二电动伸缩杆(5)、第一弹簧(6)、第一夹持板(7)、第二弹簧(8)、第二夹持板(9)、电路板本体(10)、屏蔽板(11)、进液管(12)、出液管(13)、冷却管(14),屏蔽箱(2)固定在底座(1)上,屏蔽罩(3)位于屏蔽箱(2)的上面,第一电动伸缩杆(4)、第二电动伸缩杆(5)分别位于屏蔽箱(2)的两侧,第一弹簧(6)位于第一夹持板(7)和屏蔽箱(2)的一内测之间,第一夹持板(7)位于电路板本体(10)的一侧,第二弹簧(8)位于第二夹持板(9)和屏蔽箱(2)的另一内测之间,第二夹持板(9)位于电路板本体(10)的另一侧,电路板本体(10)位于屏蔽箱(2)内,屏蔽板(11)位于电路板本体(10)上,进液管(12)、出液管(13)都位于底座(1)的一侧,进液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敦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侨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