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49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撑组件,属于道岔技术领域。包括轨撑本体和V形卡块,轨撑本体包括底板、底板内侧的支撑立板和底板两侧且位于底板与支撑立板之间的两条加强筋;V形卡块包括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的倾斜臂和倾斜臂外端下侧且竖向设置的竖向臂,底板的外侧设有容置铁座的缺口,缺口的内侧边上设有坡口且其与铁座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坡口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且其与V形卡块配合;V形卡块嵌入坡口中且其竖向臂嵌入间隙中。轨撑本体上无弹簧支撑墙,更易于加工;采用矩形的缺口,可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铁座。格的铁座。格的铁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撑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道岔
,特别涉及一种轨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列车在侧向通过道岔产生的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会对道岔尖轨产生水平荷载并传递到基本轨上。对于基本轨内侧采用刚性扣压方式的道岔,需要在基本轨外侧设置轨撑来增强基本轨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保持结构稳定性。
[0003]参见图1

3,为常规轨撑的结构图。常规的轨撑结构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200920209701.0的描述,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道岔的轨撑,包括轨撑本体、ω形弹条、调整楔和挡块,所述轨撑本体由支撑立墙、加强筋、弹条支撑墙和扣压底板构成,所述加强筋位于支撑立墙和弹条支撑墙之间,所述扣压底板上设有孔;所述调整楔和挡块位于所述扣压底板的孔内,所述调整楔的斜面与所述扣压底板的孔的边部接触;所述挡块位于所述调整楔和所述弹簧支撑墙之间,其两侧分别与所述调整楔和所述弹簧支撑墙贴合;所述ω形弹条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调整楔和所述弹簧支撑墙之上,其中部由压紧螺栓压紧固定。
[0004]前述轨撑本体需要设置弹簧支撑墙;使用时,挡块(也可命名为铁座)位于调整楔和弹簧支撑墙之间,其两侧分别与调整楔和弹簧支撑墙贴合。弹簧支撑墙的设置不但提升加工难度,同时对加工精度要求高,需要与挡块配合,则轨撑本体只能用于特定挡块,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撑组件,轨撑本体上无弹簧支撑墙,更易于加工;采用矩形的缺口,可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铁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撑组件,包括轨撑本体4和V形卡块5,所述轨撑本体4包括底板6、底板6内侧的支撑立板7和底板6两侧且位于底板6与支撑立板7之间的两条加强筋8;所述V形卡块5包括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的倾斜臂9和倾斜臂9外端下侧且竖向设置的竖向臂10,所述底板6的外侧设有容置铁座3的缺口12,所述缺口12的内侧边上设有坡口11且其与铁座3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坡口11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且其与V形卡块5配合;所述V形卡块5嵌入坡口11中且其竖向臂10嵌入间隙中。
[0007]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底板6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倾斜段61、外倾斜段62和水平段63;所述内倾斜段61位于轨道2的轨底的相邻上方,其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且倾斜角度与轨底的上侧配合;所述外倾斜段62位于铁座3的内侧部分,其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内倾斜段61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水平段63位于铁座3的外侧部分,其水平设置,其下侧外端向下凸设有支撑凸起64;所述缺口12的内侧边位于内倾斜段61与外倾斜段62交接处,所述支撑凸起64位于铁座3的外侧且其顶靠在垫板1的上侧。
[0008]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凸起64为与轨道2平行的条形凸起,其底部为
弧形结构。
[0009]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缺口12为与轨道2垂直的矩形缺口。
[0010]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缺口12位于底板6的中部,其位于两条加强筋8之间,其宽度为K1;所述铁座3的宽度为K2;所述坡口11设于缺口12的中部,其宽度为K3;K1>K2>K3。
[0011]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加强筋8设于底板6端部上侧与支撑立板7的对应端内侧之间,其与底板6和轨道2垂直,其与支撑立板7的连接处弧形过渡。
[0012]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倾斜臂9的下侧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所述竖向臂10的内侧由上至下斜向外设置;所述坡口11由上至下分为上坡口21与下坡口22,所述上坡口21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且其与倾斜臂9的下侧配合,所述下坡口22由上至下斜向外设置且其与竖向臂10的内侧配合;所述倾斜臂9的下侧与竖向臂10的内侧分别紧贴在上坡口21与下坡口22上。
[0013]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倾斜臂9与竖向臂10的夹角为122

126
°
,所述竖向臂10的臂厚为6

10mm,所述倾斜臂9与竖向臂10的臂长为25

30mm。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撑组件,轨撑本体上无弹簧支撑墙,更易于加工;采用矩形的缺口,可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铁座。使用时,将V形卡块放入坡口中且位于铁座与坡口之间的间隙中即可锁死,进而实现轨撑、轨道和垫板之间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的轨撑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现有的轨撑的俯视图;
[0017]图3是现有的轨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轨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轨撑组件的俯视图;
[0020]图6是轨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V形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垫板、2轨道、3铁座、4轨撑本体、5V形卡块、6底板、7支撑立板、8加强筋、9倾斜臂、10竖向臂、11坡口、12缺口;
[0023]21上坡口、22下坡口;
[0024]61内倾斜段、62外倾斜段、63水平段、64支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参见图4

7,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轨撑组件,包括轨撑本体4和V形卡块5,轨撑本体4包括底板6、底板6内侧的支撑立板7和底板6两侧且位于底板6与支撑立板7之间的两条加强筋8等。支撑立板7平行于轨道2设置,其内侧顶靠在轨道2上。底板6的内端顶靠在轨道2的轨
底的上侧,其外端顶靠在垫板1上。加强筋8设于底板6端部上侧与支撑立板7的对应端内侧之间,其与底板6和轨道2垂直,其与支撑立板7的连接处弧形过渡。V形卡块5包括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的倾斜臂9和倾斜臂9外端下侧且竖向设置的竖向臂10,倾斜臂9与竖向臂10构成V形。底板6的外侧设有容置铁座3的缺口12,缺口12具体为矩形缺口。缺口12的内侧边上设有坡口11且其与铁座3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坡口11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分为两段,分别与倾斜臂9和倾斜臂9配合)且其与V形卡块5配合。V形卡块5嵌入坡口11中且其竖向臂10嵌入间隙中。具体地,竖向臂10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坡口11和铁座3的内侧接触。进一步地,倾斜臂9的上侧水平设置,竖向臂10的外侧竖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ω形弹条固定在铁座3上且其两侧顶压在缺口12两侧(具体为左右两侧)的底板6上。优选地,铁座3的内侧沿竖直方向设有与竖向臂10配合的竖向缺口,竖向臂10的前侧嵌入竖向缺口中。
[0028]其中,参见图4

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底板6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倾斜段61、外倾斜段62和水平段63。内倾斜段61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轨撑组件,包括轨撑本体(4),所述轨撑本体(4)包括底板(6)、底板(6)内侧的支撑立板(7)和底板(6)两侧且位于底板(6)与支撑立板(7)之间的两条加强筋(8);其特征在于,该轨撑组件还包括V形卡块(5),所述V形卡块(5)包括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的倾斜臂(9)和倾斜臂(9)外端下侧且竖向设置的竖向臂(10),所述底板(6)的外侧设有容置铁座(3)的缺口(12),所述缺口(12)的内侧边上设有坡口(11)且其与铁座(3)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坡口(11)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且其与V形卡块(5)配合;所述V形卡块(5)嵌入坡口(11)中且其竖向臂(10)嵌入间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倾斜段(61)、外倾斜段(62)和水平段(63);所述内倾斜段(61)位于轨道(2)的轨底的相邻上方,其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且倾斜角度与轨底的上侧配合;所述外倾斜段(62)位于铁座(3)的内侧部分,其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内倾斜段(61)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水平段(63)位于铁座(3)的外侧部分,其水平设置,其下侧外端向下凸设有支撑凸起(64);所述缺口(12)的内侧边位于内倾斜段(61)与外倾斜段(62)交接处,所述支撑凸起(64)位于铁座(3)的外侧且其顶靠在垫板(1)的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64)为与轨道(2)平行的条形凸起,其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龙曲莉莉于开福徐萌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武铁山桥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