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581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信号处理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针对经典时频域分析方法在恶劣噪声环境下无法准确检测电力系统微弱谐波信号的缺陷,引入Yang系统,用分岔图、相轨迹、吸引子分布、不动点坐标、系统状态变量时间轨迹图来分析系统状态的变化特征。利用吸引子分布与不动点的出现与消失作为系统不同混沌态的转换判据,基于该判据设计电力系统微弱谐波检测算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信号处理与检测
,具体地来讲为一种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种新能源并网比例不断提高及非线性用电设备数量的增长,电力系统中谐波污染愈发严重,谐波导致电能质量下降,供电稳定性和经济性降低,只有对谐波污染进行有效治理,才能保证电能质量,而对谐波的准确检测是开展有效治理工作的前提。
[0003]目前在电网谐波检测中应用较多的是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等时频域分析方法。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可以实现无噪及70dB噪声环境下的低误差检测。模态分解的间谐波检测方法,可以实现50dB噪声环境下的间谐波低误差检测。经验小波变换的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在20dB和30dB噪声环境下,相对误差不超过3.8%的谐波检测。以上基于时频域分析的谐波检测是对信号本身进行处理、调整或拆分重构,在此过程中必定对信号造成影响,因此误差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针对经典时频域分析方法在恶劣噪声环境下无法准确检测电力系统微弱谐波信号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设置系统参数a,b,c与系统初值(x0,y0,z0);
[0008]步骤2:根据系统参数与系统初值找出并设置系统控制信号幅值为临界阈值;
[0009]步骤3:设置输入信号加权因子A,将信号输入至系统;
[0010]步骤4:绘制系统x

z相图、吸引子分布与状态变量时间历程图;
[0011]步骤5:判断系统是否出现不动点或吸引子分布改变,若未出现不动点且未吸引子分布改变,则返回步骤3;若出现不动点或吸引子分布改变,则进入步骤6;
[0012]步骤6:按步长降低控制信号幅值,重新计算控制系统状态,绘制系统x

z相图,吸引子分布与状态变量时间历程图;
[0013]步骤7:判断是否系统不动点消失或吸引子分布变为初始状态,若系统不动点未消失且未吸引子分布变为初始状态,则返回步骤6;若系统不动点消失或吸引子分布变为初始状态,则进行步骤8;
[0014]步骤8:系统控制信号幅值降低的差值与加权因子的比值即为待检谐波信号的幅值;
[0015]步骤9:已对检测到的确定频率信号完成幅值计算,结束运算过程。
[0016]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Yang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为:
[0017][0018]其中x,y,z为系统的状态变量,a,b,c为无量纲的系统参数。
[0019]进一步地,步骤2中,以非共振参数控制的方法对Yang系统进行控制,根据Yang系统的系统模型:
[0020][0021]其中(1+f
y
cosω
y
t)为控制信号,ω
y
为控制信号周期分量的角频率,根据系统状态变量随控制信号幅值f变化的分岔图采用二分迭代法找出系统控制信号的平直混沌态的临界阈值。
[0022]进一步地,步骤3中,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模型为:
[0023][0024]其中A为输入信号的加权因子,s(t)为目标微弱周期信号,n(t)为待检信号中掺杂的随机噪声,系统状态变量x作为系统的输出,根据混合信号时域波形估计信号幅值,设计合适的加权因子A使Af
y
不超过0.15。
[0025]进一步地,步骤4中,通过将待测信号输入临界状态的Yang系统,采用龙格

库塔方法求解式(3),根据计算结果绘制系统的x

z相轨迹、吸引子分布图与状态变量的时间历程图。
[0026]进一步地,步骤5中,若系统相轨迹与吸引子分布未发生改变或系统未出现不动点,则修改加权因子A并重新计算绘制,直至系统不定点的位置或吸引子分布发生改变。
[0027]进一步地,步骤7中,当系统的不定点消失或相轨迹与吸引子分布情况恢复至初始状态时,记录此时控制信号幅值降低的差值Δf
y

[0028]进一步地,步骤8中,计算Δf
y
/A得到目标频率微弱谐波信号的幅值。
[002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30]本专利技术引入Yang系统,用分岔图、相轨迹、吸引子分布、不动点坐标、系统状态变量时间轨迹图来分析系统状态的变化特征,分析Yang系统特性。利用吸引子分布与不动点的
出现与消失作为系统不同混沌态的转换判据,基于该判据设计了电力系统微弱谐波检测算法,在

10dB至

120dB的不同噪声环境下,对多整次谐波与间谐波混合的微弱谐波信号进行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能在

100dB以内的噪声环境下实现各谐波分量的无差幅值检测,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定性给出了耗散型类系统用于微弱谐波检测的通用规律。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0032]图2为

100dB相轨迹与吸引子分布;
[0033]图3为

100dB状态变量x时间历程图;
[0034]图4为

120dB相轨迹与吸引子分布;
[0035]图5为

120dB状态变量x时间历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7]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Yang系统的电力系统微弱谐波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步骤1:设置系统参数a,b,c与系统初值(x0,y0,z0);
[0039]描述Yang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为:
[0040][0041]其中x,y,z为系统的状态变量,a,b,c为无量纲的系统参数。
[0042]步骤2:根据系统参数与初值找出并设置系统控制信号幅值为临界值;
[0043]以非共振参数控制的方法对Yang系统进行控制,系统模型为:
[0044][0045]其中(1+f
y
cosω
y
t)为控制信号,ω
y
为控制信号周期分量的角频率。根据系统状态变量随控制信号幅值f变化的分岔图采用二分迭代法找出系统控制信号的平直混沌态的临界阈值。
[0046]步骤3:设置输入信号加权因子A,将信号输入至系统;
[0047]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模型为: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置系统参数a,b,c与系统初值(x0,y0,z0);步骤2:根据系统参数与系统初值找出并设置系统控制信号幅值为临界阈值;步骤3:设置输入信号加权因子A,将信号输入至系统;步骤4:绘制系统x

z相图、吸引子分布与状态变量时间历程图;步骤5:判断系统是否出现不动点或吸引子分布改变,若未出现不动点且未吸引子分布改变,则返回步骤3;若出现不动点或吸引子分布改变,则进入步骤6;步骤6:按步长降低控制信号幅值,重新计算控制系统状态,绘制系统x

z相图,吸引子分布与状态变量时间历程图;步骤7:判断是否系统不动点消失或吸引子分布变为初始状态,若系统不动点未消失且未吸引子分布变为初始状态,则返回步骤6;若系统不动点消失或吸引子分布变为初始状态,则进行步骤8;步骤8:系统控制信号幅值降低的差值与加权因子的比值即为待检谐波信号的幅值;步骤9:已对检测到的确定频率信号完成幅值计算,结束运算过程。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Yang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为:其中x,y,z为系统的状态变量,a,b,c为无量纲的系统参数。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Yang系统的微弱谐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以非共振参数控制的方法对Yang系统进行控制,根据Yang系统的系统模型:其中(1+f
y
cosω
y
t)为控制信号,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淑琴祁鑫周广昊袁正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