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7599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炮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存区、圆锥区和变形区,所述储存区内设有泥塞,所述泥塞呈倒置的圆锥台状,所述壳体外上方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泥塞上下运动,所述储存区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圆锥区斜面角度比泥塞斜面角度大,所述圆锥区下端设有开口连通变形区,所述变形区由圆形向方形渐变,所述变形区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圆锥形泥塞对泥团进行挤压,通过将圆锥区斜面角度比泥塞大,使圆锥区与泥塞之间存在一定间隙,间隙中会残存部分炮泥,残存的炮泥可以起到缓冲,避免因泥塞与壳体内壁互相碰撞造成损害,同时也避免残留大量炮泥。炮泥。炮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炮泥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水炮泥主要用于堵塞炼铁高炉的出铁口,其由各类刚玉、碳化硅、焦炭、耐火粘土、膨胀剂、添加剂和无水碳质结合剂混碾而成。由于无水炮泥原料硬度大、粘塑性好,对无水炮泥生产和成型设备耐磨性要求高。
[0003]为便于现场使用,混碾搅拌合格的炮泥经成型机挤出均匀单重的泥块,套上塑料袋装入吨袋,这样包装好的炮泥发往现场后,可以轻松从吨袋拿出,装填需要用量。目前借鉴高炉液压泥炮改造而成的液压挤出成型机,存在存泥量较少,混碾搅拌机搅拌合格的炮泥无法一次放净,影响持续生产等问题,液压挤泥机尺寸扩大后,搅拌合格的无水炮泥可以一次放净,但平面泥塞造成液压挤泥机泥缸锥形区域(泥缸变径至挤泥出口区域)残存大量炮泥,在变更配方、维修设备或恢复生产时,锥形区域挤压密实的残存炮泥清理特别困难,再生利用难度大,同时,每次挤泥成型结束后残存大量炮泥,造成下一次挤泥操作时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挤出成型机残存大量炮泥影响生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该装置能够减少炮泥残留量,保证生产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存区、圆锥区和变形区,所述储存区、圆锥区和变形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储存区呈圆柱状,所述储存区内设有泥塞,所述泥塞设置在储存区顶部,所述泥塞呈倒置的圆锥台状,所述壳体外上方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泥塞上下运动,所述储存区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圆锥区斜面角度比泥塞斜面角度大,所述圆锥区下端设有开口连通变形区,所述变形区由圆形向方形渐变,所述变形区截面面积逐渐变小。通过圆锥形泥塞对泥团进行挤压,通过将圆锥区斜面角度比泥塞斜面角度大,使圆锥区与泥塞之间存在一定间隙,间隙中会残存部分炮泥,残存的炮泥可以起到缓冲,避免因泥塞与壳体内壁互相碰撞造成损害,同时也避免残留大量炮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壳体上端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外侧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端穿过密封板连接至泥塞。
[0008]进一步地,所述泥塞上端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呈圆柱型,所述连接端与储存区内径相同、且在储存区内滑动,所述液压缸输出端与连接端连接。连接端在储存区内滑动起到一定导向作用,避免泥塞挤压泥团过程中发生错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变形区下端连接有出泥嘴,所述出泥嘴呈方形。出泥嘴避免炮泥出泥后出现裂口和掉块的现象。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下沿距泥塞下端高度为0.35~0.45m。避免泥团卡在进料口和泥塞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圆锥区斜面角度比泥塞斜面角度大2~3
°
。使炮泥在圆锥区与泥塞之间间隙残存的炮泥量不超过50kg。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通过圆锥形泥塞对泥团进行挤压,通过将圆锥区斜面角度比泥塞大,使圆锥区与泥塞之间存在一定间隙,间隙中会残存部分炮泥,残存的炮泥可以起到缓冲,避免因泥塞与壳体内壁互相碰撞造成损害,同时也避免残留大量炮泥。
[0014]2.本技术通过变形区将挤压出的无水炮泥直接变形成为方形炮泥,节省了整形设备的投资和空间,通过在变形区下方加装出泥嘴,避免炮泥出泥后出现裂口和掉块的现象。
[0015]3.本技术分段式设计,可以分段控制温度,由于储存区和出泥嘴没有斜度,挤泥过程基本没有阻力,该区域无需加热,变形区和储存区之间的圆锥区域锥度较大,阻力相对较小,加热温度低于80℃即可顺利挤出无水炮泥。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0018]附图中标号为:1为壳体、2为储存区、3为圆锥区、4为变形区、5为密封板、6为液压缸、7为泥塞、8为进料口、9为出泥嘴、10为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储存区2、圆锥区3和变形区4,所述储存区2、圆锥区3和变形区4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储存区2呈圆柱状,所述储存区2内设有泥塞7,所述泥塞7设置在储存区2顶部,所述泥塞7呈倒置的圆锥台状,所述壳体1外上方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泥塞7上下运动,所述储存区2一侧开设有进料口8,所述圆锥区3斜面角度比泥塞7斜面角度大,所述圆锥区3下端设有开口连通变形区4,所述变形区4由圆形向方形渐变,所述变形区4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泥团通过进料口8输送到壳体1内,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泥塞7下落对壳体1内的泥团进行挤压,泥团经过圆锥区3进入变形区4,在变形区4内变成方形炮泥,完成对泥团的挤压过程。
[002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6,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密封板5,所述密封板5外侧固定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输出端穿过密封板5连接至泥塞7。所述泥塞7上端设有连接端10,所述连接端10呈圆柱型,所述连接端10与储存区2内径相同、且在储存区2内滑动,所述液压缸6输出端与连接端10连接。液压缸6推动连接端10在储存区2内滑动,使泥塞7对泥团进行挤压。
[0022]所述变形区4下端连接有出泥嘴9,所述出泥嘴9呈方形。变形后的方形炮泥经过出泥嘴9后离开挤压装置。
[0023]所述进料口8下沿距泥塞7下端高度为0.35~0.45m。本技术进料口8输送泥团的输送装置采用输送皮带,并提高输送皮带的输送速度,输送皮带上表面到进料口8下沿高度的高度大于100mm,在高速和重力作用下,泥团飞速进入泥缸,避免卡在进料口和泥塞之间,同时使泥团堆积密度提高,节省液压挤泥机储存空间,减小设备尺寸。
[0024]所述圆锥区3斜面角度比泥塞7斜面角度大2~3
°
,炮泥在圆锥区3与泥塞7之间的间隙残存炮泥量不超过50kg,该数值范围的残留量炮泥每日清理困难度小,且能够有效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设备,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0025]使用时,泥团通过进料口8输送到壳体1内,通过液压缸6推动连接端10在储存区2内滑动,使泥塞7对泥团进行挤压,泥团经过圆锥区3进入变形区4,在变形区4内变成方形炮泥,变形后的方形炮泥经过出泥嘴9后离开挤压装置,完成对泥团的挤压过程。
[0026]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专利范围所述技术方案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储存区(2)、圆锥区(3)和变形区(4),所述储存区(2)、圆锥区(3)和变形区(4)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储存区(2)呈圆柱状,所述储存区(2)内设有泥塞(7),所述泥塞(7)设置在储存区(2)顶部,所述泥塞(7)呈倒置的圆锥台状,所述壳体(1)外上方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泥塞(7)上下运动,所述储存区(2)一侧开设有进料口(8),所述圆锥区(3)斜面角度比泥塞(7)斜面角度大,所述圆锥区(3)下端设有开口连通至变形区(4),所述变形区(4)由圆形向方形渐变,所述变形区(4)截面面积逐渐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水炮泥用液压挤泥机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6),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密封板(5),所述密封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超于海东贾石磊王晓旭钱琪芳侯会芳徐琰钊于振洋徐耀展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信炉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