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面支撑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00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面支撑头;支撑头本体的圆管部和支撑连接部采用镁合金材质在高压铸造下一体成型得到,理由镁合金轻质、高强度的优点,以及一体成型的工艺使得,在支撑连接部形成的异形的凸字形空腔内能够形成完全适配的第一加强连接板和第二加强连接板结构,以及加强筋条和圆柱形凸出部的结构,在简化生产工序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不易变形,圆柱形凸出部的安装槽可用于安装RFID标签,便于追溯产品本身信息、数据统计、使用次数等信息。使用次数等信息。使用次数等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面支撑头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支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楼面支撑头。

技术介绍

[0002]楼面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先安装楼面模板,楼面模板的下部需要通过龙骨进行支撑加固,楼面支撑头是各龙骨连接的节点,楼面支撑头下部需要连接支撑柱。因此楼面支撑头是承载楼面模板的重要支撑件。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50552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支撑头和木板龙骨结构,其结构中,支撑本体由顶板、封板和两个侧板围合形成一个闭环结构,由于顶板中部没有支撑结构,顶板在承压时容易发生变形,影响楼面支撑的稳定性,且以上专利方案中,支撑头缺乏能够稳定安装RFID标签的结构,产品的信息难以追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亟需改进楼面支撑头结构,既能提高楼面支撑的稳定性,又能具有能够稳定安装RFID标签的功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楼面支撑头,包括支撑头本体,所述支撑头本体为镁合金高压铸造而成,所述支撑头本体包括圆管部和支撑连接部;
[0007]所述支撑连接部包括顶板、底板、侧板、第一加强连接板、第二加强连接板和述圆柱形凸出部;
[0008]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为支撑平面,所述底板设置于顶板下方,所述圆管部的上端连接于底板的下表面;
[0009]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对称地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侧板从上至下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顶板的夹角为85

95度,所述第二段向内侧弯折,所述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夹角为120

145度,所述第三段与顶板的夹角为85

95度;
[0010]所述顶板、侧板和底板围成凸字形的空腔;
[0011]所述第一加强连接板平行于顶板,所述第一加强连接板连接于侧板的第二段与第三段的转角处;
[0012]所述第二加强连接板垂直于顶板,所述第二加强连接板设置在凸字形的空腔内;
[0013]所述第二加强连接板中部设有垂直于顶板的加强筋条,所述柱形凸出部设置于加强筋条的中部,所述圆柱形凸出部的轴向垂直于加强筋条,所述圆柱形凸出部的轴线平行于顶板;
[0014]所述圆柱形凸出部设有用于安装RFID标签的安装槽。
[0015]进一步,上述楼面支撑头结构中,所述支撑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下部向内倾斜的倾斜连接面。
[0016]进一步,上述楼面支撑头结构中,所述倾斜连接面与顶板之间的夹角为75

80度。
[0017]进一步,上述楼面支撑头结构中,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130

135度。
[0018]进一步,上述楼面支撑头结构中,所述底板的宽度宽于两个所述侧板的第三段之间的间距。
[0019]进一步,上述楼面支撑头结构中,其中一个侧板的第三段设有通孔。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楼面支撑头结构中,支撑头本体的圆管部和支撑连接部采用镁合金材质在高压铸造下一体成型得到,理由镁合金轻质、高强度的优点,以及一体成型的工艺使得,在支撑连接部形成的异形的凸字形空腔内能够形成完全适配的第一加强连接板和第二加强连接板结构,以及加强筋条和圆柱形凸出部的结构,在简化生产工序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不易变形,圆柱形凸出部的安装槽可用于安装RFID标签,便于追溯产品本身信息、数据统计、使用次数等信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楼面支撑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楼面支撑头的主视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1、圆管部;
[0025]2、支撑连接部;21、顶板;22、底板;23、侧板;231、第一段;232、第二段;233、第三段;234、通孔;24、第一加强连接板;25、第二加强连接板;26、圆柱形凸出部;261、安装槽;27、倾斜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7]请参照图1以及图2,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楼面支撑头,包括支撑头本体,所述支撑头本体为镁合金高压铸造而成,所述支撑头本体包括圆管部1和支撑连接部2;
[0028]所述支撑连接部2包括顶板21、底板22、侧板23、第一加强连接板24、第二加强连接板25和述圆柱形凸出部26;
[0029]所述顶板21的上表面为支撑平面,所述底板22设置于顶板21下方,所述圆管部1的上端连接于底板22的下表面;
[0030]两个所述侧板23分别对称地连接于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所述侧板23从上至下包括第一段231、第二段232和第三段233,所述第一段231与顶板21的夹角为85

95度,所述第二段232向内侧弯折,所述第二段232与第一段231的夹角为120

145度,所述第三段233与顶板21的夹角为85

95度;
[0031]所述顶板21、侧板23和底板22围成凸字形的空腔;
[0032]所述第一加强连接板24平行于顶板21,所述第一加强连接板24连接于侧板23的第二段232与第三段233的转角处;
[0033]所述第二加强连接板25垂直于顶板21,所述第二加强连接板25设置在凸字形的空腔内;
[0034]所述第二加强连接板25中部设有垂直于顶板21的加强筋条,所述柱形凸出部设置于加强筋条的中部,所述圆柱形凸出部26的轴向垂直于加强筋条,所述圆柱形凸出部26的轴线平行于顶板21;
[0035]所述圆柱形凸出部26设有用于安装RFID标签的安装槽261。
[0036]传统的楼面支撑头采用铝型材经过挤压、剪切、焊接、清洗、喷涂多道工序,一方面制作工序繁琐复杂,另一方面难以在支撑连接部2形成的空腔内焊接适配的加强结构,导致支撑头结构强度不高,容易变形的问题。
[0037]以上楼面支撑头结构中,支撑头本体的圆管部1和支撑连接部2采用镁合金材质在高压铸造下一体成型得到,理由镁合金轻质、高强度的优点,以及一体成型的工艺使得,在支撑连接部2形成的异形的凸字形空腔内能够形成完全适配的第一加强连接板24和第二加强连接板25结构,以及加强筋条和圆柱形凸出部26的结构,在简化生产工序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不易变形,圆柱形凸出部26的安装槽261可用于安装RFID标签,便于追溯产品本身信息、数据统计、使用次数等信息。
[003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连接部2的两端分别设有下部向内倾斜的倾斜连接面27。
[003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倾斜连接面27与顶板21之间的夹角为75

80度。
[004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楼面支撑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头本体,所述支撑头本体为镁合金高压铸造而成,所述支撑头本体包括圆管部和支撑连接部;所述支撑连接部包括顶板、底板、侧板、第一加强连接板、第二加强连接板和述圆柱形凸出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为支撑平面,所述底板设置于顶板下方,所述圆管部的上端连接于底板的下表面;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对称地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侧板从上至下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顶板的夹角为85

95度,所述第二段向内侧弯折,所述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夹角为120

145度,所述第三段与顶板的夹角为85

95度;所述顶板、侧板和底板围成凸字形的空腔;所述第一加强连接板平行于顶板,所述第一加强连接板连接于侧板的第二段与第三段的转角处;所述第二加强连接板垂直于顶板,所述第二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振春常罗升陆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文达镁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