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管理装置、车辆以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459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6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管理装置、车辆以及存储介质。电池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电池模块的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第一温度为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温度为电池的温度;判断是否请求加热电池模块以及比对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响应于电池模块未请求加热以及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符合目标温度条件,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调节模块用于对其所连通的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以及对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采用本方法能够在电池模块未请求加热时对电池与冷却液的温度进行监测,有利于降低冷却液随循环液升温导致电池被动加热的风险,并降低调节模块输出功率以减缓电池加热,从而有利于改善电池模块的热管理方法。电池模块的热管理方法。电池模块的热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管理装置、车辆以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管理装置、车辆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通过诸如空调等调节模块对乘客舱的温度以及空气进行调节。调节模块中的加热件还可以用于电池模块的热管理。电池模块的热管理包括冷却、加热以及温度均衡等功能。
[0003]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在对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时,并未考虑到可能出现在未请求加热电池模块时冷却液的温度会高于电池的问题,导致电池被动加热,甚至电池的温度可能达到需要对其进行降温的程度,需要额外对请求对电池模块进行冷却,造成能量浪费。并且,电池温度升高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电池模块未请求加热时对电池与冷却液的温度进行监测,有利于降低冷却液随循环液升温导致电池被动加热的风险,并降低调节模块输出功率以减缓电池加热,从而有利于改善电池模块的热管理方法的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管理装置、车辆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5]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电池模块的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其中,电池模块包括冷却液以及电池,第一温度为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温度为电池的温度,冷却液用于对电池进行热管理;响应于电池模块未请求加热以及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符合目标温度条件,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其中,调节模块用于对其所连通的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以及对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
[000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调节模块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加热循环液,加热后的循环液流向电池模块向电池模块提供热能;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包括:获取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二者之间的温度差值;基于温度差值动态调节加热件的输出功率。
[000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温度差值动态调节加热件的输出功率包括:获取持续时长;其中,持续时长为当前次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的时长;结合温度差值、第二温度以及持续时长三者,解析当前异常等级;查询与当前异常等级相匹配的约束规则,获取约束规则中与第二温度相匹配的约束因子作为目标约束因子;其中,约束规则包括第二温度与约束因子的匹配关系;基于目标约束因子对加热件当前的输出功率进行约束,获取目标输出功率,生成携带目标输出功率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调节模块。
[000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温度差值动态调节加热件的输出功率包括:获取温度差值与目标差值二者之间的差值,查找与二者差值相匹配的控制系数;利用控制系数对温度差值进行反馈控制算法处理,得到约束参数;取约束上限值、约束下限值以及约束参数三者中的中间值,作为目标约束参数;基于目标约束参数对加热件当前的输出功率进行约
束,获取目标输出功率,生成携带目标输出功率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调节模块。
[000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目标温度条件还包括: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且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温差阈值。
[00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与调节模块通过开关模块连接;电池模块还包括散热管路,冷却液流动于散热管路;散热管路包括进水口,进水口位于散热管路连接开关模块的一端;第一温度为进水口处的温度。
[00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之前还包括:判断开关模块是否故障、水泵需求占空比与实际占空比的占空比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是否有效;响应于开关模块未故障、水泵需求占空比与实际占空比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有效,则判定允许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
[0012]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管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电池模块的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其中,电池模块包括冷却液以及电池,第一温度为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温度为电池的温度,冷却液用于对电池进行热管理;判断是否请求加热电池模块以及比对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响应于电池模块未请求加热以及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其中,调节模块用于对其所连通的第一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调节模块的循环液通过开关模块控制是否流向电池模块,以当循环液流向电池模块时向电池模块所处的第二空间提供热能。
[0013]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电池模块、调节模块、开关模块以及电池管理装置;电池模块包括电池以及用于流动冷却液的散热管路,冷却液用于对电池进行热管理;调节模块用于对乘客舱的温度进行调节以及对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调节模块包括加热件以及用于流动循环液的循环管路,加热件加热循环液以提供热能;开关模块设于散热管路与循环管路二者之间,用于控制散热管路以及循环管路是否连通;电池管理装置如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与电池模块以及调节模块连接。
[0014]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电池模块的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其中,电池模块包括冷却液以及电池,第一温度为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温度为电池的温度,冷却液用于对电池进行热管理;判断是否请求加热电池模块以及比对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响应于电池模块未请求加热以及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其中,调节模块用于对其所连通的第一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调节模块的循环液通过开关模块控制是否流向电池模块,以当循环液流向电池模块时向电池模块所处的第二空间提供热能。
[0015]上述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管理装置、车辆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未请求加热电池模块的情况下,对冷却液的第一温度以及电池的第二温度进行监测,从而有利于降低冷却液随循环液升温导致电池被动加热的风险。与此同时,在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判定调节模块的循环液渗入电池模块而导致冷却液的第一温度升高。故降低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以降低冷却液的升温效率,从而减缓电池加热效率。还能够降低因冷却液以及循环液串水导致电池的第二温度升高,而需对电池模块进行冷却的风险,以有利于降低车辆的能耗,且还有利于减少电池温度较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申请车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申请车辆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申请电池管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申请电池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5是本申请电池管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6是本申请动态调节输出功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3]考虑到流动冷却液的散热管路与流程循环液的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电池模块的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冷却液以及电池,所述第一温度为冷却液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电池的温度,所述冷却液用于对电池进行热管理;响应于所述电池模块未请求加热以及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符合目标温度条件,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调节模块用于对其所连通的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以及对所述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循环液,加热后的所述循环液流向所述电池模块向所述电池模块提供热能;所述约束调节模块的输出功率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二者之间的温度差值;基于所述温度差值动态调节所述加热件的输出功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温度差值动态调节所述加热件的输出功率包括:获取持续时长;其中,所述持续时长为当前次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时长;结合所述温度差值、所述第二温度以及所述持续时长三者,解析当前异常等级;查询与所述当前异常等级相匹配的约束规则,获取所述约束规则中与所述第二温度相匹配的约束因子作为目标约束因子;其中,所述约束规则包括所述第二温度与约束因子的匹配关系;基于所述目标约束因子对加热件当前的输出功率进行约束,获取目标输出功率,生成携带目标输出功率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调节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温度差值动态调节所述加热件的输出功率包括:获取所述温度差值与目标差值二者之间的差值,查找与二者差值相匹配的控制系数;利用所述控制系数对所述温度差值进行反馈控制算法处理,得到约束参数;取约束上限值、约束下限值以及所述约束参数三者中的中间值,作为目标约束参数;基于所述目标约束参数对加热件当前的输出功率进行约束,获取目标输出功率,生成携带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浩懿郑登磊孔鹏何勇温方勇王靖鸿黎学勤石文泰贺亮
申请(专利权)人: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