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烧损的高硅铝合金熔炼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03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烧损的高硅铝合金熔炼工艺,采用分段控温,分批加硅的方式,在加硅前铝液温度控制在当前铝液成分相应的熔点以上20~30℃,确保加入硅后,通过硅吸收热量使铝液温度降至加硅前熔点以下,以形成半固态糊状熔体,并充分包裹硅块,与铝水充分润湿,且由于铝水粘度增大,不易上浮,减少硅的氧化烧损。加完硅后铝液升高至加硅后铝液成分对应的熔点以上40~80℃,促使硅快速熔化,且让铝水尽可能处于较低的温度,减少铝的烧损。减少铝的烧损。减少铝的烧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烧损的高硅铝合金熔炼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硅铝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烧损的高硅铝合金熔炼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高硅铝合金(Si含量高于17%)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低膨胀性等优点,在汽车、动力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追求更高的硅含量对提高产品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硅铝合金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粉末冶金法、搅拌铸造法、压力浸渗法等,但这些方法仅适用几十公斤量级的制备。1吨以上的生产目前只能采用高温液态熔炼法,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难点:一是硅的熔点高(1410℃),铝熔点低(660℃),两者温差大,要使硅熔化,需要提高铝液温度至850℃以上,但这会加大铝液的烧损和吸气。二是固态硅的密度小于铝液的密度,加入铝液后,易漂浮至铝液表面,一旦与高温空气按触,极易被氧化,从而加大了硅的烧损。
[0003]在现有的液态熔炼法制备高硅铝合金中,采用纯硅为原料时,熔炼温度都要高于850℃,如专利技术专利(CN114807692A)公开了一种高硅铝合金制备工艺中熔炼温度达到了900

1000℃,专利技术专利(CN202110378053.7)公开了一种耐磨抗腐蚀的高硅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熔炼温度达到了860

950℃,专利技术专利(CN202010044902.0)一种新型电子封装高硅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中,在850~900℃下熔化纯铝及纯硅。而众所周知,铝液温度一旦高于780℃,其吸气量和烧损率将急剧上升。
[0004]如果硅采用铝硅中间合金的方式加硅,可以适当降低熔炼温度,有专利公开了700℃以上的相对低温的熔炼方法,专利技术专利(CN201910604187.9)一种耐磨耐热铝合金的制备方法中,采用铝硅中间合金,用中频炉制备16%

24%Si的高硅铝合金时,熔炼温度为700

900℃。但制备硅含量20%左右的高硅合金,需要用到含硅量50%的中间合金,其用量较大,生产成本也很高,不具备大量生产的经济性。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当前在反射炉中采用液态熔炼法制备17%

30%高硅铝合金时,存在的铝或硅烧损率高的问题,基于合金熔点随硅含量变化的特性,专利技术了“多段控温,分批加硅”的熔炼工艺,有效降低了硅和铝的熔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烧损的高硅铝合金熔炼工艺。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10]一种低烧损的高硅铝合金熔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熔化初始炉料:以工业纯铝或废铝为初始炉料,熔化温度控制在工业纯铝或废铝熔点(即第一熔点T1)以上40~60℃,直至初始炉料完全熔解;若所使用的原料为废铝,其原始硅含量大于或等于12.6%,跳至步骤S3;
[0012]S2:铝水温度降至第一加硅温度(T1+20~30℃),进行加硅,按铝水中硅质量含量达到第一数值计算加入量,加入硅后充分搅拌使铝水包裹硅,计算加硅后铝液熔点,即第二熔点T2,将炉温升高至第一熔硅温度(T2+40~60℃)保温,直至硅完全熔解;
[0013]S3:铝水温度降至第二加硅温度(T1/T2+20~30℃),进行加硅,按铝水中硅质量含量达到第二数值计算加入量,加入硅后充分搅拌使铝水包裹硅,计算加硅后铝液熔点,即第三熔点T3,将炉温升高至第二熔硅温度(T3+40~60℃)保温,直至硅完全溶解;若第二数值等于目标数值,则跳至步骤S5;
[0014]S4:铝水温度降至第三加硅温度(T3+20~30℃),进行加硅,按铝水中硅质量含量达到目标数值计算加入量,加硅后搅拌使铝水包裹铝;计算加硅后铝液熔点,即第四熔点T4,提升炉温至第三熔硅温度(T4+40~60℃保温),直至硅完全溶解;
[0015]S5:计算合金最终成分对应的熔点,即合金最终熔点T5,将炉温控制在T5+50~80℃,加入含Cu、Ni、Mn、Ti元素的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高熔点元素,保温直至所有合金元素都熔解;若未加入高熔点金属则跳过此步骤,转至步骤S6;
[0016]S6:对铝水进行净化处理,扒除炉渣后,根据需要加入包含Mg、Sr元素的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低熔点合金元素,静置15~20min后,出水浇注铝合金锭。
[0017]所述目标数值为所要制备的铝合金中硅质量含量所对应的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小于目标数值;
[0018]所述步骤S2

S4的任一步骤中,加硅温度控制在当前步骤加硅前合金熔点以上20~30℃,以确保加入硅后,硅吸收铝水热量,可使铝液温度降至当前步骤加硅前合金熔点以下,并形成半固态糊状熔体,充分包裹铝块,防止硅上浮至铝液表面而氧化烧损;
[0019]所述步骤S2

S4的任一步骤中,熔硅温度控制在当前步骤加硅后合金熔点以上40~80℃,确保硅可以快速熔解,并缩短铝液保温时间,减少铝水氧化烧损;
[0020]所述步骤S5中,添加高熔点合金元素时不需要降温处理,原因是高熔点合金元素密度较大,加入量也相对较少,可以沉到熔底自行熔解,不存在上浮烧损问题。但为加速高熔点元素的熔解,熔化温度设为合金最终成分对应熔点以上50~80℃,可以缩短熔解时间。
[0021]进一步的,所述合金熔点是通过Al

Si二元合金的熔点曲线图查询获得;Al

Si二元合金的熔点曲线图是通过热力学计算,以硅质量含量百分比与Al

Si二元合金熔点为坐标轴建立Al

Si二元合金的熔点曲线图。
[0022]进一步的,所述目标数值为17%

30%。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值为12%

14%,第二数值为21

23%。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值为12.6%,第二数值为22%。
[00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静置时间为20min。
[0026](三)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加硅批次制定。第一次加硅,使硅含量增至12.6%,该含量对应的共晶点,对应熔点最低,为578℃,此时根据反射炉内预熔的纯铝水量,按12.6%计算第一次加硅量。第二次加硅,使硅含量增至22%,该成分对应的熔点为717℃,熔硅温度为该熔点以上40℃~60℃,即757~777℃,不会超过铝水急剧吸气和烧损的温度点780℃,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铝水烧损率。第三次加硅至材料最终的硅含量。
[0029]2、通过对加硅温度控制。在步骤S2、S3与S4中,加硅前温度控制在当前铝水成分相应的熔点以上20~30℃,确保加入硅后铝水温度降至加硅前熔点以下,以形成半固态糊状熔体,并充分包裹硅块,与铝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烧损的高硅铝合金熔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熔化初始炉料:以工业纯铝或废铝为初始炉料,将炉温控制在工业纯铝或废铝对应熔点以上40~80℃,直至初始炉料完全熔解;若所使用的原料为废铝,且原始硅含量大于或等于12.6%,跳至步骤S3;S2:铝水温度降至加硅温度,进行加硅,按铝水中硅质量含量达到第一数值计算加入量,加入硅后充分搅拌使铝水包裹硅,将炉温升高至熔硅温度保温,直至硅完全熔解;S3:铝水温度降至加硅温度,进行加硅,按铝水中硅质量含量达到第二数值计算加入量,加入硅后充分搅拌使铝水包裹硅,将炉温升高至熔硅温度保温,直至硅完全溶解;若第二数值等于目标数值,则跳至步骤S5;S4:铝水温度降至加硅温度,进行加硅,按铝水中硅质量含量达到目标数值计算加入量,加入硅后充分搅拌使铝水包裹硅;提升炉温至熔硅温度保温,直至硅完全溶解;S5:计算合金最终成分对应的熔点,将炉温控制在该熔点以上50~80℃,加入高熔点金属,保温直至所有金属都熔解;若未加入高熔点金属则跳过此步骤,转至步骤S6;S6:对铝水进行净化处理,扒除炉渣后,根据需要加入低熔点金属;静置20

60min后,出水浇注铝合金锭;所述目标数值为所要制备的铝合金中硅质量含量所对应的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小于等于目标数值;所述步骤S2

S4的任一步骤中,所述加硅温度控制在当前步骤加硅前合金熔点以上20~30℃,以确保加入硅后,硅吸收铝水热量,可使铝液温度降至当前步骤加硅前合金熔点以下,并形成半固态糊状熔体,充分包裹铝块,防止硅上浮至铝液表面而氧化烧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火生陈诒宝杨先锋陈代宝刘兆龙侯泉良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科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